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座谈会记录记要

2016-04-03 13:04
中国画画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画院院长

《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座谈会记录记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人审定)

时间:2016年5月5日 地点:浙江杭州涌金饭店会议中心

主席台就坐: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宇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高克明,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

会议主持: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

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画院参会人员: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董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顾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许俊、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河北画院党总支书记李增敏、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福建省画院院长郭东健、云南画院院长罗江、江苏省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云、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谈建军、甘肃画院副院长张兴国、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高建胜、湖南省画院副院长魏怀亮、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谢晓红、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刘成春、辽宁画院副院长戴都都、江西书画院副院长帅安、广西书画院副院长林峰、北京画院艺术部主任乐祥海、四川省诗书画院秘书长刘晓英、广东画院美术馆馆长卜绍基、吉林省书画院管理部主任李廷先、山东画院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樊磊、贵州画院理论工作室主任袁海、云南画院艺术理论部主任邵培德、副主任彭楹文、工作人员董雪莹;

市地画院参会人员: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福州画院院长尉晓榕、石家庄画院院长王稳苓、武汉画院院长陈勇劲、汕头画院院长王聪、杭州画院常务副院长张子翔、西泠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丽芳、南京书画院副院长赵震、济南画院副院长张辉、苏州国画院副院长孙宽、深圳画院副院长杨晓洋、石家庄画院创作部主任孔朋举、成都画院培训部主任刘亚平、西泠书画院院长助理田舍郎;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参会编辑: 王雄伟、屈笃仕、傅笛扬;

浙江画院参会人员: 名誉院长潘鸿海,党支部书记张伟民,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理论工作室主任、《中国画画刊》杂志主编陈青洋,理论工作室副主任王凯,办公室副主任卫英,专职画师姚晓冬、吴珍之、余宏达、林爱国、罗小珊,《中国画画刊》编辑李秀文、季英梅、赵犇,办公室陈阳、许军、桑妍婷;

到会媒体:《人民日报》、人民网、《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国学频道、书画频道、《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日报》《每日商报》、宝藏网、雅昌网。

上半场

主持人:池沙鸿(浙江画院副院长)

主持人: 欢迎大家到杭州来参加《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座谈会。编撰《中国画院志》是浙江画院经过多年研讨、工作积累,确定条件成熟后于前年提出工作意向。意向得到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联的大力支持。本次研讨会我们拿出了一个编撰草案,请大家来共同商讨,共同将《中国画院志》做到位、做深入,对历史负责。下面有请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高克明讲话。

高克明: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田宇原书记、代表浙江省文联,对杨晓阳院长和全国各省市的同上半场主持人:池沙鸿(浙江画院副院长)

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大家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七八年前,浙江省与中国美协创办了“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杨晓阳院长任组委会和艺委会委员,至今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届。2014年,“浙江画院建院三十周年晋京展”和“新中国美术家系列—浙江省中国画作品展”都得到了杨院长的抬爱,中国国家画院一直对浙江美术界,尤其对浙江画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这是缘分。浙江画院院刊《中国画画刊》连续6年开设专栏《中国画院志·当代卷》,介绍中国重要国办画院,与全国各画院建立了很好的联系。这也是一种缘分。在专栏的基础上,我们萌生了编撰《中国画院志》的美好设想,得到了各画院的支持和在座各位亲临研讨。这更是一种缘分。

第二,编撰《中国画院志》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项工作得到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同志的认可和批示。宣传部自上而下都很重视,把这一项目列为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并入选社科类选题。给中国的画院修志好比画像,我们需要真实、客观、全面。这是一个严谨、细致、艰巨的工作。

第三,有意义的事需要有才华的人来做。今天我们能够聚集全国画院的精英,就有一个很好的期待,期待在座的各位同行与我们的编撰团队合作,共同努力。

最后我代表浙江省文联预祝《中国画院志》能够顺利编撰,成功出版。谢谢大家!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把整个情况介绍一下。

孙 永: 我想在介绍浙江画院提出修《中国画院志》过程的同时,阐述五个想法,请大家指教。

第一,新中国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开始建立画院,至今整整过了一个甲子,而有关全国画院发展历程的记载,始终处于断章式和碎片化状态。这60年间有80%的中国画名家大师与画院体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包括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黄胄、陆俨少、程十发乃至金陵画派等艺术群体等等。他们中有国办画院的鼻祖,有很多人在画院的精神家园里终其毕生,新中国画院对新中国文化的贡献是所有画院人值得骄傲的。因此,我们这一代画院人编撰出版一部全面、客观、系统的志书描述中国画院的状态,以此告慰祖先和前辈,存照于后代,是对历史负责,也是这一代画院人的历史担当。

第二,浙江省文联2008年将《中国花鸟画》杂志这一珍贵平台交给画院。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杂志在我们手里更名为《中国画画刊》。从2010年开始,我们与国家画院和各省市自治区画院积极联络,在《中国画画刊》上系统介绍全国省级国办画院的概况,最近已经开始介绍部分市级画院,总体接近30家。这为编撰画院志铺垫了良好基础。去年浙江画院正式申请立项编撰《中国画院志》,省财政同意投入300万,今年省委宣传部将此项目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习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亲自为该工程撰写了前言,体现了对浙江文化的高度重视。我们这次项目列入的是第二期,对浙江省而言,《中国画院志》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基础保障。

