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俊丁传美陈余红刘裕岭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州 225500;2.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511;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老年科技协会,江苏泰州 225500)
·食用菌·
苏中地区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技术标准
钱宏俊1丁传美1陈余红2刘裕岭3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州 225500;2.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511;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老年科技协会,江苏泰州 225500)
香菇是常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出口山珍。香菇不仅香气浓郁,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药物成分,能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为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用菌的品质和食用安全。为此我们根据苏中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结合多年积累的栽培经验,制定了绿色食品香菇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等生产标准,供广大香菇栽培户参考应用。
菇房或菇场的空气、水质、土壤条件均应符合NY/T391的要求,菇场应远离白蚁栖息地。
2.1 培养基和菌种(菌株)
培养基宜选用不含芳香油类抑菌物质的椴木屑、秸秆、棉籽壳等作为原料。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遗传稳定、抗逆性好、抗杂菌、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高产香菇菌种,要求菌种菌丝体生长均匀旺健、洁白浓密,无杂菌菌落,无拮抗现象,无子实体原基,有香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质量符合GB19170的规定。
2.2 制作菇袋
采用聚乙烯(PE)袋,规格为55cm×15cm× 0.04cm。生产者可根据当地原材料和香菇营养需求确定配方,碳氮比应为(25~40)∶1。生产用水须符合NY/T391的要求。苏中地区配方一般为粗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糖1%。按照生产量和培养基配方称料,将配料用手工或机械翻拌均匀,并逐步加水使培养基含水量达60%~65%、pH值为7~7.5。用装袋机将培养基装袋,每袋装湿料3.5~4.0kg,用铝夹夹紧袋口,使料袋呈棒状。装袋当天灭菌,常压灭菌达98~100℃后保持12~15h。灭菌后将料袋送入无菌室冷却至室温,待接种。
2.3 接种
根据香菇品种特性和栽培目的,在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上适时接种。使用对人畜无害的33%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对接种环境进行消毒。采用单面4孔式接种,每孔接种量3~4g,接种后立即用套袋封口。
2.4 发菌管理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避光发菌。菌袋呈井字形堆放,可堆叠3~6层,温度保持18~24℃,RH(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0%。培养60~80d,菌袋发菌成熟。接种后第7d、第15d分别进行1次菌袋翻堆与检查,剔除被杂菌污染的菌袋并集中销毁。
2.5 转色管理
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搭建高2.2~2.5m荫棚(每万袋需要500m2),棚上覆盖稻草或黑色遮阳网,使透光率为30%。脱袋后5~7d,保湿(RH为80%~90%)调温(19~23℃),诱发气生菌丝,使菌筒表面出现白色晶莹水珠。出现白色水珠后的3~5d,揭膜通风与盖膜保湿相间管理,逐步增加通风次数和持续时间,光照保持50~200Lx,由转色前期的每d通风2~3次、每次20~30min,增加到每d通风4~6次、每次30~40min,菌筒表面白色水珠逐渐变成黄褐色至酱色。脱袋后20d左右,菌筒表面颜色由浅变深,菌皮龟裂成花斑时,表示香菇原基已经形成,应适时加大温差刺激,催蕾出菇。白天温度在20℃以下时盖膜升温,夜间揭膜,加大昼夜温差,连续3~4d用7~10℃的温差刺激,促使部分原基发育成菇蕾。
2.6 出菇管理
(1)秋菇管理:调温至10~20℃,保持RH75%~95%、光照50~200Lx,使菇蕾逐渐长大,必要时采用空间喷雾法间接补水保湿。采收2批香菇后,待菌筒菇痕处菌丝发白,可进行刺筒补水,然后变温刺激催蕾。秋菇可采收3~4批,占总产量的30%~50%。(2)春菇管理:每年12月~翌年2月,气温在10℃以下、RH<60%时,菇场仅有零星菇蕾,可直接覆膜保温保湿,养菌越冬。春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2℃时,即可进行春菇管理。越冬后菌筒含水量常为30%~35%,菌丝体呈半休眠状态,此时需补水,使菌筒充分吸水,以满足出菇时的水分需求,补水方法同秋菇管理。早春菌筒补水后,除去顶棚部分遮荫物,提高棚内温度和增加光照,加大昼夜温差,诱导原基发育成菇蕾。(3)冬菇管理:调温至8~20℃,保持RH70%~90%、光照50~200Lx。在低温偏干天气(RH65%~75%)培育柄短肉厚、菇盖龟裂的优质香菇—花菇。
2.7 病虫害防治
香菇栽培过程中无虫害,病害主要为绿霉菌。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预防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选用抗(耐)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培养基要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菇房使用前要严格消毒,可用33%二氯异氰尿酸钠700倍液进行场地喷雾消毒灭菌,或每m3用33%二氯异氰尿酸钠3g进行烟熏灭菌。配料场、培养室和菇房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废弃料处理应远离菇房;栽培过程中如发现被绿霉菌侵染的菌棒,应及时剔除,带出菇棚并集中处理,防止病菌扩散。
2.8 收获
香菇子实体长至五到八分熟时即可采收。以鲜菇就近上市的,在七八分成熟(内菌膜完全破裂,菇盖边缘仍明显内卷)时采收;以鲜菇远销的,在六七分熟时采收为宜。采收时不可触摸菌褶,握住菌柄基部旋下香菇即可,将香菇轻轻放入篓内,篓满后倒入叠式塑料框内运进产品库。根据鲜菇大小、形状分级装框或装盒,避免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二次污染。包装按NY/T658执行。
做好档案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联系电话:0523-888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