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中医医院(213300)邱房平 梁春平
1.1 一般资料 35例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0.6岁。锁骨远端骨折19例,均为NeerⅡ型不稳定型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16例,均为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时间为伤后3天~1周,手术时间平均为45分钟,随访时间为6~20月。
1.2 手术方法 颈丛或全身麻醉,患者取沙滩椅位,患肩后垫扁枕抬高,沿锁骨表面自锁骨中外1/3至肩峰后外侧作切口,逐层切开暴露锁骨骨折端或脱位的肩锁关节,清除肩锁关节内破碎的软骨,直视下将锁骨远端骨折端或脱位的肩锁关节复位,根据肩峰形态和锁骨形态选择高度合适的锁骨钩钢板,必要时预先对锁骨钩钢板的钩部和锁骨部塑形,血管钳确认肩峰后下方间隙,经肩锁关节后外侧将钢板钩部插入肩峰后下方,近端用复位钳将钢板与锁骨骨面紧压伏贴,C臂机透视锁骨钩钢板位置合适,锁骨骨折端位置满意或肩锁关节已复位,拧入螺钉固定,修补肩锁关节囊,对于断裂的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不予修补重建,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后予颈腕吊带保护患肢4周,术后一周指导患者逐步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从小角度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上举及旋转开始,4周后恢复肩关节的各方向功能锻炼。
1.3 效果评价 术后随访6~12个月,按Karlsson标准[1]分成优、良、差。优为患者不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肌力正常,肩锁关节X线显示解剖复位,关节间隙<5mm;良为微痛,活动范围为90°~180°,功能受限,中等肌力,关节间隙为5~10mm;差为疼痛,夜间剧烈,各方向活动范围<90°,肌力不佳,X线片显示仍脱位。
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钢板取出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3个月,其中 5例患者出现患侧肩部持续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有所受限,口服NSAID药物效果不显,经取出内固定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出现肩峰下骨溶解;1例患者出现锁骨下麻木,经口服甲钴胺后缓解。治疗疗效中优为30例,良为5例,优良率为100%。
对于肩锁关节和锁骨远端骨折,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一般采用克氏针、螺钉、张力带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由于喙锁韧带断裂,肩锁关节在垂直方向有较大的拉应力,在水平方向又存在较大的剪切力,因此容易导致克氏针松脱。锁骨钩钢板按照肩锁关节的解剖特点设计,钢板与锁骨远端贴合良好,且钢板钩直接插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属于关节外固定,且固定利用杠杆原理,支点位于肩峰,锁骨钩钢板固定相对于其他固定方式来讲是属于弹性固定,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符合生物学规律,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随着使用病例数的增加,其使用后并发症随之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及持续性疼痛。对于术后持续性疼痛,究其原因,可能由于锁骨钩钢板插入肩峰下,致肩峰下内容物增多,往往导致肩关节外展,岗上肌腱在肩峰下方滑动时与锁骨钩钢板钩部发生碰撞,产生疼痛。基于此原因,建议根据患者体型及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钢板,避免锁骨钩钢板钩部过长过厚,同时钢板放置不宜过于偏外,根据术中情况折弯钢板,术中置入钩部应在肩峰骨膜外置入,避免刺破肩峰下滑囊,钩尖置入点一般在肩峰前缘向后2.0~2.5cm处较合适,锁骨远端稍高于肩峰端2~3mm,避免过度上抬肩峰及下压锁骨,可有效避免术后肩关节持续性疼痛。对于肩锁关节脱位者,即使未行韧带重建,术后6月关节周围疤痕愈合良好,如患者感患肩持续性疼痛不适,即可早日取出内固定。而对于锁骨远端骨折者,需根据X线显示骨折一旦愈合后即可取出内固定,一般1年左右,避免长时间固定后发生肩峰下骨溶解。另外对于锁骨远端骨折,如骨折远端骨块较大,尽可能使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以减少对肩峰下间隙的干扰。
总之,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等优势,可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