赵慧仙 (山东省威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4200)
鸡大肠杆菌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病例分析
赵慧仙(山东省威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64200)
饲养管理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不善可诱发多种疾病。本案例中20日龄雏蛋鸡发生大肠杆菌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混合感染,为有效控制发病,使用鸡专用干扰素、黄芪多糖、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同时配合改善卫生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饲养管理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不善可诱发多种疾病,一蛋鸡养殖场12日龄雏蛋鸡出现零星死亡,每天死亡3~5只。报告时雏蛋鸡龄已15日龄。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错乱,翅膀下垂,缩头乍毛,呆立不动,采食减少或不食,衰弱,腹部膨满,排出白色、黄绿色的稀便,有的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有粪便,没有发现神经症状。
剖检发现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增厚,严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盲肠扁桃体肿大或出血。腺胃、肌胃黏膜溃疡,腺胃、肌胃交接处出血。肝脏肿胀、质脆,表面可见出血点,附有纤维素性假膜。脾脏充血肿胀。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肺粘连,气囊混浊肥厚,有干酪样渗出物。
7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弱毒苗点眼,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饮水。
现场观察发现棚舍20m2左右,立体养殖,分2个龙体,每个龙体5层,每层100只,雏鸡拥挤不堪。棚舍密闭,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氨味较重。因为环境气温较低,屋内生有小火炉,棚内有一定量煤烟,空气干燥,除氨味还有其它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判定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结合日龄、免疫史、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判定主要是大肠杆菌病引起的死亡。
6.1治疗方案1
用丁胺卡那霉素拌料,按照说明书拌入200kg饲料中自由采食,连喂5d。
6.2.1方案1结果5d以来没有任何改观,雏鸡零星死亡仍发生,3~5只/d。
6.2.2二次剖检除了原有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还发现新的变化: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被黄色透明的胶冻物;有的法氏囊可肿大2~3倍,有的外观呈紫葡萄状,囊内充满血块;腺胃、肌胃黏膜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胸部、腿部肌肉有斑点或条状出血,有的出现黑褐色血肿;肾脏肿大苍白,呈斑纹状,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6.2.3二次诊断判定判定鸡群是大肠杆菌病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混合感染。
6.3治疗方案2
继续用丁胺卡那霉素拌料,按照说明书拌入200kg饲料中自由采食。全群上午时间用鸡专用干扰素按照使用剂量饮水,下午时间再用黄芪多糖按照使用剂量饮水,用前适当限水2h,保证短时间水被喝净,且每只鸡都能喝到。强调每天中午必须通风,每天必须清理粪便,坚持消毒。
6.4方案2结果
3d后雏鸡零星死亡停止,再用药3d后,停止用药。28日龄注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油剂苗。
(1)饲养管理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不善导致卫生条件差是此次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案例中环境有害因素有:粪便清理不及时,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后,空气中氨的浓度较高,刺激性强;棚舍内生有小火炉,有煤烟,空气干燥,混有二氧化硫,刺激性强;棚舍密封,室内外空气没有交换,空气污浊。鸡群密度较大,随着日龄增加,雏鸡体型逐渐变大,空间相对狭小,极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空气中有毒物质的侵害,对雏鸡健康有不良影响,导致免疫力低下。空气相对湿度低于25%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干,低湿度会引起高水平的悬浮尘埃,这些尘埃不仅会刺激上呼吸道,而且还是大肠杆菌进入呼吸道的载体,为大肠杆菌进入体内提供条件,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病发生。改善卫生环境建议保温措施不用小火炉,使用空调,同时安装通风换气装置。为减少空气中氨的含量,应坚持每天清理粪便。雏鸡长大,应及时转笼,要全进全出,定期消毒。(2)疫苗使用不当会引起发病。第二次剖检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理变化,可能与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免疫有关。卫生环境恶劣,空气中有毒物质侵害,影响雏鸡健康,导致雏鸡的免疫力低下,在使用疫苗以前就已经发生大肠杆菌病,并且鸡群中存在体弱个体,使用疫苗后,这些体弱的个体发病,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破坏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病原的抵抗力,又加剧大肠杆菌病传播,导致群体零星死亡不断发生。虽然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是很高,但传染性法氏囊病会导致鸡免疫抑制,危害性很大,必须足够重视。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所以必须及时治疗。鸡群如果有疾病流行,建议免疫时间延后,待鸡群健康后,方可免疫。(3)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卫生的改善。从病理变化及发病率、死亡率来看,大肠杆菌病应是造成雏鸡零星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始治疗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并没有及时清除,针对大肠杆菌病仅仅使用抗生素,零星死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确认鸡群发病是大肠杆菌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混合感染后,使用鸡专用干扰素、黄芪多糖、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同时配合改善卫生环境,很快控制发病和死亡。本案例认为卫生环境的改善对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中有害因素不清除,即使及时用药、免疫,还是存在群体发病的危险,所以不能一味迷信药物。当环境得到改善后,发病很快得到控制,没有发生死亡,降低了用药成本,减少了损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S858.31文献标识码:B
1007-1733(2016)08-0044-02
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