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开宪/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张医生原来是护士,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在20 年前拿到了医学临床大学本科学历,当上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张医生的所作所为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2013 年,张医生到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开始她不会用计算机,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感到束手无策。当时我作为病房主任十分担心她胜任不了临床工作,但是出乎预料的是,短短几个月后她便完全适应了临床工作。据张医生说,她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于是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中学习应用计算机和业务中度过的。张医生很快就从零基础到学会应用计算机,并适应和胜任了临床工作。
在与张医生接触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发现她并不是只管自己患者的事情。病房里,不论是自己的患者,还是其他医生的患者,她都耐心对待,妥善地去处理患者的疑问和要求。记得有一次,一位急性胃肠炎患者由于恶心、胃痛、频繁呕吐,导致患者的床位上和周围都是呕吐物。一时间,呕吐物散发的酸臭味笼罩整个房间,同房间的另外两位患者也跑到外边避味。这个时候,只有张医生进入病房与卫生员一起为患者换被褥,打扫房间。我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位患者并不是她的病人。
还有一件事情同样令我印象深刻。一位脑梗塞患者从其他医院转到我院做康复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勉勉强强能够下地活动。患者治愈心切,只要家属不在就经常偷偷下地活动,但由于腿脚活动不便,患者曾多次摔倒,也因此摔破过头,还缝了几针。一天患者趁家属不在,又偷偷下地活动,张医生看见后上前搀扶患者,并依照患者的意愿进行活动。对此,张医生说:“此时如果强行制止患者活动,患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能够顺从患者的心理,并给予善意开导,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后来,张医生还给该患者家属做工作,希望家属多陪伴患者,尽量让患者活动。自此,再也没有看见患者偷偷下地活动了,取而代之的是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活动。我曾问张医生:“打扫卫生、搀扶患者这些都是小事,你为什么要抓这些小事?更何况这些患者不是你的病人,为什么愿意关心他们?”张医生说:“患者来住院是相信医生,把他的一切交给医生,所以医生就应该以诚相待,要热心服务于患者,患者的事情就是医生的事情。”
打扫卫生、搀扶患者看似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做起来却等同于大事,这些小事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及其无私的灵魂。如果一个人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当成是天大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反之,仅仅关注大事,而看不见小事的人,大事也未必能够做好。医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行业,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行业,医生如果能够把医疗工作中每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做好,其结果就会不简单,其结果就会不平凡。这就是大家常常讲的“点滴造就未来”的道理。
2004 年,张医生现在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于工作需要,张医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班子,分管医疗行政。虽然工作量大了,但在抓重要大事的同时,张医生仍然没有忘记简单的小事,病房仍是她主要抓的地方。如今,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的床位已从最初的80 张扩充到120 余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她几乎每天都在医院,处理着医院大大小小的医疗行政工作。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与患者沟通,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保持着二次查房制度,即早晨查房和下午下班前查房。为了培养年轻医生的医疗水平,张医生1 ~2 周就会请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前来开讲座,并每周请大医院的知名专家查房,每2 ~3个月还要考核基层医生。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张医生除了提高医生们的业务水平外,还特别注意提高医生的医德、医风。她常讲,医生的道德水准,是生命天平上最重的砝码,其意义在于对患者要有博爱之心,对医疗技术的挚爱及对同事的关爱。
在张医生的带领下,人人关心患者的安危已蔚然成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患之间从未出现过不愉快的事情,医患关系十分融洽。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对张医生的工作也十分认可,都认为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像张医生这样“心中无小事”的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