杭州是南宋的京城,南宋又是皇家画院的鼎盛期。中国的画院体制经过历朝历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浙江画院人负责《中国画院志》的具体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我从美院毕业后直接进入了浙江画院,首任院长陆俨少就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我的成长和成就与画院息息相关,几十年的深厚感情,不是一般人可同日而语的。所以,我将竭尽全力把这个事情做成。

第三,去年,我们画院向杨晓阳院长沟通汇报,多方协调,原则上决定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主,联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画院编撰出版《中国画院志》,争取2年左右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这是新中国全体画院人的大事,因此希望得到在座画院的通力合作和鼎力支持。确定开这次会议比较仓促,部分画院还没联系上,包括海南、西藏、新疆等,我们会尽快派人联络。所有画院把自己画院的资料工作做细、做实、做全是本次项目的基本保障。

吴冠中晚年的时候对画院体系有诟病,是老先生不了解真实的画院。如果当时有一部《中国画院志》放在他面前,他讲那些话就是无知。新中国画院有相当大功绩和贡献,但没有整理出来,没有系统地公诸于世,这是我们画院人自己的责任。我们有作为,有地位,更应该有总结,将事实彰显给公众。

第四,今天的会议目的:一、向全国正式宣布《中国画院志》各项工作的正式启动。二、介绍工作情况和展望,希望全国的画院人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做好自己的事情。三、借此机会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包括内容、体量、出版规格、入编条件、编写方式、注意事项等等。希望大家把会议精神带回去,沟通、研讨,向编委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五,很多人说只有中国有画院,我认为中国的画院体制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优秀文化。我设想在《中国画院志》编撰成功后,在北京举办首发式的同时进行国际性的研讨,来讨论中国的画院体制。那个时候将是有事实依据的研讨,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我相信我们的工作是中国画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能说空前绝后,但肯定可以成为一部彪炳千秋的宝典。

接下来我们期待大家的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 这次编撰的是《中国画院志》,不是中国画院史,修志与写史有不同的要求,为此浙江画院专门做了一个编撰方案放在大家的资料袋里,希望大家集思广益,给出更多建议和设想。

接下来有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讲话。

杨晓阳: 通过几年认真筹备,孙永院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得到了浙江省和各方的大力支持,编撰《中国画院志》工作于今天开始启动,我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对此表示祝贺!

3年前,中国国家画院争取到了《中国画院史》这一国家重点项目,至今古代部分已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画院史》这样一本书,应该是在各个断代的画院志上做系统的整理,而古代实际留存下来的资料非常少,我们在考证中发现有很多断代资料是空白的,所以今天我们来做这样一本书,将来势必会成为中国画院发展史上最有意义的、最翔实的资料。启动《中国画院志》,孙永院长称为“空前绝后”,这绝非空话,在将来的画院史中,当代部分因为有了画院志,无疑将加强其史料的依据和真实。

《中国画院史》该如何编撰,我们也有疑惑,比如上溯到哪个朝代、如何准确定义画院的概念等。因为古代宫廷绘画有很多出自宫廷画家之手,也有出自民间画家之手,而这些只能根据有些史料中的只言片语借鉴,而《中国画院志》的意义,我想其更在于可以翔实、准确、全面地记载一个时代画院的历史、状态、作品和画家,可以说,《中国画院志》的启动,接续了中国国家画院基本完成的《中国画院史》,必将成为重要的一部典籍。《中国画院史》的古代部分已经完成了,现在各省级画院都在提交资料,当代的画院史跟我们此次启动的《中国画院志》互为支撑,《中国画院志》可以为《中国画院史》提供准确的资料,关系完全贯通,合成一个整体。这是全面的宝典,这个宝典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不可取代的。

中国美术的现行体制中,画院是一部分,美术学院是一部分,美协是一部分,体制外是一部分,这四部分在古代是三部分,就是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和民间绘画。这种划分按照时代不同的逻辑和规律,不断地适应社会需要。中国的画院体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不时听到对画院体制的各种置疑,很多人认为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有这样的独特现象,还有人认为这是不应该存在的。在座的很多朋友比我在画院的时间长,但我在画院这几年一直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的画院确实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代表着中国民族绘画的最高水准和现象。

这个现象在国外也存在。比如俄罗斯有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下设各省的分院。如果我们完整地移植这样的体制,那么在座的画院都是中国国家画院在各省市的分院,全国国办画院是一个系统。乌兹别克斯坦等一些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也延续着这个体制。重要的画家不在美术学院,而在艺术科学院。在法国有法兰西书院,法兰西书院只有64个席位,版画大概也只有七八个席位,当然跟国家的人口有关系。英国叫英国皇家画院,有趣的是德国,东、西德合并后,德国美术家协会比中国的美术家协会更像画院,专门养了一些画家,有编制有经费,这种体制跟中国国办的画院体制几乎一样。吴冠中先生和这20年来不断给画院体制提意见的朋友并不了解世界的情况,不了解最发达、最成熟的美术体制内部的情况。

我们很自豪中国民族有悠久的画院传统,而且延续和坚持这样的优秀传统。有资料可查,汉代宫廷养画家,假设三个以上的宫廷画家就组成画院,那么汉代就已经有了画院。当今,有的省市画院在筹备的过程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人也就对外宣布叫画院了。历史上有宫廷绘画的需要,就有了毛延寿这样的画家。王羲之一个家族都能写也能画,宫廷官员的书画其实就是宫廷书画,宫廷官员画家集聚可视为画院。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也有,他们的宫廷画师少,因为国家小。在摄影术、摄像术发明之前,历朝历代都是靠绘画来记载宫廷发生的重要事情,这就是宫廷画院的作用。所以,画院并非中国的独有,更非怪胎毒瘤,它是一个优秀的体制,美术史上大批传世优秀作品都依赖于这个体制的创造。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的画院体制有自己明确的主张、明确的任务与定位,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画院对社会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而不可缺少的。

