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睿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创伤病房,辽宁 大连 116033)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体会
孙 睿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创伤病房,辽宁 大连 11603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缓解关节疼痛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此技术在我们病房早已全面开展,随之带给我们护理人员的首要问题就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自2010年6月~2016年1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共例,辅以早期下床活动、双足气压治疗、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予抗凝治疗,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髋关节取代原有病变髋关节置入人体的一种手术[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2]。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杜绝下肢静脉血栓尤为重要。2010~2016年我科共有352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遵医嘱予气压、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口服,辅以护理措施,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6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255例;年龄45~96岁,平均年龄71岁。99%为外伤所致。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患者年龄偏大,对于治疗经费、治疗效果及疼痛都有所担心。会因此产生焦虑、忧郁、恐惧。通过与患者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陌生感,增强安全感及信任感。耐心、细心地听患者诉说,为患者答疑解虑,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顾虑,树立治疗信心。
1.2.2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术后第二日,X线示假体复位良好,由医护人员陪同着防滑鞋、予助步器离床活动。讲解助步器使用方法及要点,制定活动计划。第1天,离床活动1~2 min。第2~3天,离床活动2~3 min,1~2次/d。第4~10天,离床活动3~5 min,3~4次/d。加强安全宣教,活动循序渐进。
1.2.3 遵医嘱双足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
1.2.4 用药的安全指导(1)术后12 h注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选择脐周部位、皮下注射,捏起皮肤垂直进针注射,因脐周皮下脂肪厚,可以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2)每日按时服用利伐沙班,使用期间避免进食坚硬的食物,用软毛刷刷牙。注意观察牙龈及粘膜有无出血点。
1.2.5 功能锻炼:第一阶段:术后1~3天(1)手术当日,待肢体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行趾间关节活动60次/d。仰卧位,主动进行足趾的背伸趾屈,每个动作3~5 s。(2)术后第1日,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背伸趾屈练习70次/d。仰卧位,主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趾屈,每个动作保持5~10 s,再放松。(3)术后第2日,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80次/d。运动持续5~10 s/次,然后休息5 min,再循环。(4)术后3日,指导患者行臀肌收缩运动,患者仰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地放在身体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 s,放松5 s,90次/d。
第二阶段:术后4~10天(1)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顿2~3 s,逐步增加停顿时间,80次/d。(2)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角度不能大于45°,20次/d。
第三阶段:术后11天~1个月,主要修复假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1)卧位外展:仰卧位,下肢伸直外展,120次/d。(2)卧位到坐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至床边,30次/d。
第四阶段:术后2个月,主要增强下肢肌肉和髋部活动协调性:静止自行车练习:先后踏,当觉得向后踏动作轻松舒服时,再向前踏。当动作连贯后,再加大次数和频率。从2次/d,15 min/次。逐渐增加到3次/d,20~30 min/次。
第五阶段: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当身体初步建立平衡后,可扶双拐或单拐熟练行走。3次/d,10~15 min/次。当身体平衡调理到较好的状态时可弃拐正常走路,3~4次/d,20~30 min/次。
1.2.6 饮食指导: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3]。
1.2.7 康复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必要性。(2)告知患者及家属“六不要”,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不要翘二郎腿、不要向患侧卧位、不要坐矮凳子或软沙发、不要侧弯或者过度向前弯腰取物、不要盘腿、不要下蹲。
1.2.8 术后体位:术后抬高患肢30°,保持外展中立位,主动进行腿部肌肉舒缩练习,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352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遵医嘱按时口服利伐沙班、气压治疗。住院期间无一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无髋关节脱位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少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因中风偏瘫行动不便、身体协调性差而引发外伤。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病例我们科在科主任、护长的带领下,在高超的医疗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重视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以成功精准的手术为前提,以精湛细致的护理手段为保障,尽早的让患者离床活动,护理人员及早的指导和监督功能锻炼的执行情况,患者由被动到主动,通过肌肉的舒缩,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有效的预防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不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逐步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以显示出远期最佳效果。
[1] 刘立俊.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914.
[2] 罗义萍,刘燕南.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J].医学信息,2014,(12):329-330.
[3] 郭 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71-72.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
B
ISSN.2096-2479.2016.1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