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朋/大竹县农业局
大竹县农业产业巧做加法助推精准脱贫
□丁永朋/大竹县农业局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竹县以科学谋划为支撑,金融扶贫为保障,构建金融扶贫长短效益相结合机制,牌坊乡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创新推出“N+贫困户”扶贫模式,做好企业、合作社、示范户的三种“加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采取“企业+贫困户”模式,小额信贷撬动扶贫。乡党委、政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的“短板”,深入开展科学调研、前期试点、大胆创新,引入大竹县宏泰生态养殖公司,利用邮政储蓄银行“扶贫惠农小额贷款”给贫困户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优化评级授信指标,对贫困农户贷款实行“两免一补”(免抵押、免担保、补贴利息),给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息贷款5万元,入股宏泰生态养殖基地,每年保底分红3 100元。以土竹村四组村民蒋清明为代表的第一批贫困户32户,分别与银行、企业签订协议,共贷款入股160万元,预先领取了2016~2017年度分红款近10万元。通过“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为贫困户找到了稳定增收、解困脱贫的有效途径,同时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实现了互利共赢。预计年内入股贫困户将达100余户,分红30余万元。
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特色产业助力扶贫。牌坊乡素有种植藠头的传统习惯,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藠头已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效益明显,群众积极性高,成立了2个藠头生产专业合作社。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纳入藠头生产合作社的队伍,统一采购优质种子,定期进行技术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实施“供销一体化”,设置“最低保护价”,保证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有211户贫困户加入藠头生产合作社,种植藠头超过33.33 hm2,预计人均增收600元。张贵喜是牌坊乡土竹村二组的贫困户。他不等不靠,发扬党员艰苦奋斗、努力进取的精神,率先走上致富路。他种植藠头0.2 hm2,2016年纯收入达到3 000余元。同时,村“两委”给他赠送鸭苗60只,预计又可增加经济收入800余元。如今,家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添置了家用电器,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采取“示范岗+贫困户”模式,以优带弱推进扶贫。针对一些无劳力、无条件、无技术的深度贫困户,乡党委、政府创新性开展“党员示范岗代养代种”的扶贫模式,联合四川唐鸭儿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优惠+扶贫资金补助”的形式,向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26 500只鸭苗,并签订成年鸭最低保护价回购协议。以陈江明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站了出来,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养殖基地”,帮无力养殖的37户深度贫困户代养鸭苗4 000多只,5个月后出栏,除去适当工钱和饲料成本,所有利润归37户贫困户。牌坊乡还建立了“党员示范岗种植基地”,联合简阳新福祥苗木公司,种植了新津蜜桔6.67 hm2,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产量250 t,利润可达50万元,其中20%归集体,80%归建档立卡贫困户。土竹村一组的杨隆坤一家3人,妻子患面瘫等疾病多年,久治未愈,至今无法干重活,子女常年在外打散工,他只能在家种植粮食、蔬菜作物,除维持日常生活外,还要为妻治病,沉重的经济负担,致使家庭生活越发困难。村“两委”获悉后,积极鼓励他参与到“代养代种”中去。目前,杨隆坤种植新津蜜桔138株、养鸭110只、养蚕2张,2016年预计增加家庭收入6l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