2006年,我在上海参加文化部关于体制改革的重要会议,这个会议决定了后来全国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现在看来,这次体制改革的过程有利有弊,有很多院团在改革过程中有失误,把很多地方戏,很好的艺术品种在改制和合并的过程中丧失了,割断了文脉,损失相当大,就跟新农村改造过程中毁掉许多优秀的古村落一样,那些都是不能再生的。针对画院的改革当时也存在偏颇,究其原因是对于画院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画院传承中国文化,做创作,做研究,适当地教学,有大量的经典收藏,还代表国家对内、对外、对上、对下进行交流,这是美术学院无法取代的,因为美术院校以教学、培养学生为中心,画院是以创作和研究为中心。社会上被人常谈起的“中国的画院养了几十万人,是一群不下蛋的鸡”的说法,是严重错误的。据我了解,一个省平均20个编制都做不到,当时山东画院没有一个在编拿财政经费的,这样的美术、人口、经济的大省,靠美术馆长兼职操办画院,就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这样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新中国最早的画院,可能也不超过50个编制,全国各省市画院如果有

30个,平均20个编制是做不到的,就算平均20个,全国才600个编制。即便扩大一倍,才1200人,怎么是几十万人?我们一个泱泱大国,连1000个画家都养不起,算什么?最后出来的文件里,画院的体制改革就没有提,一直延续到现在。

因而我们编撰《中国画院志》非常重要,一代一代画院人把历史、画家、精品力作都记载下来,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历史上重要的作品,绝大部分出自体制内,出自宫廷画院,现在的画院应该怎么做?大家不要学中国国家画院,因为中国国家画院拥有全国资源,专业齐全,职能设置也齐全,而这种齐全靠的是“专聘结合”的用人方式,实际上中国国家画院现在专职人员只有73个。各省不要完全模仿,各省根据自身规律办出特色就是一流的,并不一定是说中国国家画院才是一流的。习总书记要求文艺创作要有高峰,我们都要努力,高峰不一定在国家画院,各省有特色,就有可能有高峰。

各省的画院不要求人多,也不要求地盘大,一般人均条件够就可以了,一定要抓住各地的特色,利用各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在文化特色上,集中人力、财力给有特色的画家提供条件,就能成为一流的画院。

全国画院很长时间没有合作交流的平台。这里要感谢浙江,感谢田书记、高书记、孙院长以《中国画院志》的形式提供了一个集中交流、座谈、研究的机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杨院长的讲话。

接下来有请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讲话。

张晓凌: 杨院长用生动的语言肯定了《中国画院志》,3年前,在杨院长的主持下,我们申请了国家课题《中国画院史》,现在已经梳理完毕,新中国的部分也即将完成,如果顺利今年年底可以出版。在此过程中得到各省画院的支持,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编了很多美术史、绘画史,但是我们没有画院史。我们编画院史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压力,就是全社会对画院体制的不理解。这几年,大家对中国画院体制有一定的了解,我与很多国外的艺术家、理论家交流,他们特别羡慕也特别感动,看到当今世界还有这样一种体制。当我们进行自我颠覆的时候,西方所有的艺术家说中国的画院是最好的艺术体制,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对画院的历史做一个反思。编撰画院史对我来讲,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训,历史上很多名作源于画院体制,没有画院体制,中国产生不了那么多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恰恰是中国美术史的主脉。新中国画院成立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正好是全国上下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画院成立之初就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根脉为己任。吴冠中先生发表那样一种言论,是因为根本不了解这个体制。我们编撰画院史花了3年时间,100万字的规模,现在要编撰画院志,目标一致,基本上可以把中国画院体制说的明明白白。

“志”是纪实,客观性比较强,“史”主观性比较强,这中间有一些差别,需要注意。从理论层面上论,我们的画院志应该称《新中国画院志》。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给古人修志,只能给当代画院修志。第一,资料能够准确;第二,能证明新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画院。前面可以加一个有关古代画院的导论,然后切入正题,就是《新中国画院志》。

《中国画院志》除了要这样一个体制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重新梳理和彰显新中国画院的历史主题。第一,现代性是衡量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标准,很多现代性的画家都是在画院的体制里完成的。有人说新中国不出大家,我说这是不对的,李可染在国家画院那么多年,他所有的成就都是在新中国完成的,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画院体制内建立的,我们的副院长黄胄先生更是如此。新中国画院给美术提供了一个保障机制。我们修志能够证明体制的优越性。第二,我们将证明画院体制在整个美术转移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全球化时代,中国就应该打传统文化的牌。我们最近在做一个“五四”的选题,也做一些“八五”的纪念活动,这两个文化运动,核心部分就是启蒙。今天看来有意外的成就和历史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两个运动也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是伤害。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概念,大家讨论很激烈,都认为中国的天下在变,过去都反对天下,因为天下一家,以仁为核心,集权的概念。世界各种国家都在强调文化的差异性。所以学者纷纷主张“天下”概念,所以要重新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主持人: 感谢张晓凌副院长的讲话。

接下来有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讲话。

胡小罕: 我想谈几个想法:第一,《中国画院志》编撰出版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展现中国画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画院的地位和影响,梳理出画院发展的脉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经验借鉴。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中国画院志》编撰出版是一项创举。从目前初步的编撰方案,内容体例、编撰方法等方面看,填补了历史空白,在大型艺术图书编撰出版工作上具有创新价值。工作层面上,全国画院共同参加,特别有意义。我们认为在体例以图叙事,图文并茂,会在工作上碰到很多探索和创新,有典范性,将为我们出版系统在大项目合作上探索积累丰富有益的经验。

