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琳 杨 臻 王建英 张 坤 许亚梅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济南,25000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100700)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
田晓琳1杨臻2王建英2张坤2许亚梅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济南,25000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100700)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恶性淋巴瘤;中医;辨证论治;证候要素;治疗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属于常见恶性肿瘤,分型复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属于恶性淋巴瘤的一种亚型。目前尚无淋巴系统的良性肿瘤,故恶性淋巴瘤可简称为淋巴瘤。淋巴瘤发生在淋巴结或结外多种部位,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大量增生,恶性程度不一,按细胞来源可分为B、T和NK细胞。不同分型的淋巴瘤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具有极大的异质性。
在我国,淋巴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3%左右,而且研究显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淋巴瘤的发病趋势逐渐上升[4-6],现已成为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分析,淋巴瘤的发病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域性,2008年经世界人口构成标准化后的全球淋巴瘤世标率为7.5/10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资料[7]报告示:在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持续升高,而霍奇金淋巴瘤显著下降。我国的淋巴瘤发病趋势同世界发病趋势相同,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8]:HL与NHL的发病比值约为1∶5;HL发病与日本相似,呈单峰状,高峰在40岁左右;NHL中弥漫型较多,其次是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较少。
作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清楚。目前有学说认为,遗传、感染、环境污染等因素长期刺激人体,使淋巴细胞一直处在增殖状态中,淋巴细胞长期增殖超出人体自身的调控能力,最终出现增殖失控,进而导致淋巴瘤发生。
在中医古籍中,并未明确记载论述淋巴瘤这个病名,但根据文献分析,很多疾病的发展、临床表现、转归等同现代淋巴瘤发病规律非常符合,现一般认为古代医家对淋巴瘤的描述可散见于“石疽”“痰核”“阴疽”“瘰疬”“失荣”“恶核”等病证范畴之中。临床主要表现局部肿块,皮色不变,不痛不痒。
虽然历代医家对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病机在认识上不尽相同,辨证分型也各异,但绝大多数人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淋巴瘤多因寒凝痰滞、毒陷阴分,或寒凝气结、风热血燥、气滞气郁、脏腑亏损、气血亏虚、阳气不足而致瘀血痰毒凝聚而成。早期病理改变以气滞痰凝为主,痰液为湿邪运行不畅所凝聚,或由于邪热内结,煎灼津液而成,若情志失调,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肝气犯脾,脾失健运,亦可导致津液停聚为痰,或外感邪毒,正气不能与邪毒抗争,乘机由表入里,灼伤津液,均可导致痰阻经络,气血痰相互胶结,日久渐为肿核。
2.1痰《丹溪心法·痰病》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淋巴瘤多与“痰”有关,所谓“无痰不成核”,早期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痰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1)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渐渐凝结成痰,或阴虚有火,炼液为痰。《景岳全书·杂证漠》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2)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清陈修园亦云:“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本,水也,原于肾”。
