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2016-04-05 00:50陈华武马卫闽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08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35000
北方药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苦参碱抗炎丹参

陈华武马卫闽(.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35008;.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福州 35000)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陈华武1马卫闽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08;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350001)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病情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便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我国2010年12月颁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条件许可且有适应症,就应该积极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清除乙肝病毒,只能长期最大限度抑制HBV复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病情发展,可因为价格较昂贵、有严格的适应症、易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限制了推广应用。于是,多学科的发展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1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祖国医学虽无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名,但治疗慢性肝病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逐步深入认识,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具有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疼痛及身目黄染等,常将其归于“胁痛”、“郁证”、“黄疸”等范畴,若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则属于“积聚”、“瘾瘕”、“鼓胀”等范畴。大部分研究者目前认为HBV是与湿热、疫毒紧密相关,湿热毒邪蕴于中焦,内熏肝胆,伏于血分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机。当然,正气耗损、气血失调也是基本的病机,感受“疫毒”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

从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实验观察来看,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特别是近年在抗病毒、抗肝纤维化、保肝、退黄、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充分依据。

2.1抗病毒:有证据表明,黄芩中的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OB),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改善肝功能。同时,黄芪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症状,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氧化苦参碱,可见黄芩苷与氧化苦参碱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氧化苦参碱的疗效[2~4]。在肝硬化早期,应用核苷类药物联合丹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还可较强、较快地抑制HBV复制,明显减少疾病复发[5]。另外,体外抗HBV研究发现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上清中HBsAg(ELISA)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但是对HBeAg(ELISA)和HBV-DNA(荧光定量PCR)水平可能具有双向作用,提示甘草甜素有可能成为一种抗HBV新药,但是目前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及合适的剂量[6]。

2.2抗肝纤维化:中药中丹参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有防止肝纤维化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7],复方丹参注射液中的丹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肝内毛细胆管、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外,还能抗氧化,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作用。而且,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8~9]。同时,现代医学发现汉防己中的汉防己甲素是一种Ca2+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它通过调节细胞内外钙的代谢,维护细胞的稳定性,抑制细胞内外酶的改变,阻止单胺氧化酶(MAO)等酶活性的增加,而使胶原纤维合成受到抑制,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10]。

2.3保肝:传统中药中甘草提取的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具有保护肝细胞膜和抗炎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病治疗,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肝降酶治疗。而当归对小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抗炎、抗缺氧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某些功能。黄芪除了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促进蛋白质合成,还有良好的护肝作用[11]。还有证据表明,大黄具有导泻、利胆、保肝作用,大黄水煎剂可促进胆汁分泌,对实验动物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功能,清除免疫复合物,稳定机体内环境,抑制体液免疫,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组织细胞。临床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肝炎、胆道疾病,慢性肾病及胃肠功能不良。

2.4退黄:传统中医认为大黄、茵陈、虎杖等单味药具有退黄功效,有临床研究表明苦参中的苦参碱,具有退黄等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大黄具有利胆退黄、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12~13]。

2.5免疫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对免疫系统有广泛作用,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提高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和吞噬能力,促进干扰素的分泌和抗体合成,并且具有抗病毒感染作用,临床上不仅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防治免疫性疾病,预防和减少病毒所致的机体免疫损伤,防止肝糖原减少,促进再生肝细胞的DNA合成。白术不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能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也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趋势,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14]。

2.6其他作用:中药成分多,其作用远不止上面提到的5种,如现代研究表明莪术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菌、保肝、抗纤维组织增生等作用[15]。苦参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药理作用。三七具有止血、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脑组织、降血脂、抗血栓、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

3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使用情况

进入万方医学网(镜像版),在“学术论文”检索里检索“乙肝中药”。“按年份分类”下面选择“近五年”,得到文献484篇。收集、整理涉及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剂共181剂。根据收集每个方剂中单位中药的使用,得出中药的使用次数共为2348,平均每剂药方使用13味中药。(方剂名称众多及重复使用概率低,不同方剂里面中药不全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予统计。)

按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中的分类法,将315味中药重复使用(≥2次)的中药进行分类,累积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672)、清热药(440)、利水渗湿药(300)、活血化瘀药(274)、理气药(105)等等,共占92.7%,见表1。

表1 药材用药类别情况

4 总结与展望

中医学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中医学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许多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均被证实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中医临床实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笔者阅读一些文献,发现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药实验研究尚有诸多空白,研究范围多是单中心、小样本、单方面,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多领域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导致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不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多学科研究的介入,中医药治疗乙肝的机理日益明朗,也会彰显其疗效及优势,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这也为乙肝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示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应从多方面、多角度相结合进行,为广大肝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6.

[2]平键,成扬,许怀栋,等.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体外实验[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 (3):148.

[3]杨慧银,李筠,易毛.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15:1277-1280.

[4]张伯鹏,赵艳,何淑宏.黄芪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5:523-524.

[5]王亚玲,王凤娟.核苷类药物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7:74-75.

[6]李永伟,郭云蔚,李刚,等.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HBV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31.

[7]李菁.丹参素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3):30-31.

[8]韦照永,潘丽莹,覃益.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5:3020-3021.

[9]张学风,陈福凤.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17:49.

[10]张道杰,彭立义,权启镇,等.肝酶谱测定对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价值分析[J].中草药,1996,27(2):93.

[11]程明亮,刘三都.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4-248.

[12]展玉涛,李定国,沈礼勇,等.大黄素抗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22(1):43-44.

[13]郭美姿,李素生,沈鼎明,等.大黄酸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26-29.

[14]樊景坡.苍耳子、细辛、枸杞子、白术对小鼠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1994,11(2):48.

[15]孔一凡,史克莉.莪术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47-49.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1-0091-02

猜你喜欢
苦参碱抗炎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家兔血常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