第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专业综合排名在前十强,独立出版和与兄弟出版社

合作出版过多种有重大影响的美术类图书,比如《中国美术50年》《世界文学连环画》《中国绘画全集》《陆俨少全集》《潘天寿全集》《黄宾虹全集》等等,目前正在编撰出版《张书旂全集》,从国外引进的《蒙克全集》。我们的《中国当代美术》已经被翻译成四种语言,走出国门。全国的美术界、浙江的美术界,特别是浙江画院的孙院长给了我们许多帮助和指导。我们把参与《中国画院志》编撰出版视为我们向美术界的回报,感谢大家给予我们机会。我和我们全社倍加珍惜机会,尽力而为。我们将调集社里最优秀的团队和资源到这个项目来。

我们会做好四个方面:1、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2、在编委会领导下,主动与大家沟通、协调,提高效率。在编撰理念上统一,定一些要点,便于实施,减少返工。具体到图像像素的大小,文字表达的要点,各项细目的规格等等。有利于通稿。3、坚持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既有较高学术标准和规范,又有较强的阅读性和互动性。让更多的机构、更多的读者能够看得到、买得起,看了以后能喜欢上。4、出版系统会加强对这个项目的宣传传播,后期做推广营销工作,在参加全国的大型图书评选和国际书展中将这部书作为重点。我们期待与大家的合作,把《中国画院志》打造成一个图书精品。

下半场

主持人:王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

主持人: 上半场各位领导有宏观深入的演讲,下半场请各省市画院的代表针对《中国画院志》共同探讨。一是定规则,讨论编撰方案;二是定组织,包括组委会、学术委员会、编撰委员会;三是定时间,预想是2年完成编撰工作,具体的工作怎么安排,收集资料、初稿、通稿、审稿、编辑的时间点。最重要的是统一认识,明确编写的目标,形成会议纪要,这对接下来工作有直接帮助。

刚才杨院长讲了“志”与“史”的差异,其性质功能、内容,从写法,包括材料的来源都不一样。有说法叫“史远而志近”,说“史”厚古薄今,“志”厚今薄古,“史”是30 到50年以前的事情,“志”是当下的事情,还有“史专而志广”,“史”是以史叙事,“志”是以类分事,“史”以探索规律为主,“志”以记载反映事实为特色。中国国家画院的《中国画院史》和今天启动的《中国画院志》互为补充和支撑,大家可围绕“志”深入讨论。

接下来有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许俊讲话。

许 俊: 画院对中国文化发展是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很多画院,对地方的文化建设也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画院应该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画院的主体。因此,《中国画院志》非常重要。《中国画院志》应该有个定位,一个是“中国的画院”,一个是“中国画的画院”。现在国家画院很全,除中国画外包括了油画、版画等,许多省级画院也是,还有一些油画院。对这些画家和画院,《中国画院志》如何撰写?编撰委员会应有指向。我想我们的《中国画院志》应该是中国画的画院为主,指向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修志应该着重于史实与事实,就是对当代画院发展的状况的描述,越符合事实越好,是客观的记录。时间节点是当代,我同意《新中国画院志》这样的说法。

每个画院有体制上的个性,比如主管部门、编制、地盘、经费不同。也有普遍性,比如都是以画家为主体,进行艺术创作和研究,进行艺术交流,这是画院的功能主体。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在2004年叫“中国美术创作院”,包括了各个画种。我们院是文化部直属的艺术创作机构,成立时王文章院长主张艺术研究、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三位一体,拧成一股绳,构建这么一个学术平台。我们画院跟许多画院一样,在编的人员是一部分,因为直属文化部,所以也聘请了全国有代表性的一些画家作研究员,充实创作队伍。我们三年一次选院长,现在着手准备选第四届院长。

主持人: 许俊副院长提出编撰的建议,也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的大致情况。接下来有请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谈建军发言。

谈建军: 我在上海中国画院主要分管行政管理,受院长委托参加会议。想说几点感想。

第一,编撰《中国画院志》是对中国美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自信。现在是多元文化发展时代,特别是西方绘画传入以后,在中国产生很多文化疑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文化自信就有文化自觉,所以修志是对党中央文化发

展战略一个很好的落实。

第二,对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纪念和尊重。在新中国画院中,上海、北京是最早成立的国办画院,有无数老艺术家对中国美术作出贡献。

第三,其现实意义在于为青年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提出很好的借鉴。

第四,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当今的国办画院如何发展,如何创新,也是值得总结的,所以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编撰《中国画院志》,可能涉及到画院的发展,梳理60年的路程、坎坷和波折。在这里表个态,我们画院会收集大量翔实的史料给编辑委员会,共同完成工作。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发言。

贾广健: 这次浙江画院牵头联合中国国家画院编撰《中国画院志》的工作,特别及时,而且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要耗费很多的人力、财力。新中国的画院取得很大的成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一个总结。

应该特别铭记老先生们对画院的贡献。比如说天津画院的建院契机,现在已经模糊了,据说是两位老先生开始筹备的。机缘是老先生要转转看看,看什么,说去看画院吧,但天津没有画院。于是有了建院的缘起,如此简单。但是是什么时间?当时市委书记是谁?我感觉这些都是非常有史料价值的,要去深入细致地挖掘。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北京画院艺术部主任乐祥海发言。