2.2毒统称为“癌毒”。《金匮要略·心典》言:“毒,乃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中医学认为,毒分内毒和外毒,外毒指外感之毒,如“疫毒”“温毒”等;内毒则由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引起痰浊、瘀浊阻滞化生毒邪,即“痰毒”“瘀毒”。癌毒由内外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贯穿于疾病始终,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癌毒”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具有正气难以抵御,并损伤脏腑、气血阴阳,且易诱生他邪等特性。癌毒之为患证其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有,临证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2.3瘀瘀多因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瘀血积聚于脉络、溢于脉外而为病。气滞则血瘀,血瘀又会进一步加重气滞。因此瘀血是病理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滞于脉络,加剧气机阻滞和痰液凝聚,从而形成气滞导致血瘀痰凝,血瘀导致气滞痰凝的恶性循环。后世唐容川《血证论》亦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和“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丹溪心法》云:“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进一步说明了痰湿与血瘀的关系。
2.4滞所谓“百病生于气”,人体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中医学认为“忧怒郁闷,昕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明李梃曰:“郁结伤脾,肌肉消瘦,与外邪搏结成瘤”。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于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积而成块。相反,若气机条畅,机体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则正胜邪怯。
2.5虚内虚指人体内环境的失衡,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临床中各种淋巴瘤多先有虚,“虚”为病理因素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水湿上泛,聚而为痰,或肾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脾肾亏虚,痰浊内生,日久则发为本病。因“虚”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代谢产物堆积,而后才出现“痰”“毒”“瘀”。《外证医案》也有:“正气虚则成岩。”张景岳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积聚之病”。
2.6其他张卫华[9]提出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他认为,罹患淋巴瘤的患者,体质素以阳虚为主,阳气内虚,无以运化水气及津液等,温煦无力,痰浊水饮内停,积聚成形,最终导致痰浊、水饮、血瘀相互胶结,痰瘀从本质上皆属阴性产物,此乃阴成形太过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上主张温阳化气为主,以调理化气和成形之间的矛盾,以恢复人体的内在平衡。
恶性淋巴瘤没有明确的中医病名记载,对病位的确定亦无章可循,现代医家对淋巴瘤病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大致有肺脾、脾肾、肺脾肾、肝脾肾、三焦肝胆肾这五种观点。
朴炳奎[10]认为肺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郁结为标;章亚成[11]提出此病本虚在肺脾两脏;王大鹏[12]提出脾肾亏虚是淋巴瘤发作及缠绵不愈的根本原因,认为病位在于脾肾;周永明[13]亦提出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脾肾亏虚是疾病之根本原因。以上三种观点多从痰浊生成之源进行探讨。贾玫[14]认为淋巴瘤病位在肝、脾、肾,晚期多见气血衰败。董茂芝认为此病由风热血燥、寒痰凝滞、肝肾二经风热亏损导致,三焦肝胆三经怒火风热血燥而成,病位在三焦肝胆肾。
恶性淋巴瘤不同于其他肿瘤,病因病机复杂,辨证至今未统一,近代部分学者根据文献总结出淋巴瘤常见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候,具体如下:
刘平[15]等总结出淋巴瘤11个常见证候要素,即实性证候要素如:痰结(31.71%)、寒凝(7.32%)、血瘀(7.32%)、气滞(6.10%)、火热(4.88%)、湿盛(3.05%)、风燥(2.44%)、毒邪(1.22%);虚性证候要素如:气虚(9.76%)、血虚(6.71%)、阴虚(6.10%);
许亚梅、陈科等[16]将证候要素总结为以下6种常见类型:气虚(26.78%)、瘀血(21.7%)、痰浊(21.02%)、阴虚(17.97%)、寒凝(9.48%)、气滞(3.05%);总结出10种常见证候:气阴两虚(30.61%)、痰瘀互阻(26.78%)、寒痰凝滞(15%)、脾气虚弱(9.58%)、气虚血瘀(5.63%)、瘀血内结(3.12%)、肝肾阴虚(2.50%)、气滞寒凝(2.50%)、气虚痰结(2.50%)、气滞血瘀(1.78%)。
