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桑产业发展逻辑的演变

2016-04-05 05:15欧阳明睿陈联新
四川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蚕业养蚕桑树

欧阳明睿 陈联新

(1.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2.宜宾市农业局蚕桑论, 四川 宜宾 644000)

信息动态

浅析桑产业发展逻辑的演变

欧阳明睿1陈联新2

(1.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2.宜宾市农业局蚕桑论, 四川 宜宾 644000)

桑产业是传统农业的代表,曾经桑与农并称为农桑,桑与蚕为共生体并称蚕桑,成为农业文明古国的耀眼明珠,形成了独特的蚕桑历史文化。随着茧丝产业的衰落,桑产业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立桑为业,拓展提升引起业界共鸣,桑产业多元化、生态型成为发展方向,业界在桑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桑从特种经济作物向大农业作物转型,对其自然逻辑、经济逻辑、社会逻辑的演变进行浅析。

桑产业 发展 演变

桑,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m。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桑树的坚韧顽强与浑身是宝可用一首诗为证,“菀茂陌上桑,扎根砂砾壤;细茎深土曲,粗干凌云长;初春泛苞蕊,仲夏映日光;金秋显娇艳,严冬傲寒霜;嫩黄育雏蚁,肥绿饲蚕强;黑葚滋肾果,青叶清热汤;白皮生乌发,银须降血糖;老枝随雪去,幼芽沐风壮”--《桑》[1]。

据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包括较完整农业与蚕桑生产技术的官修农书——《农桑辑要》记载,元代推行“农桑并举,耕织并重”,显示蚕桑生产经济运作的显要地位。据考古发现,目前发现的最早家蚕纺织品属龙山文化时代,大约距今4700年左右。传统桑产业发展主要为养家蚕提供饲料,桑树的人工种植应该与家蚕饲养属同一时期,因蚕兴桑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

种桑为了养蚕,养蚕为了结茧,结茧为了缫丝,缫丝为了纺绸,环环相扣的蚕桑产业曾创造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当前蚕桑产业却正在以加速度挣脱“一根丝”的束缚,从桑果汁到桑叶茶,从食蚕蛹到桑枝菌,从丝绸产品到蚕沙有机肥,从桑园鸡到文化游,多元化利用令蚕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产业融入了大农业。目前传统的蚕桑产业正在向以桑为中心转变,“立桑为业拓展提升”引领蚕桑产业融入多元化、生态型发展理念[2]。桑的自然逻辑渐显特性,经济逻辑向综合利用拓展,社会逻辑由辅助型向主体型转变。

1 桑的自然逻辑演变

1.1 桑的栽培方式演变

北宋时,北方蚕业虽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已落后于江南。当时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向朝廷缴纳的丝织品占全国60%以上。宋室南渡,大批统治阶级的官僚、宦室南下,丝绸的需要和贸易日增。同时北方蚕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经验也向南方传播,如湖州地区早在北宋时已盛行的桑树嫁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有青桑、白桑、拳桑、红鸡爪、睦州青等优良品种,形成著名的湖桑类型。

元代中叶开始奖励农桑。至元十年(1273年)由司农司编刊的《农桑辑要》以及皇庆二年(1313年)成书的《王祯农书》等农桑著述,对推动农桑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当时为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已普遍采用插接、劈接、芽接、搭接等嫁接技术,并用压条无性繁殖法快速育成地桑,基本形成成熟的种植技术[3]。近年江浙地区育苗基地采用根部嫁接方式提高了良种育苗效率,广东等区域杂交桑草本化栽培,为快速建园、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叶用桑向果叶兼用桑多元发展

目前全省已建成6500公顷优质果叶兼用桑园,其中投产果桑园2500公顷,桑果面积占全国70%左右。2015年全省桑果产量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果桑已成为助推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我市以果桑基地为依托,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桑业已成为城郊蚕桑产业转型的成功模式。

1.3 四边桑向“6225”桑经模式转变

在很长一个时期,桑围着田坎地边栽,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对粮食等作物的产量不构成大的影响,形成以粮为纲、桑蚕业为辅的生产模式。随着蚕桑规模化的发展,连块整片建桑园正在成为主流,采用“6225”桑经模式,大行中间套作经济作物,形成为以桑为主,立体种养为一体的种植模式。

