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琴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代宗琴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临床护理健康指导;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
临床研究[1-3]发现,充分的抚慰与生理性接触可以刺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新生儿更好的生长发育,临床采取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母婴同室是指将产妇与新生儿被安排在同一病房,全天在一起,母婴的一切护理均在床旁进行,并有护理人员、产妇及家属全程参与[4-6]。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可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早期易感疾病的发生,促进母婴感情,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7-8]。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与方法,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孕妇7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39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1.5±2.1)岁,其中顺产20例,剖宫产19例;新生儿中男婴17例,女婴22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3.76 kg,胎龄平均为38.4周。观察组孕妇40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5.8±2.9)岁,其中顺产29例,剖宫产11例;新生儿中男婴21例,女婴19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3.27 kg, 胎龄平均为37.7周。所有孕妇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母婴异室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方法为: ① 婴儿产出后进行相关的分娩处理,随后将新生儿放入专业育婴房,母婴隔离,新生儿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 ② 新生儿仅喂养时抱回产妇身边,其他时刻均进行母婴隔离; ③ 产妇接受相关的专业的教育指导; ④ 对其他相关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护理。
1.2.2 观察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方法为: ① 婴儿分娩后,清洗干净,母婴尽早进行接触;叮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吸吮动作,并对婴儿进行抚摸、拥抱、亲吻等刺激性动作,进行母婴感情的建立。② 以上相关处理完成后,婴儿放置于产妇身旁,医院派专业的护士对产妇采取相关的指导并进行相关的护理协助。③ 产妇每2 h对新生儿进行1次喂养,喂养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一定的声音刺激。④ 对产妇进行专业的相关指导,并对其他相关临床症状进行护理。住院期间对产妇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记录观察,对比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若护理不当会有血晕、恶露不净、腹痛、发热等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76.92%, 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易感疾病感染率69.23%, 高于观察组的27.5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母婴同室护理方法是指新生儿产后28 d内,全天24 h均与产妇在一起进行护理,产妇及家属可全程参与护理过程[9-10]。传统母婴护理采用母婴隔离方法,但临床研究表明,母婴越早接触,产妇预后越快,新生儿不良反应越少发生,并促进母婴感情。胎儿分娩后,由于内外环境的较大差异,新生儿发育不完全,身体较为虚弱,对于温度、环境等适应力还不完善,极易出现易感疾病感染或其他事故。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是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加以全面的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合理的喂奶时间控制、正确喂奶姿势、新生儿感染疾病预防等指导教育。同时产妇进行母婴同室护理还降低了自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预后具有显著疗效[11-13]。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方位母婴同室护理,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的疾病感染率。
[1] 郭月雅.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9(10): 1811-1812.
[2] VISSCHER M O, ADAM R, BRINK S, et al. Newborn infant skin:physiology, development, and care[J]. Clin Dermatol, 2015, 33(3): 27l-280.
[3] 冯辉, 范永琴. 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的临床表现观察及护理体会[J]. 现代养生, 2014, 15(20): 215-216.
[4] 方惠.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6(15): 63-64.
[5] 裘红. 母婴同时新生儿临床护理健康指导的应用体会[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12): 125-126.
[6] 周佳怡, 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评述[J].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6, 18(1): 126-128.
[7] 禤健平. 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5): 417-418.
[8] 于海殊, 吴剑, 王悦华.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因素研究与管理[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6 (31): 649-651.
[9] 何芳, 任小玉, 程敏媛. 母婴同室产妇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西部医学, 2010, 12(6): 1136-1137.
[10] 杨霞. 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15, 16(33): 100-101.
[11] 王莉.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9(12): 223-224.
[12] 贺琳妍. 细节管理在母婴同室安全管理中的实施[J]. 当代护士: 学术版, 2012, 13(2): 48-50.
[13] 徐群. 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 当代护士, 2015, 16(11): 43-45.
2016-07-15
R 473.72
A
1672-2353(2016)22-196-02
10.7619/jcmp.20162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