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相(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重庆 400800)
青龙茯苓饮治疗儿童寒性支气管哮喘158例
杨林相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重庆 400800)
[摘 要]目的:观察青龙茯苓饮治疗儿童寒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用青龙茯苓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青龙茯苓饮治疗儿童寒性支气管哮喘效果满意。
[关键词]寒性支气管哮喘;儿童;青龙茯苓饮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中医“咳喘”、“哮证”、“痰喘”等范畴,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哮与喘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病症[1]。结合中医理论分析,其发病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发病的基础,主要是指伏痰,它的形成与小儿的体质有关;外因是条件,是诱发因素,如感冒受凉、劳倦过度、饮食内伤、情志影响等。儿童时期以感冒受凉最为多见,按中医理论属风寒之邪,属于六淫[2]。我院在小青龙汤治疗寒性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上茯苓、枳实、橘皮、白术(即外台茯苓饮去掉人参、生姜)合成青龙茯苓饮治疗寒性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158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中医科诊治患儿。男78例,女80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4岁,其中1~3岁96例;冬春发病132例,占83.5%。
中医诊断标准[3]: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伴有咳嗽,痰少咳吐不爽,或清稀呈泡沫状,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晦暗带青色,形寒怕冷,或小便清,天冷或受寒易发,或怕冷,无汗,身体疼痛,舌淡或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浮数。
西医查体: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或哮鸣音,体温正常或轻度发热。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偏高。
纳入标准:年龄6个月~6岁,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查体和辅助检查。
排除标准:热性、寒热并见、虚实兼夹型等小儿哮喘。
用青龙茯苓饮治疗。药用麻黄6g,桂枝6g,细辛2g,法半夏6g,炙甘草6g,干姜6g,五味子6g,白芍6g,茯苓10g,枳实10g,橘皮10g,白术10g。气虚加党参,烦躁加石膏,纳差加莱菔子,临床用此方,根据不同年龄适当调整剂量。水煎口服,日1剂,日3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无变化。
随访5年,治愈94例(59.5%),好转60例(38.0%),无效4例(2.5%),总有效率97.5%。
李某,男,5岁。素有哮喘病史2年,3天前受凉后出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伴有形寒怕冷、发热、无汗、咳嗽、痰液清稀色白,纳差等症状,舌苔白滑,脉浮紧。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少许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辨证为寒哮。予青龙茯苓饮。药用麻黄6g,桂枝6g,细辛2g,法半夏6g,炙甘草6g,干姜6g,五味子6g,白芍6g,茯苓10g,枳实10g,陈皮10g,白术10g,葶苈子6g。水煎服,1日3次。服用2天后症状明显缓解 ,再服2剂后症状全部消失。
儿童哮喘的发病年龄以1~6岁较多,起病多在3岁以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冬季及不定期跨季节发作为主,因气候骤变而诱发。本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因小儿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导致脾肺两虚,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蓄痰之气,痰饮久伏,每遇外感风寒,坐卧湿地、进食生冷引动在里之伏痰,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阻塞气道,出现呼吸困难,气息喘促。本方用小青龙汤治外寒里饮的哮病,其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助麻黄散表邪,干姜、细辛、散寒宣肺,五味子敛肺止咳,制约麻黄、桂枝、干姜辛升散太过,半夏降逆化饮。因哮病平素痰饮内伏,故用茯苓饮治心胸中有素有的停痰宿水,以治哮病之源,茯苓、白术益气健脾,橘皮、枳实理气化痰,生姜易干姜加强温肺化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麻黄、桂枝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及兴奋中枢;细辛解热镇静、抗炎抑菌、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半夏镇咳镇吐、调节胃肠道功能;干姜抗过敏、抗菌及镇咳祛痰,提高免疫功能;茯苓提高免疫功能;陈皮祛痰平喘、抗炎抗病毒,五味子镇咳祛痰、镇静调节免疫功能。
青龙茯苓饮具有解表散寒化饮,理气健脾化痰,肺脾同治,标本兼顾,因此,对寒哮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大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1984,11(2):15-19.
[2] 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哮喘[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86.
[中图分类号]R256.12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51-02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