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李哲[1]作者简介:李哲(1971~)女,沈阳音乐学院教授。
[内 容 提 要]时代的发展催生着教育的进步,也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学已完成了从复制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模式到明确自身定位的转变,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强调教育功能的实效性与操作性。本文正是建立在分析辽宁省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拟借助有效教学理论,构建钢琴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可行性探索,以期对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辽宁省/音乐学专业/有效教学
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有效教学策略探析》项目编号:W2014248。
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学自构建、实施到现在,已近70余年。在培养了诸多艺术人才的同时,不断得到完善,现已逐步走出了培养模式照搬专业音乐院校,无自身特色的怪圈。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临一些日益凸显的问题,即高校音乐学专业生源的不断扩大,导致教学成本和投入不断增加,但教学效果和回报却不断下降,得到社会满意的优秀艺术人才却逐渐减少。对此,笔者通过对省内若干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了较多可靠数据,旨在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省内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笔者对省内较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7份,回收率为89.2%。该问卷内容涉及上课形式、使用教材、学校经常组织的艺术活动、钢琴课开展过的表演艺术形式及哪种形式对今后找工作有帮助、钢琴课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及可以改进的地方、数码钢琴使用情况、钢琴课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从问卷反馈的情况看,有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1.四手联弹和双钢琴这两种表演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共识,但在学校开展相关活动的次数却较少;
2.上课形式以小课居多,个别教师授课随意性强,在备课方面缺乏对于学生培养的系统性;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比较单一,只注重单一的弹奏训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兴趣,增设钢琴作品欣赏类课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学生希望增加锻炼机会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5.存在部分学生平时懒散、考前临阵磨枪的情况,练琴时间在学期各个阶段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从上述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来看,诸多教学内容彼此孤立、不能交叉渗透,教学评价缺乏全程性,是目前省内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注重教育功能的实效性与操作性,从有效教学理论入手,构建钢琴有效教学策略,将对解决上述问题,促进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1]姚利民著《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出版社,第27页。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的“少投入多回报”,即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学习时间”少,效率高;获得进步、取得成绩所产生的“学习结果”较为明显;“学习体验”是愉悦、积极,充满信心的。
有效教学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即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24-225页。。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渗透出多层内涵,就是有效教学要聚焦在“学生如何学好”的问题上,单个学科也要建立全面发展的意识,教学目标要明确和具体,教学活动进程要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并具备策略知识,教学评价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并要经常反思。
那么,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的有效教学理论就应该是:钢琴教师通过提出有效教学目标,选择有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活动,并反思和评价教学策略,成功引起了钢琴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演奏与教学的水平,相对有效地达到了“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的预期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的同时,塑造了完美人格,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指导文件,其中对《钢琴》课程的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节选):
1.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演奏技巧,能演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及伴奏曲。
3.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4.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基础钢琴教学,能辅导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
从上述课程目标能够看出,教育部对于钢琴课提出了演奏、教学、合作、运用等能力要求。因此,在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的总体设计中应涉猎如下四个重要内容,即“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钢琴演奏与教学”“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演奏”。那么有效教学目标就要围绕上述四个方面进行制定,为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实施。
因此,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的有效教学目标可归纳为:运行欣赏、观摩、弹奏的教学实践模式;采用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教学形式;提高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钢琴操作技能和合作、表现、创造与教学能力,并能从文化的视角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和创造音乐,进而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人文修养等综合音乐能力及素质。
“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有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有效教学目标,坚持围绕“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钢琴演奏与教学”“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演奏”四个方面而进行。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围绕上述四个方面使其内容环环相扣,还要坚持“以欣赏带动演奏,以演奏联系教学,以教学培养运用,以运用启发创造”的原则。只有这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是以钢琴艺术史为背景,选取不同音乐流派的典型作品,相同作品不同演奏家的演绎版本作为素材让学生听赏和比较,且这些材料是来源于独奏、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演奏等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生对特定独奏作品以及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演奏做好铺垫;其次通过比较不同演奏版本,使学生掌握教学方面的知识;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分析作品结构,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作品中声部的结构类型,为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学习铺路。
