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斌
(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管理局梧桐河农场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223)
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但是由于胆囊解剖位置的结构十分特殊,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等组织的变化较大,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是胰腺炎并发症[1]。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通常发生于女性人群之中,加之其他基础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将会为手术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体质和患病情况,等到各项指标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并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加强细节处理,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2]。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常规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为24~58岁,平均年龄(47.25±2.18)岁;开腹组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为26~62岁,平均年龄(47.54±2.31)。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行基础治疗。开腹组新开腹手术治疗。选择右上腹作一切口,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自身体型决定切口大小,减轻对于患者的机体创伤。其次,由于胆囊周围存在胆囊颈部以及大网膜十二指肠粘连,因此,首先需要进行粘连的分离,随后进行倒逆结合游离胆囊处理,胆囊动脉则行双重结扎处理,并等到清晰可见患者胆总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管等组织后,将距离胆总管0.5~1 cm位置的胆囊切除,详细检查所切下的胆囊管组织形态,同时,使用碘伏消毒胆囊管残端后,进行双重结扎;其次,检查患者胆囊床并无出血症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腹腔,随后使用吸引器将腹腔内液体吸出后,使用浓度为0.5%的甲硝唑进行冲洗腹腔,吸出液体后,于小网膜孔部位放置橡胶管进行常规引流;最后,对于存在坏疽性或者化脓性胆囊颈部水肿的患者而言,则需要使用甲硝唑或者生理盐水进行逐层冲洗。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开腹组的治疗有效率56例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46例76.67%。
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1.67%显著低于常规组8例13.33%。
胆囊位于患者肝脏下方的胆囊窝内位置,胆囊具有储存胆汁、排出胆汁以及分泌胆汁等三项生理功能,胆囊颈延伸所形成的胆囊管,大多呈现出锐角状态汇入肝总管右侧,因此,胆囊管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胆道系统中涵盖了十分丰富的神经纤维,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胆囊动脉和胆总管在出现异常症状期间,加之胆囊结石病症的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并不统一,将会受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患病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胆囊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在切除胆囊的过程中,需要灵活操作,才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在进入患者腹腔后,牵拉胆囊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此时,应该立刻停止手术,并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浸润胆囊三角区,经过一段时间患者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后,继续进行切除胆囊手术,避免其他意外的发生。除此之外,当患者胆囊三角区以及胆囊颈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症状时,则需要进行粘连分离处理后行胆囊切除手术,首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随后吸出液体后,使用浓度为0.5%的甲硝唑冲洗腹腔,吸出液体后,于小网膜位置放置橡胶管进行引流[4]。
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开腹组的治疗有效率56例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46例76.67%,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1.67%显著低于常规组8例13.33%。通过对胆囊结石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十分确切。
概而言之,通过行开腹手术之治疗,不仅能够减少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1] 付旭军,胡庆华,程金儒,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J].西部医学,2015,27(7):999-1001.
[2] 苏小林,崔伟伟.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03-104.
[3] 阳 光,宋向晖,陆 路,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130-131.
[4] 王继元,姜保成,陆 艺,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1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