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助读系统的特点分析

2016-04-04 09:30彭柯凡
文学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导语对话框人教版

彭柯凡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助读系统的特点分析

彭柯凡

助读系统,又称导学系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从课前提示、文中注释以及课后练习附录三个板块来分析其助读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编写特点,并从中提出人教版助读系统的使用策略。

语文教材 助读系统 人教版 北师大版 比较

语文教材中包括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助学系统。“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又叫提示系统、助学系统或导学系统,其根本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是对学习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知识的拓展等”。[1]语文教材中的助读材料可以体现单元导读、目录、插图、注释、泡泡语、资料袋,课后练习题及附录等。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之一,反映了基于《课程标准》每个版本教材不同的编写理念,一方面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助读系统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合理设置与生动呈现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结构特点

从目录来看,人教版课本采用四篇课文分一组,在目录中每个小组后配有插图,每个小组有三篇精读,一篇略读(带*的课文),全书共8个小组32片课文,另外还有8篇选读文章。

人教版助读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1.课前提示板块:包括目录、目录插图、小组导语(人教版将每四篇文章归为一组)、小组导语背景图、课文导读(在每个小组的略读课文之前)。

2.文中注释板块:注释、拼音标注、文中提示语(各种样式的泡泡对话框)、插图。

3.课后练习及附录板块:课文巩固练习 (包括“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生字识字练习(包括课后生字条、附录生字表、词语表)、拓展学习(包括“选做题”、“资料袋”、“综合性学习”、“小练笔”)。

从以上三个板块的结构来看,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重感悟,重视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教材以刺激学生兴趣为导向,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除此之外,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余温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余温学习的好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特点

1.课前提示板块

(1)在目录中配插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每四篇课文标题和语文园地后都配有一张插图(从四篇课文的配图中选出),以此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在目录中插入配图的方式也使课文的框架更有条理,更为清晰。

(2)以“小组导语”为导向来传达每个小组的学习主题。如,第二小组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关于名人的故事(“灰雀”—列宁、“小摄影师”—高尔基、“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我不能失信”—宋耀如),在小组导语中明确提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2]

(3)在每个“小组导语”部分设有色彩丰富,生动的背景图。例如,在第三组主题为“金秋时节”的导语页,背景图是一副秋天的景象,学生在这一部分就可以了解到秋天的一些特征,在之后学习这一小组的四篇课文时也比较容易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4)在略读课文前设置导语来衔接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每个小组的最后一篇课文事略读课文,在略读课文之前设置导语的目的是概括前面的精读课文,并指出这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前的异同,提出了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目的和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2.文中注释板块

(1)每篇课文第一页的页脚都加脚注以介绍文章的作者,在

古诗部分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加有注释,如在古诗《夜书所见》后面有“萧萧:风声”、“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俗称蟋(xi)蟀(shuai),有的地方叫蛐(qu)蛐”等注释,此类注释的主要功能是对课文中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在课文中以及课后的练习题中以泡泡对话框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或引导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学习等。如,第十课《风筝》中“……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chong)憬(jing)和希望。”旁边有一个泡泡对话框写着“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类泡泡对话框的设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和课文主要内容而且还交给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如,在《给予树》一课中,“……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旁边的泡泡对话框内容是“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用疑问句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因果关系进行思考。

(3)人教版语文教材插图占比大,图片色彩丰富、生动形象。课文中多采用以图片当背景,文字印在背景图上的方式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效果。文中人物图以卡通漫画为主,包括将一些物品拟人化,如,《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中,插图中的陶罐和铁罐都加上了眉毛、眼睛、嘴巴,这样的插图方式符号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除了课文中的插图,课后练习题中也配有漫画小朋友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秋天的雨》一课的课后有三个漫画小朋友,用泡泡对话框的形式分别说:“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除此以外,课后的练习题题目前面也配置了相应的小符号,如,在“口语交际”四个字上面画两个小话筒,在“我的发现”上面画一个拟人化的放大镜。

3.课后练习及附录板块

这个板块根据其功能分为三个部分:课文巩固练习、生字识字练习、拓展学习。

首先,课文巩固练习包括紧紧围绕课文主题的2-3个问题设置,通过题目的内容和题目前面画的小符号可以将问题归纳为:读一读,如“我把课文默读了几遍,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说一说,如“我们来讨论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以及写一写,如“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从上面的例题就可以可看出,人教版在问题题目设置时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这样亲切自然的叙述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真实生动之感。

其次,生字生词部分主要包括精读课文后面的生字条,生字格和课本最后的附录生字表(一)、生字表(二)和词语表,生字条主要内容是课文要求认识的字,田字格中所列出的都是要求会写的字,课本最后列出的附录则是对全书生字生词的总结,供学生复习时使用,生字表(一)概括了全书要求学生认识、会读的字,共200字,每个字上面都注有拼音。生字表(二)则是总结了每篇精读课文后田子格中的生字,共300字。

最后,拓展学习包括“选做题”、“综合性学习”、“小练笔”、“资料袋”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选做题”紧跟课文,大部分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或者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拓展练习;“资料袋”是对课文中一些概念的补充,“综合性学习”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二课,第十八、十九课后,要求学生分别以记录课余生活和开展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小练笔”部分是写作练习,如“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三.启示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助读材料和合理的设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但好的助读材料仍需要教师的灵活引导。

教师应当理清教科书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及助读材料的各个部分所起的作用,通过助读系统明确教材编辑者的意图,教材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助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事物支持,因此,教师可将直观性强的插图与课文中的重难点结合起来,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除此之外,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分析与策划时应当与助读系统紧密结合,在考虑课程标准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要结合单元导语、课前导读,文中提示语中所包含的微观的学习目标,明确每个部分的助读材料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或技能,这样才能使助读系统发挥其功能。 最后,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摆脱将知识灌输于学生的教法,而应该教学生如何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

[1]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特色[J].语文教学研究.2005(10).

[2]崔峦,蒯福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介绍:彭柯凡,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导语对话框人教版
导语
正常恢复虚拟机
本期专栏导语
Bootlace Worms’Secret etc.
What Is Beauty?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导语
本期专栏导语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浅谈VB的通用对话框《CommonDialog》控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