5.1辨证论治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早期西医放化疗为首要治疗手段,可配合中医祛邪抗癌;中期应将扶正固本与祛邪抗癌相结合;晚期应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扶正调补,兼顾祛邪抗癌,主要针对化放疗副反应及后期并发症,尤其适于肿瘤后期机体衰竭的恶病质表现,中医可发挥改善症状,支持治疗的作用。也有部分医家对传统的治疗存在异议,章亚成[9]提出恶性淋巴瘤早期为因虚致瘀,因此早期应重视扶正补虚,正气强盛则痰瘀自消,放化疗手术期则主张多用调和之法,缓解恢复期则应特别重视祛痰化瘀的证治观念。恶性淋巴瘤不同于其他具体部位的恶性肿瘤,目前对淋巴瘤的证型诊断尚不统一。查阅文献,根据古代医家总结及临床之所见,现将淋巴瘤常见证型分为以下5种证候。
5.1.1寒痰凝滞证主症:颈项、耳下、腋下几处或多处淋巴结肿大,肿核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痛不痒,不伴发热,但难消难溃,可伴有面色少华,形寒怕冷,腹部胀满,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则:温阳化痰,软坚散结。方剂:阳和汤合消瘰丸。药物组成:熟地黄、麻黄、炮姜、肉桂、白芥子、鹿角胶、浙贝母、玄参、牡蛎、生甘草。
周维顺[17]认为寒痰凝滞证在治疗上宜温化寒凝,化痰解毒,常用的药物有:肉桂6 g,白芥子、莪术、胆南星各10 g,熟地黄、黄药子各15 g,薏苡仁、生黄芪、浙贝母、生牡蛎、猫人参、山慈菇、夏枯草、猫爪草、蒲公英各30 g;
罗秀素[18]治疗寒痰凝滞证方药以二陈汤合甘草干姜苓术汤加减,具体药物有:甘草、茯苓、白术、炒白芥子、干姜、天竺黄、姜半夏、象贝母、川芎、橘络;或以温补脾肾,化痰散结为法,方药以阳和汤化裁,具体用药为:熟地黄、麻黄、肉桂、淡附片、干姜、炒白芥子、鹿角片、姜半夏、茯苓、白术、当归、僵蚕、焦山楂、橘络、甘草等。
5.1.2气滞痰凝证主症:颈、腋及腹股沟等处肿核累累,胸膈满闷,胁肋胀痛,形体消瘦,精神疲乏,舌质红或淡红,舌有瘀点,苔白腻,脉沉滑。治则: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剂:疏肝溃坚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制香附、青皮、红花、炮山甲、夏枯草、僵蚕、石决明、姜黄、山慈菇、生甘草。周维顺[17]认为气郁痰结证在治疗上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常用的药物有:柴胡、当归、赤芍、薏苡仁、白芍、生牡蛎、陈皮、穿山甲、夏枯草、青皮、莪术、红花、浙贝母、猫爪草、生甘草。
5.1.3毒瘀互结证主症:颈项或体表肿核硬实累累,推之不移,质硬,伴见形体消瘦,面色黯黑,舌质暗红、苔多厚腻乏津,脉弦涩;或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数。治则:化痰解毒,祛瘀散结。方剂:和营软坚丸或解毒化痰方加减。药物组成:玄参、生地黄、瓜蒌、苦桔梗、蒲公英、马勃、板蓝根、赤芍、草河车、薄荷、郁金、蜂房。朴炳奎[7]提出毒瘀互结证治宜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方药以和营软坚丸加减。
5.1.4痰瘀互结证主症:颈项或体表肿核硬实累累,推之不移,隐隐作痛,或见两胁积(肝脾肿大),胸闷气促,发热恶寒,口干苦,大便干结,消瘦,乏力,舌绛苔黄,舌下青筋,脉滑数。治则:消痰散结,解毒祛瘀。方剂:海藻玉壶汤合西黄丸加减。药物组成:海藻、昆布、乳香、没药、贝母、连翘、陈皮、麝香、青皮、牛黄、法半夏、当归、川芎、独活、甘草。陈琰碧[12]提出痰瘀互结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疗时须痰瘀同治,其临床常用的化痰药物主要有:半夏、浙贝母、黄药子、生牡蛎;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主要有:郁金、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穿山甲;病程初期多为阳证,多配伍清热解毒之品;久病阴症多伍益气之品,如太子参、白术、党参、灵芝等。
陈锐深[20]提出淋巴瘤治疗首先要健脾化痰,淋巴瘤的发病关键源于内环境失衡,即“内虚”,在内虚中最重要的是脾胃虚弱。在临床上本病表现为寒痰凝滞、或痰热蕴结、或痰瘀互结,常采用健脾温阳化痰、软坚散结的治法,常用健脾化痰药有白术、党参、薏苡仁、半夏、浙贝母、南星等。在健脾化痰的同时,也应注重应用理气药,常用药有乳香、没药、莪术、三棱、青皮、丹参等。
5.1.5肝肾阴虚证主症:颈项肿核,质地坚硬,或腹内结块和(或)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耳鸣,身烘热,五心烦热,心烦易怒,口咽干燥,两胁疼痛,腰胁酸软,遗精失眠,夜寐盗汗,舌红或绛、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治则:滋补肝肾,解毒散结。方剂:和荣散坚丸加减。药物组成:浙贝母、海蛤壳、昆布、夏枯草、蛇六谷、川芎、红花、当归、白芍、茯苓、党参、熟地黄、香附、桔梗、陈皮等。周维顺[16]认为肝肾阴虚证治疗上宜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常用的方药为:生黄芪、薏苡仁、太子参、半枝莲、猫爪草、绞股蓝、炙鳖甲、夏枯草各30 g,熟地黄、女贞子、当归、枸杞子各15 g,赤白芍各10 g,炙甘草5 g。
