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漫亚/辽宁省辽中县卫生监督所
鸡白痢与球虫混合感染的治疗
林漫亚/辽宁省辽中县卫生监督所
鸡白痢和鸡球虫病都是鸡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以单纯患鸡白痢病居多。但近几年来,在我省一些个体养鸡场先后出现了鸡白痢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病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造成目前辽宁省雏鸡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不仅给养殖者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地危害了辽宁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对此,结合临床实践,对这两种疾病混合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此与同行交流。
一方面,对雏鸡而言,种蛋带菌或被污染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对成年鸡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粪便没有及时清除,鸡场及鸡舍的消毒没有及时跟上。另一方面,带球虫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在适合的温度(30℃~32℃)、湿度(80%~90%)条件下,经1~2(发育成感染性卵囊。鸡食用了这种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后,卵囊在肠上皮内发育,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严重破坏肠上皮细胞,从而引发此病。
雏鸡在2~3周龄开始发病,且感染率较高,病初表现为怕冷,不愿走动,身体蜷缩如球状,常成堆拥挤在一起,特别喜欢在热源周围,两翅下垂,尖声呜叫,精神、食欲下降,嗜睡;1周后病鸡出现腹泻、下痢、拉白色、浆糊状带血粪便等症状,且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最后多数病雏鸡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而死亡。50~80日龄的青年鸡发病也较重,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低头缩颈,羽毛松乱,无光泽,喜蹲伏,鸡冠苍白,后出现拉稀,且排出带血的黄白色、浆糊状粪便,死亡率在20%左右。成年鸡一般表现为隐性感染,不易被人们察觉,只可感到母鸡产蛋量、受精率下降,鸡冠萎缩,且发干、发暗,无特异症状。
1.雏鸡。出壳后5日内死亡者,一般无明显的特征病变,只可见肝脾略肿大;10日龄以上的病死雏鸡,可见肝脾肿大,肝有散在的坏死点,肺可能呈褐色,实变,有坏死灶,盲肠黏膜出血及坏死,肠内容物为血样或混有血的干酪样凝栓;20日龄至2月龄病死雏鸡,除肝脾变化外,还可见肺、心肌黄色坏死或灰白色增生结节,坏死灶界限不清,严重时心脏增大变形,同时小肠浆膜充血,并密布出血点,肠壁变厚,黏膜显著充血、出血及坏死,肠内容物为血液、黏液、纤维素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浆膜和黏膜可见黄白色斑点。
2.成年鸡。卵巢变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三角形、多角形、不规则形等;变色,呈灰、白等色;卵黄液有的呈油脂状、浑浊,有的呈稀薄或成千酪样,有的卵泡呈充满透明液状卵泡。
3.慢性感染的鸡。最常见的是卵泡形状皱缩不整齐,卵膜变厚、质硬,切开可见内容物为油渣样或豆腐渣样,肠壁常与腹膜粘连。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分别采雏鸡、成年鸡鸡血做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实验,2 min即出现明显的凝集,结果均呈阳性;刮取鸡小肠粘膜,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加盖片镜检,可见球虫卵囊和大量的裂殖子、裂殖体和配子体等。据此诊断为鸡白痢与球虫病混合感染。
种鸡必须适时进行全群检疫,及时淘汰阳性鸡;孵化过程要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蛋库、孵化器及所有器具严格消毒。水泥地面和墙壁最好用火焰喷射消毒。搞好卫生,
保持鸡舍和地面或垫草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作发酵处理。育成阶段要尽量减少应激,如饲养密度、通风、温度、饲料骤变等。
治疗用复方敌虫净0.3,氯苯呱0.03%混合饲料饲喂,同时用庆大霉素1 000~5 000 U/只饮水。由于球虫对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常用的抗球虫药应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高效抗球虫药。一般投料饮水,第2天症状减轻,鸡群精神、食欲好转,5 d后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