乐祥海: 王明明院长在接到这个会议通知的第一时间,就通知我做一些准备。昨天晚上他又打电话给我,询问情况,让我做好记录,注意接下来要做什么事,表示北京画院一定会全力支持工作。

这次会议,不是简单意义的编辑会议,它是国办画院生存状态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探讨,我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

对于编撰工作,我提四个想法:

第一,总体性。画院志要化解质疑,肯定画院体制的必要性。王明明院长也多次跟我们说:体制内的画院要团结,一条心,继承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我原来也在体制外,曾经对画院提出了很多质疑,来北京画院工作这几年,慢慢有了观念上根本性的转变。比如说拆画院、拆京剧、拆我们的传统,那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就文化沙漠。我们的精神到哪里寄托?我们的灵魂往哪里安放?不做这个工作没有这些体会。一些领导意识不强,觉得搞文化没有意义,不能体现政绩,对画院不支持。如果我们没有作为,就会成为累赘,没有存在意义,形成恶性循环。修画院志最重要意义还是在这里。

第二,一定要有学术高度,展示国家层面的文化高度。这也是与大量民间不良画院进行对比、拉开距离的很好途径。

第三,强调文化性、文献性和史料性。

第四,不要漏掉历代出自画院系统的经典佳作,这是我们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东西。能让外界对新中国画院体制的认识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这几年来北京画院加强了与全国各画院的联系,比如广西书画院、江苏省国画院、福建省画院、山西画院、湖南省画院等。北京画院有创作资源和藏品资源,希望和全国画院作更多的交流,让我们的资源共享。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发言。

王学辉: 去年山西做了两本书,一个是山西美术百年的一个文献,一个正好赶上山西画院30年,做了类似画院志的文集,把画院老一代和去世的画家做了一个梳理。很多画院都在做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应该是一个浩大而重要的工程,工作量很大,非常辛苦。这两本书两三年,要把100年来的好多画家从各个县、各个地区拿出来,非常费劲,而且免不了还有遗漏。所以,我能体会到《中国画院志》这个工程的重大意义,我看了会议提供的编撰方案,应该是考虑的比较周全了,我们编撰过2本书,也能体会到它的艰辛。浙江画院和国家画院做这个事情,惠及每一个画院人,每一个画院,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山西画院是由“文革”后期的山西美术工作室发展而来,当时不叫画院。1985年省委以此为基础分出美协和画院,更名为山西画院,画院志中应该如何写?应该有个规则。

主持人: 山西画院做了30年的梳理,也是我们编撰画院志的基础,很多画院都做了这样的梳理。浙江画院的《中国画画刊》在此之前刊登介绍了全国30多家画院,也是一个基础。各个画院通过比较,通过自己的梳理,办出自己的特色,有更好的发展,这个也很重要。包括讲到画院之前的美术工作室问题,中国国家画院前期也有这个情况,那是画院的前身,是画院历史发展一个组成部分,很重要。

接下来有请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董雷发言。

董 雷: 《中国画院志》是给画院画像,能不能画得好,是不是有价值,画得像不像,今天的会议很关键。我参与了《中国画院史》的编写2年多,根据记载夹叙夹议。刚才看了《中国画院志》的撰写方案,觉得更多的还是一个详尽的纪事,需要大量详实的资料,这需要全国官办画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在写史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料问题,有的画院对自己史料,没有做过系统、细致、翔实、客观的梳理工作。我觉得《中国画院志》将会是一套有价值的、有分量的画院志书,会促进所有画院在资料上做更多工作。我很期待。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顾平发言。

顾 平: 撰写《中国画院史》新中国部分时我们与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广东画院、山西画院等很多画院有沟通。我们好多画院的院长都是专业的画家,理论部分会是某种意义上的弱点,我们很希望院长重视,具体工作让专职人员来做。所以,上海画院部分是请博士生撰写的,天津画院、广东画院都是专业搞理论研究的来写的。

《中国画院志》与《中国画院史》一样,我建议孙院长要有极高的重视程度,还有一定要找到第一手文献资料,搞清我们从哪里来,要保存好原始资料,这些资料非常珍贵。期望各画院合理安排。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河北画院党总支书记李增敏发言。

李增敏: 我算是老画院人,1986年到画院,后来调到省文化厅工作14年,走了一圈后又回到画院。画院的作用是什么,它存在意义何在?我回来后发现画院有一种倾向,画家们不愿为社会服务。画院不为社会服务,不为党和政府服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花钱养你们,你们画自己的画,这种倾向不对。作为书记感觉不对,我们就策划了一个活动,活动已经进行了8年。我们把全省画家请到画院,每年一次都跟着画院走,画院不只是专业创作和研究,还要发挥画院的专业引领作用。社会上说“学院派”的人很多,而画院的引领作用如何发挥,很重要。

我在文化厅工作过,1984年就启动了《文化志》的编撰,到现在有30年。估计各省都在编。现在编撰《中国画院志》,许多年轻的画院人可以找一找《文化志》作为参考,尽管当时编得可能比较粗糙,但是也有很多重要的资料。

主持人: 李老师说画院花钱养画家,画家画自己的画,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因为画院不仅在创作和研究中有成果,也应该对社会起到学术引领作用。