2 桑的经济逻辑延伸

2.1 桑蚕专用饲料向畜禽饲料转变

近20多年来,桑叶逐渐应用于各种畜禽生产中,拓展桑叶的饲料用途,是解决畜禽业规模化快速发展对蛋白质饲料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近年畜禽业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另一方面人民对安全健康生活的追求,通过添加植物源改善产品品质的新需求,催生出饲料桑产业。桑叶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8%和5.6%,仅次于大豆,优于苜蓿草粉。目前应用在肉牛、肉羊、蛋鸡、肉兔、鱼类、生猪等方面取得初步效果。

2.2 经济型向生态型延伸

桑树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对各种不良立地环境也有很强的抗逆性。桑树既是很好的经济林木,也是可用于生态治理的优良树种。新疆形成了桑树资源在蚕丝产业、民俗文化、维医药和生态防护中独特经济、生态、文化价值[4]。将桑树用于治理土地的石漠化、沙化、盐碱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桑树的生态治理功能,开拓了立桑为业的广阔空间,融入了新的国家需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 一片叶向一颗树综合利用

桑树是国人熟悉的植物,大都知道养蚕是离不开桑叶的,桑叶入药也略有耳闻,可作为食品的桑叶就很少有人熟悉了。桑枝条富含有机质,可用于栽培食用菌。桑椹是优质水果,可制作果汁、果酒。国家将桑叶提取物作为新食品原料的意见已公开征求意见。桑叶提取物本身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主要功效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优质的保健食品天然功效原料。桑树还有许多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可以认为会带来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为立桑为业拓展利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 桑的社会逻辑外延

3.1 特种经济作物向大农业植物转型

在传统农耕文化时代,桑主要为蚕业生产服务,桑和蚕是一个共同体,蚕桑有过辉煌的历史,丝绸曾与黄金等价,几千年来丝绸价值很高。三国时期蜀锦制造业十分发达,成为蜀国主要的财政来源,农桑成为经济基础的代表。我国的蚕桑产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国家创汇的重要产业,备受各级政府重视,至1970年蚕茧产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但到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蚕业也开始日渐衰颓。蚕桑产业融入大农业的时代开启。

3.2 兼业型向专业型转变

蚕桑一度作为农村副业经济的形式存在,在八九十年代江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齐养蚕,在解决温饱阶段,农民利用闲暇时间养蚕补贴家用。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后,蚕桑产业向西部地区等优势区域聚集,以养蚕为主业的专业大户逐渐形成新的群体。养蚕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随着劳动力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养蚕专业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专业化发展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3.3 以桑育蚕向以桑养人转变

曾经蚕农的日常生产生活形式和生产工具,在一些区域作为宝贝进入展览馆,供大家参观欣赏。桑树全身都是宝,有些传统养蚕区域不再忙碌养蚕,而是将桑叶采撷来烹制一道道美味佳肴,还有专门供食用的菜桑品种,类似叶菜等作鲜食或桑叶粉。桑叶茶、桑果酒、桑果醋、桑食品等桑系列产品正在丰富市场。

我国桑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利用潜能。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完成,不仅能促进桑树改良,也能调控蚕的基因表达,对蚕桑产业的创新变革以及现代桑树学的建立都有巨大作用。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加强对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会使传统的蚕桑种养殖业向以桑为中心综合产业体系转变。

[1]童晖.桑.四川蚕业[J],2013,(1):38.

[2]向仲怀.立桑为业 拓展提升《蚕业科学》[J].2015,41(1):0001-0002.

[3]周匡明,刘挺.《农桑辑要》中凸出的蚕桑科技成就《蚕业科学》[J].2014,40(2):0307-0316.

[4]卢红,丁天龙.新疆桑树资源利用及桑树产业“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J].2013,39(1):0166-0170.

欧阳明睿(1998-),男,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高三学生。

猜你喜欢
蚕业养蚕桑树
养蚕不易
马桑树儿搭灯台
养蚕记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四川蚕业》稿约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奶奶家的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