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规模化猪场疫情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防控策略
绥中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区,是辽宁省养殖业大县之一,目前,绥中县以散家各户为主的传统养猪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标准养殖业方向发展,绥中县的生猪养殖场养猪的数量与质量正稳步上升,养猪设施、饲料、种源、技术服务等相关资源实现了整合重组,绥中县规模化养猪业方兴未艾。但是,在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规模化养猪场疫病发生较难控制等不尽如意的问题,干扰和影响着绥中县养猪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提高绥中县科学养猪水平,提高养猪生产效率,使养猪业成为绥中县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
1.1 生猪养殖设备陈旧,饲养规程不科学。绥中县养猪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养殖设施陈旧、养殖环境不良、饲养管理简单、饲养密度拥挤、防疫程序不配套、消毒技术不匹配的情形,规模猪场之间的间隔长度不够、小规模猪场与散养户之间没有设置一定距离,造成危害猪的病原微生物在场与场之间、猪场与散养户之间的恶性循环和连续污染。可以说,绥中县近几年来猪场疫病控制效果较差,这也是其中的原因。据调查得知,有部分养猪场饲喂人员、管理人员对国家关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规定还不够全面掌握,国家禁用、停用的饲料添加剂、假劣饲料随意购买和任意使用。
1.2 养猪场消毒意识较淡,兽药应用过频过大。据调查得知,部分养猪场由于消毒概念不清和模糊,把消毒与无消毒一样对待,认为消毒就是做样子,不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部分养猪场为降低成本,购买低效低浓度的消毒剂,只对所管理的猪圈舍、饲养用具、道路等实施简化消毒程序,无法有效地杀灭猪场周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导致危害猪的病原微生物在养猪场内长期滞留,造成猪场疫病连接不断。部分养猪场随心所欲在猪饲料中添加兽药,使所饲养的猪群长期食用、超量食用兽药,引致猪群细菌耐药性大幅度增强。部分猪场疫苗超量接种,甚至部分猪场注射疫苗超越常量高4~6倍,造成生猪产品药残程度严重超标,不仅大大降低猪肉产品的质量,还严重地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3 多种疫病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率居高不下。当前,绥中县养猪生产疫病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与日俱增,危害逐渐严重,直接间接损失有所增大。动物防疫科学表明,猪群发病常常是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相生相伴,协同危害所发生。譬如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支原体肺炎三种病原菌的相互作用产生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再譬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三种病原菌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致猪群发生呼吸道病综合征病害。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能相互协调和促进致使病情的发展速度快,使受危害的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复杂化,给动物医学的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2.1 安全规范应用兽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要有专门的执业兽医负责防疫,应根据猪只保健防病需要和本场主治医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适度、适量、适次对猪只实施群体药物预防或治疗技术措施。对于国家禁止使用的兽药严格控制使用,做到不滥用,不盲目,对于国家限制计量计次使用的兽药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使用,饲料、饮水中长期添加兽药的做法应该受到严惩,激素类药物严禁添加在饲料、饮水之中,人用药品绝对不允许用于猪只,做到规范、安全用药,用药记录要作为档案进行管理。
2.2 强化环境消毒的管理。严格要求应用国家农业部GMP认证的兽药生产厂家所生产消毒剂,要严格按规定的剂量配方使用消毒剂定期对猪舍、用具、走道、周际、道路等进行长期持续的交替消毒,做到春夏两个季节每周1~2次,秋冬两个季节每周2~3次消毒措施,出现疫情时,要按着规定增加消毒次数和频次。经过全面消毒的猪舍和饲养用具等病原微生物能彻底消灭,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借助空气、饲料、水源、用具等传播媒介传播疫病进入猪舍,减少猪只发病概率。
2.3 坚决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猪场总门口处、每个功能区的入口处、每栋猪舍的入口处都要建立消毒设施,譬如车辆消毒池、行人消毒池、迷雾喷雾消毒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装有紫外线灯)。饲养人员要按单元进行固定,严禁随便往来互串,目的是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饲养用具不得共用或相互借用饲养用具,坚决禁止将其外借和携带出猪场,场外的其它猪场的饲养用具严禁携带入场使用,所有进入生产区物品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猪场所有物品出入全部按着“单向制”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养猪场的生产安全。
125200 辽宁省绥中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
魏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