陈信义等[19]治以滋补肝肾、降火散结,予大补元煎加减,方药为人参10 g、熟地黄15 g、山药10 g、杜仲10 g、枸杞子10 g、当归10 g、山茱萸12 g、玄参15 g、龟甲10 g、甘草6 g。
郁仁存[21]以滋补肝肾、解毒散结为法,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具体用药为:
生牡蛎、白花蛇舌草30 g,女贞子、土茯苓各15 g,熟地黄12 g,知母、黄柏、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牡丹皮、蚤休、鳖甲各10 g。
5.2放化疗期间随证加减恶性淋巴瘤放化疗后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毒性、骨髓严重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放化疗期间配伍中药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5.2.1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严重,胃失和降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化疗后胸闷呕恶,头困肢倦,倦怠乏力,口淡乏味,纳差,舌苔白滑或腻,脉濡或脉滑。治疗上宜和胃降逆,芳香化湿为主,临床用药一般以平胃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常用方药为:旋覆花(包煎)、陈皮、姜半夏、代赭石、炒白术、枳壳、炙鸡内金各10 g,焦谷芽、焦麦芽、焦神曲、茯苓各15 g,蔻仁6 g,党参5 g。
周永明[13]提出化疗期间患者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乃脾胃受损、胃失和降所致,在治疗上宜和胃降逆、健脾行气为主,方药一般选用香砂六君子汤或旋覆代赭汤加减行气降逆。
5.2.2放疗所致阴液亏虚者临床主要表现有口燥咽干,咽肿疼痛,腹胀便干,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或脉数。治宜育阴清热为法,选用益胃汤合泻黄散或合增液汤加减,具体药物为南沙参、北沙参各10 g,玉竹、生地黄、竹叶、焦山栀子各10 g、麦冬、黄精各20 g、生石膏(先煎)30 g、玄参15 g、防风4 g、生甘草5 g。
周永明[13]认为放疗引起的口干欲饮、局部灼热肿痛、舌光少苔,乃热毒灼津伤络所致,治疗上宜凉血解毒、养阴清热,方药以增液汤加味。
5.2.3放化疗所致气血两虚、骨髓抑制较重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肢倦,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血常规提示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显著减少,治宜补益气血,临床多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具体药物为:熟地黄15 g、炒白芍10 g、人参10 g、茯苓15 g、生黄芪15 g、白术10 g、当归10 g、肉桂4 g、川芎6 g、炙甘草5 g。脱发者,加用制首乌15 g、补骨脂10 g。
周永明[13]提出化疗期间血象下降明显等,为脾肾受累、化生乏源,治疗上宜补脾益肾、填精补血,方药以大补元煎加减。
淋巴瘤属于淋巴系统的恶性增殖性肿瘤,作为西医病名,在中医古籍中无明确论述,现代医家将其归为“恶核”“痰核”“阴疽”“石疽”“失荣”等范畴,目前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淋巴瘤多因寒凝痰滞、毒陷阴分,或寒凝气结、风热血燥、气滞气郁、脏腑亏损而致瘀血痰毒凝聚而成,早期以痰凝结滞为基本病理,治以温阳散结[22]。淋巴瘤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不同的亚型预后差别很大。现代西医治疗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但部分患者存在化疗耐药、化疗不耐受、疾病复发等问题。中医中药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23-25],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中医中药对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鲜明的特色[26]。
通过查阅文献,也发现目前淋巴瘤的中医治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27]:1)缺乏具有广泛共识的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缺少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3)基础研究成果转换能力不足。因此,在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指导下,以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实践、服务临床为目的,开展中医治疗规范化研究,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诊治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淋巴瘤的疗效。
[1]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581-586.