“钢琴演奏与教学”是以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学习弹奏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掌握系统而科学的钢琴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经验,再反馈到自身的钢琴演奏中,使演奏得到强化。教学的环节又回顾和应用了赏析方面的知识,教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琴者的积极性,激发学琴者的兴趣,会选取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曲目与其合作演奏,这样久而久之又会锻炼合作能力。教师在演奏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要注重“营养均衡”,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中外乐曲均要有所涉猎,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对钢琴艺术史有较为清晰的脉络;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人性化发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且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演奏兴趣;此外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音乐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英皇考级的教材做得比较好。在英皇考级的乐理试题中,会出现管弦乐团乐器音域、依据歌词谱写独唱声部旋律、根据终止式旋律填写和弦进行相关知识的考题,还有对不同音乐流派作曲家的作品片段进行表情术语、速度术语、音乐形态特征方面分析的试题;钢琴曲库中囊括了各种风格迥异的新颖作品,涉及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民族乐派、法国印象主义和现代派等不同风格,收录了西班牙、美国、巴西、俄罗斯、德国等不同国家作曲家的作品,且很多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例如《桑巴乐乐》、《锯齿山》、《鬼屋》等,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这些考核内容上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都是国内考级所缺乏的,也是国内钢琴教材较少涉猎的。
“四手联弹”要以流派和实用性为目的进行选曲,一来熟悉钢琴艺术发展史,二来提升合作能力和建立重奏理念。前者和“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教学内容建立起了联系,后者弥补了独奏形式强调演奏个性的不足,与双钢琴一同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增加了钢琴课程的丰富性。演奏前,双方要一起分析作品结构与声部主次关系,明确层次,单独弹奏时心里要带着对方音响概念。合作时,乐句前的呼吸,句间的语气,以及句尾的收束要整齐划一,严丝合缝,在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上要力求步调一致。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后,在情感表达上要做到和谐统一。为了训练和提高合作能力,可以让部分学生演奏相同曲目,然后进行随机组合,个性差异、学习背景及能力的不同会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而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双钢琴演奏”是由两位演奏者分别在两台钢琴上进行地位平等的合作演奏的一种钢琴二重奏形式,需要演奏者具有音乐分析能力、伴奏能力、速度控制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双钢琴之前对乐谱进行分析和商讨,即两人对两架钢琴的声部结构类型进行分析,是简单的旋律加伴奏结构,还是对话式、齐奏式、卡农式结构,亦或是较为复杂的复调式、多线条式结构,进而明确各自角色,并达成一致。这样的分析与商讨恰恰与“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中分析乐曲结构的环节相一致,实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同时建立了音响平衡的概念。接下来,将进行双钢琴的合奏练习。在此阶段,力度和速度的控制能力、音色鉴别能力都将得到较好的训练。为了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音响效果,也便于察觉细小问题,在合作的初期不宜过早地加入延音踏板。待完成上一阶段的练习,合作的双方已能在技术层面上达到步调一致,最后进行严丝合缝的音乐组合工作,最终达到形神兼备、情感交融的演奏境界。双钢琴曲目的选择,可侧重于舞台性,即可以选用富有音乐会演奏效果的曲目,这样的曲目往往可以营造出交响乐队般的艺术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演奏兴趣。
钢琴课程有效教学活动要通过音乐赏析活动、钢琴教学实践活动、互动交流与展示活动、合作演奏活动来具体实施。
1.音乐赏析活动
音乐赏析活动的具体内容来自《钢琴艺术史》,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同一流派的整体音乐风格会有概观,会对影响音乐风格的历史事件,其他艺术门类对音乐的影响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进而主动研究文化,并拓展其他学科知识。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熟知其时代背景,熟知作曲家的性格特征,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诠释作品,正确地表达音乐内容,同时使学生对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2.钢琴教学实践活动
钢琴教学实践活动,对于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而言实际上是培养钢琴教师的活动,要引导学生掌握钢琴教学法,进行不同钢琴教材的分析,学会如何因材施教,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根据不同性格儿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为日后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3.互动交流与展示活动
互动交流与展示活动,对于促进钢琴演奏、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演奏的学习有重要意义。这项活动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同等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将用榜样作用来感染学生,用示范演奏亦或是与学生进行双钢琴或四手联弹合作演出来带动学生的学琴积极性,对于拉近师生距离,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将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集中展示,通过教师提问展示者的优长之处引导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
4.合作演奏活动
合作演奏活动弥补了个别课单独教学的不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演奏活动,如分组轮奏、齐奏、重奏、分声部合奏等。对一首乐曲的分手训练是较为枯燥的,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同学只弹伴奏声部,另一部分同学只弹旋律声部,通过旋律与伴奏主次分明的训练,提高其合作能力。分声部合奏可以让学生梳理出复调作品中的每条旋律,进而找出旋律中的主题、对题和答题,明确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帮助其正确表达作品的音乐逻辑。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与学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系统检测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长久以来,很多教师都把评价理解为考核,其实考核是考试、考定核查的意思,其含义并不等同于评价。因此在以往钢琴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上,会时常出现过分注重考试,忽略学生平时表现的情况,即评价缺乏全程性。多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教学评价单纯由期末考试来认定,教师只重视期末考试的行为极容易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他们只管把考试考好,其余方面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形成了学生平时散漫,考前临阵磨枪的状况,造成“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针对此种弊端,钢琴课程有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强调全程性,规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应各占总评成绩的50,这样使得平时的学习与积累不致偏废,同时建立全程学习记录卡,详记每周作业量,具体到曲名和数量,教师根据作业完成质量的好坏进行评分,其评分原则依据期末评分标准,同时要兼顾曲目数量和难度系数,并附记教师评语。
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权威性文件,提出“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的预期教学目标,使钢琴学生得到了美育教育,塑造了完美人格,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音乐学专业钢琴有效教学理论。同时,对钢琴课程中的“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钢琴演奏与教学”“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演奏”四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交叉渗透,以音乐赏析活动、钢琴教学实践活动、互动交流与展示活动、合作演奏活动为实施策略,对有效教学活动提出较为科学的全程性评价,以期高效提高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社会满意的优秀艺术人才。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办公厅,2006
[4]蒋家傅、冯伯虎编.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丁嫚莉.对音乐师范生专业知识结构建构的思考[J].人民音乐,2013
(责任编辑 王进)
1001-5736(2016)02-0160-4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