接下来有请石家庄画院院长王稳苓发言。

王稳苓: 今天参加会议有找到组织的感觉。我们作为同行,整体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太多。我是2011年外聘为画院院长的。2011年由成都画院发起全国大城市画院联展,我们第二年承办了这项活动,里面有展览还有论文的编写。5年时间下来,发现省会城市存在诸多的问题基本上差不多,主要是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美术馆和画院馆院一体化的情况。美术馆的作用凸显,就会影响画院的工作。画院的人才培养很漫长,容易有青黄不接的情况。平时画院个体向上级部门提建议,领导喜欢美术就会重视一些,不然很容易被淹没。

《中国画院志》的编写既然强调纪实性,就会呈现这些共性问题。我很希望通过画院志的梳理,不仅记录问题,还能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以后不是每个画院的个体去单独解决问题,而是由画院系统整体来面对解决共性的问题。画院最多的属于文化厅局和文联两大块,平时联系不太多,所以有了大城市画院的联合活动,但是这个力度好像还是不太够。

主持人: 有些省级画院也会有馆院一体的现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接下来有请甘肃画院副院长张兴国发言。

张兴国:《画院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这里表个态,我们画院的资料都有,回去按照这编撰方案的要求补充、细化,及时整理。

有一个问题,部分地级市画院的资料,是由我们省级画院来负责征集,还是由编委会直接跟他们联系?地市级画院比较分散,空壳现象比较多,我们需要进行梳理。

主持人: 刚才张兴国副院长提出的问题,孙永院长提出每个地市级的画院都会委托省级画院推荐和转达。

接下来有请山东画院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樊磊发言。

樊 磊: 我们院长有两个重要活动脱不开身,让我一定带回会议精神。

山东画院始建于1986年,当时是请山东省德高望重的著名书画家和领导人担任院长、艺术顾问和顾问,聘请省内优秀的美术创作人员为高级画师和画师。2011年,《关于调整山东画院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文件确定山东画院为副厅级社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今年我们也在做画院成立30年的一些资料的准备工作,与《中国画院志》的要求有很多契合的地方。山东画院很希望了解各个画院的管理方式和各方面的情况。今天看到《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方案,可以说是及时雨,整理出来就是一个大全,所有东西都有了。

谈到建议,我觉得编撰方案中第五条里面有个大事记要求,能不能有相对具体点的要求,有统一的格式、标准和大体字数。没有具体要求,这个材料的量会非常大,编撰筛选过程也会有很大工作量。

主持人: 樊磊说到大事记,此前我们也做过几个大事记,这一定是有标准的,不能什么都记,这点非常重要。

接下来有请济南画院副院长张辉发言。

张 辉: 济南画院是1980年建院的,原来以画院为主体,美术馆很小,为辅。后来“十艺节”美术馆扩建2万平米,设计很当代,成为重要的美术活动场所。我们也是画院、美术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面临在《中国画院志》的编撰过程中怎么突出、怎么确定从属问题。我们在编人员30多人,但并不都是专业画师,美术馆要正常运营,凸现公益功能。

济南画院也做过历史的梳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今天参加会

议,思路比原来要清晰了,也觉得责任重大。我们院长有很重要的公务来不了,专门叮嘱要仔细听,多学习,因为《中国画院志》对前人负责,也要对后人负责。说到大事记,画院历史已经30多年了,有些人和事比较模糊了,许多资料不全,需要花大力气挖掘、整理。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发言。

刘廷龙: 安徽省书画院积极支持,积极响应,做好《中国画院志》的史料和整理工作,力争添砖加瓦,共同完成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术史宝典。

安徽省是书画院,四川省是诗书画院,我们做的是《中国画院志》,名称有不一样的地方。现在民办画院如雨后春笋,安徽省在文化厅领导的关心下,搞了一个全省画院联盟。里面有民主党派的,有民办的,都是合法存在,有场地人员。我们的修志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些,要接地气。

主持人: 刘院长刚才说到的画院与书画院、公办画院与民办画院的问题,我们编撰需要定规则,现在的规则是以国办画院、公益性专业创作研究的事业单位为主,可以在前言里面做一个说明,因为有些画院是社团,跟专业画院不一样,要有区别。

接下来有请江苏省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云发言。

刘 云: 非常感谢浙江画院来做这个事情,回去后我们一定积极准备相关资料组织好后递交浙江画院。

主持人: 谢谢刘院长的表态。

接下来请苏州国画院副院长孙宽发言。

孙 宽: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理论研究方面是有缺失的,因为我们苏州国画院成立于1960年,至今已近60年,但其中我们却没有做过很好的梳理。本来我们今年的打算是招聘一个理论研究者好好做这方面的工作,而这次提出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主持人: 接下来请江西书画院副院长帅安讲话。

帅 安: 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浙江画院共同来做这样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这个消息之前我通过《美术报》和民政部的资料也已经看到过,而意义一方面在于正本清源,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更清醒确立自身的位置和担当。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这项工作的开展。

主持人: 正本清源说得很好。接下来请福建省画院院长郭东健发言。

郭东健: 我简短地表达三个意思:

第一,我赞成张晓凌院长提出的加一个“新”字的意见,书名改为《新中国画院志》,这样就区别于旧时代的画院,明确了画院志的断代。

第二,我提出一点疑惑:画院志方案拟分为四册,第四册将收入中国地级市重要画院。这个“重要画院”的标准是什么?是省会城市的市画院?还是什么?可能要有一个界定的标准,需要有说服力的条件,否则将来会在这方面引起一些争议。

第三,福建省画院曾在2012年举办30年院庆时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整理工作,也出版了专门文献性画册,对编印画院志有些基础积累,因此我们对画院志这项工作会有一个积极的配合。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发言。