[3]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1989-2008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性别和城乡差异以及平均年龄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10):796-800.
[4]Ferlay J,Shin HR,Bray F,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Int J Cancer,2010,127(12):2893-2917.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iobocan 2008,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in 2008[EB/OL].http:www.iarc.fr/en/media-centre/iarcnews/2010/globocan2008.php,2014-01-11.
[6]袁延楠,杨雷,孙婷婷,等.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发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8):669-673.
[7]Parkin D,Whelan S,Ferlay J,et al.Cancer incidence in fivecontinents [M].Lyon: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1997:143.
[8]鲍萍萍,金凡.恶性淋巴瘤流行病学[J].白血病·淋巴瘤,2002,11(3):162-166.
[9]张卫华,于启天.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证治[J].新中医,2012,44(6):186-187.
[10]朴炳奎.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诊治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8,40(9):5-6.
[12]王大鹏.中医药辨治恶性淋巴瘤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4):409-410.
[13]杜美莲,周永明.周永明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03-104.
[14]贾玫,李忠.恶性淋巴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24-27.
[15]刘平,司富春,刘紫阳,等.近30年来临床淋巴瘤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0):829-831.
[16]许亚梅,白桦,倪磊,等.恶性淋巴瘤中医辨证治疗[J].世界中医药,2013,8(8):963-965.
[17]周维顺,吴良村.恶性淋巴瘤证治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1997(8):345.
[18]罗秀素,沈一平,虞荣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34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3):142.
[19]陈信义,周蔼祥.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血液病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44.
[20]曹洋,罗定新.陈锐深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2,20(1):22,36.
[21]郁仁存.恶性淋巴瘤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肿瘤,1995,4(5):20.
[22]曹红春,李娜,龚新月,等.恶性淋巴瘤中医辨证及治疗思路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53-55.
[23]于天启,戴媺,杨宏光.浅谈淋巴瘤的中医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2010:6.
[24]陈健一,孙雪梅.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4.
[25]杨春.霍奇金淋巴瘤的中医治疗浅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195-196.
[26]邵雅俊,江劲波.恶性淋巴瘤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14(4):86-87,102.
[27]许亚梅,陈科,等.恶性淋巴瘤中医规范化诊治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4,9(4):507-509.
(2015-10-09收稿责任编辑:张文婷)
Modern Treatment Status of TCM in Malignant Lymphoma
Tian Xiaolin1,Yang Zhen2,Wang Jianying2,Zhang Kun2,Xu Yamei2
(1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250000,China; 2DepartmentofHematology,Dongzhimen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700,China)
Lymphoma is one of the top ten common high incidence of malignant.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rate shows a gradual upward trend.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can anticancer directly and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Anti-tumor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of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Malignant lymphoma; TC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yndrome factor;Treatment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52092)
田晓琳(1990.05—),女,医学硕士,医师,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血液恶性肿瘤应用研究,E-mail:lansechongji@126.com
许亚梅(1975.12—),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血液肿瘤疾病,E-mail:xuyamei@sina.com
R2-03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0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