方 土: 我非常赞成这样一本书的编撰。我在画院待的时间很长,对整个改革开放以来画院走过的历程可谓是亲身见证的,所以跟大家一样有许多的感触。全国范围内画院的发展面临过几次危机,我赞成杨院长的观点,也并非仅仅是我们才有画院,国外的艺术有些也同样也得益于官方机构的资助,不然我们就不会在那么多的博物馆看到那么多的宫廷画作,而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作品更是如此,这也是编撰该书的强有力的背景。

我也建议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全国画院系统进行一次普查,并且一定要公正。有了公正的普查作为前提,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才能更为确凿。同时,能不能参照全国重点美术馆的评选模式,对画院系统进行评选,比如硬件、人员、成绩等等,这些工作值得明确。因为全国范围内各家画院的情况差别很大,这是业内发展现状,但没有具体数据。过去的几十年间,因为种种原因,全国美术业界的发展相对不明确,后来博物(美术)馆界开始了普查和重点评选,已经成效,画院界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确立一个相对的标准,这一方面可以便于《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同时也会使得业界向着一个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最后也感谢主办单位。

主持人: 方土院长提到的很多问题都很深入,无论如何一定要体现画院整体的成就。还有画院的普查核实,杨院长发言中也提到这一点,到时候孙永院长可以发一个公示。包括讲到重点画院的评选,这个可能需要文化部授权。

接下来请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高建胜发言。

高建胜: 江苏省书画院刚刚成立,是一家很年轻的画院,很高兴能加入画院的大家庭,我们这个画院是由省编办批准的一个事业单位,我们成立之初刚刚招了8名画家:4个国画家,4个油画家。这次来主要是向兄弟画院学习的。我觉得《中国画院志》编撰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我们办好画院会起到很大的帮助,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浙江画院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谢谢!

主持人: 接下来请南京书画院副院长赵震发言。

赵 震: 前面各位老师已经讲了很多,作为我们来讲,实际上跟石家庄画院一样,我们也是院馆一体,我们的挂名是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现在的工作重点会以美术馆为主,画院的创作被严重压缩。在用人上,因为画院是老的单位,美术馆是2013年刚刚成立的,有20几个画家,真正的行政人员比较少,这个问题其实政府也意识到了,作为画家在管理上也是遇到很大的麻烦,在创作管理上是两头并进,两头都不落好,所以今天杨院长讲这个,对于我们地方画院来讲,实际上要早有这个尚方宝剑,可能也不会存在院馆一体的概念。参加这次会议我们是很荣幸的,我们回去以后会全力配合这次活动准备材料,全力做好这个工作。谢谢!

主持人: 像前面几个院长讲到的一样,画院以创作研究为主题,展览、交流、培训是一个辅助,一个单位肯定有创作研究这样的主体机构跟人员,再有一个业务辅助的机构,还有行政机构,这些在画院志里面要体现。

接下来请广东画院美术馆馆长卜绍基发言。

卜绍基: 我们广东画院在2009年做了一个纪念广东画院成立50周年的院志,当时我参与其中,有几个体会:院志编撰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跟系统性的工作,这3个方面一定考虑到。它是对现有国办画院已有的事业发展、客观情况,以及历史状况的如实记载,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一个小画院用了大概2年的时间去做资料的收集、查证,今天我们要做《中国画院志》,肯定要有赖各方面的全力配合。

像我们广东地区的画院覆盖情况,其实基本上每个市都有一个画院,但它不是全部都是有编制、场地的,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通知他们,看看能不能共同参与到画院志的编撰工作当中,让他们出一份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接下来请深圳画院副院长杨晓洋发言。

杨晓洋: 深圳画院成立于1986年,到今年也有30多年了,今天得到邀请能够借编撰《中国画院志》的机会跟业界同行相聚是非常荣幸的,深圳画院也在筹备一些院志的工作,回去后我们会按照编撰的要求,认真做好配合工作。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请汕头画院院长王聪发言。

王 聪: 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浙江画院。汕头画院成立于1980年,这么多年来一直还是坚持一方面创作、一方面服务地方的办院宗旨,《中国画院志》的编撰能邀请我们参加,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一定要认真准备,配合编撰工作。

主持人: 接下来请广西书画院副院长林峰发言。

林 峰: 非常感谢我们浙江画院举办这次座谈会,非常感谢浙江画院能够担当这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关于画院志,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志”与“史”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是我们必定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情况下来修这个“志”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历史维度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这是“志”书具有真实文献价值的一种保障。另外,有一个建议,虽然各家画院成立的缘起、契机、历程各不相同,但所经历的时代背景是相同的,在志书的统一性方面,体例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根据浙江画院提出的编撰体例,各家画院大致可以作为依据,但有些内在的比如说大的历史背景、转折点、节点的表述上,是不是也应当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口径来统一,要不然各地的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内在的统一性会有问题。

通过《中国画院志》的编撰,相信一定会理清认识、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强化自信,强化对体制、平台的自信,广西书画院一定不遗余力地配合好。

主持人: 接下来请辽宁画院副院长戴都都发言。

戴都都: 记得2年前,辽宁画院全体画家到浙江画院参观学习,受到孙院长的热烈欢迎,感触很深。至于《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提议已经不是一两年的想法了,当时孙院长讲,10多年以前就有这个设想,这么多年的积累酝酿后,衷心希望《中国画院志》能够顺利并早日出版,辽宁画院一定全力配合好。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吉林省书画院管理部主任李廷先讲话。

李廷先: 首先要感谢浙江画院做这样一个工作。编撰《中国画院志》是非常必要的,前一段时间浙江画院出版的《中国画画刊》为该书的编撰实际提前做了准备,这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样一本书编撰的阅读性是需要考量的,因为以前看到一些院志都是以文字为主,我希望这次画院志是图文并茂的,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图片,增加阅读性。

主持人: 接下来请湖南省画院副院长魏怀亮讲话。

魏怀亮: 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浙江画院提供这次平台,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按照条目规定认真地做好我们画院的工作,把材料科学地搞好。

3年前我负责编撰的《湖南文艺六十年》一书中,我们编了一个省画院卷,其中有一些思考,因而这一次的《中国画院志》我提出两方面的建议:第一,修正中国画院志,应该是有政府正式编制、有专业创作人员、有真正画院实体运转的画院志。第二,我们在编湖南省画院志的时候涉及到了画家和作品,对此建议也一定是画院正式编制内的和在画院创作的。《中国画院志》的编写,不能编

成中国美术志。两点建议,供参考,谢谢!

主持人: 接下来请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谢晓红发言。

谢晓红: 湖北省美术院是一个综合性的画院,其中包括国画、油画、版画,也有雕塑。去年我们是建院50周年,我们做了一个系列的梳理工作,编撰的画册、文集就有14册,主要是我来负责和配合董院长一块开展工作。在编撰整理的过程中,关于大事记我们做了一个厚厚的册子,包括人员的变更,也包括专业的成就,所以对于《中国画院志》的编撰,也有这样一个建议,能不能给各家画院一个具体的指向,这样一来我们在提供关于大事记方面的文本资料时,就有一个方向,否则就不知道如何去甄别或甄选。谢谢!

主持人: 接下来请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刘成春发言。

刘成春: 湖北省国画院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只有3年的时间,我们成立的宗旨是三个并存:年龄长幼并存、地域并存、体制内外并存。对于《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我有两个小的建议:第一,希望这个活动持续发展,有一个严格的方式开展,这样我们可以联系的更加紧密一点。第二,整个编撰应当要有一个模板化的体例,这样可以保证方向一致,给后期的编撰工作省掉困难,因为时间也比较紧,在之前理清楚的话,各家画院在报送材料时也会比较明确和准确。谢谢!

主持人: 具体的编撰工作模块化,做一个示范,这个也是可以值得考虑的。

接下来请武汉画院院长陈勇劲发言。

陈勇劲: 感谢浙江画院和中国国家画院的邀请。我们画院是1985年建立的,到今年有31年的历史,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其中探讨的内容恰恰反映出编撰《中国画院志》的重要性。我们一定积极配合《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建立一个模块化的东西,这是比较科学的,我们可以按照自身画院的情况,进行报送。

主持人: 接下来请四川省诗书画院秘书长刘晓英讲话。

刘晓英: 四川省诗书画院是1984年邓小平同志回四川的时候亲自倡导成立,并题写院名的一个画院。我们画院自建院以来,就是正部级的领导担任画院院长,所以我们设有常务副院长和秘书长。

我有两点建议:第一,四川省内还有几家地市级的画院,我觉得有编制的、有经费的、有专职的画院,都可以列入到《中国画院志》中,如果需要的话,我们画院可以做这些地市级画院的工作。第二,每年每家画院将各自的工作增加到《中国画院志》以后,这样可以看到全国每一个画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这个非常好。再次感谢浙江画院为我们这次座谈会提供的服务,谢谢!

主持人: 接下来请成都画院培训部主任刘亚平发言。

刘亚平: 我们画院去年也做了画院志这项工作,具体编撰是我在做,此次编撰《中国画院志》,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在编撰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具体核实以后才纳入编撰里面,不然的话会引起争议,像我们编撰的《成都画院志》本来说今年准备出版的,但是因为有些争议,画院和院外有些人对我们这个稿件和书提出了意见,所以我们还在做这方面的修订工作。手资料。

我有一点想法,像全国体制内的、有编制的画院,是不是应该评级之后才能进入?还是有体制、有编制都是可以进入?云南画院是省级画院,还有一个画院也是有20多年的历史,这段时间云南省又成立了一个画院并且多数特聘画师,这类画院如何评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接下来请贵州画院理论工作室副主任袁海发言。

袁 海: 贵州画院是1980年成立的,30人的编制,2010年出版了《贵州画院》30年,相当于自述的资料。现在正在编撰《贵州画院志》,正好和浙江画院不谋而合。我代表贵州画院先表个态,这次编撰《中国画院志》,贵州画院一定做好相关工作的配合和资料收集。也提两点建议:第一,编撰工作无疑是相当复杂的,据我了解,每个省都有地方志的编撰委员会,我们编撰《中国画院志》的话,可以多向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的专家请教,这样可以保证该书具有更高的质量。第二,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因为地方志的编撰一定要真实,希望我们同仁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哪怕是片言只语,一定要考证,尽量做到真实可靠。

主持人: 接下来请西泠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丽芳讲话。

王丽芳: 首先要为《中国画院志》编撰提议点个赞,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拉近各画院的距离,加强促进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其次,我们画院会全面、尽力按照编撰工作的要求,整理画院资料,尽可能全面翔实地提供画院历史资料。谢谢!

主持人: 接下来请云南画院院长罗江讲话。

罗 江: 云南画院成立于1984年,我们也是两个牌子一套班子。浙江画院牵头来编撰《中国画院志》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们多年来储备了很多一

猜你喜欢
画院院长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疆画院优秀美术作品选登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公立院长能否操好民营医院的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