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2016-04-03 10:33张海营邓冬丽
文学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民办高校交流

张海营 邓冬丽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张海营邓冬丽

新媒体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的主要形式有QQ、手机短信、手机微信、网络博客、微博等,具有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开放、互动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等特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党建人才和专项资金投入

民办高校里专职党建队伍人员配备不齐,党务工作者大都是各院系的辅导员兼职,由于他们同时身兼许多学生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另外,由于受经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方面的投入都相对有限,这也影响了新媒体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

(二)党建网络平台流于形式、缺乏创新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虽然在近几年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党建网站建设为例,目前民办高校党建网站大多内容不丰富,可浏览资源有限,形式单一,更新速度较慢。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浏览的兴趣,更不能及时反映校园内外各领域的发展动态。而且,大多网络平台没有设置交流沟通的渠道,无法实现广大师生党员自由表达观点、意见以及参与研讨、交流各种问题,不利于实现党内民主,难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三)新媒体定位不准,党建各部门相互独立存在,交互融合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实践不足,导致民办高校党务工作者对新媒体平台的定位不准确。在民办高校中,各党建部门很少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彼此的交流沟通,大多都是彼此相互独立的,各部门单独工作,严重影响信息沟通和协作。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构建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加强教育和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党建工作队伍人员的素质高低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有必要培养一支能够有效运用新媒体把现有党建工作结合起来的稳定的党建工作队伍,以保障党建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效运作。可以通过培训、开设专门课程、师生座谈、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同行交流、高校之间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使党建工作队伍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和创新党建工作平台

1.积极建设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党建网站。党建网站通过设置丰富的栏目,及时充实和更新内容,发布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重要新闻,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网站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以达到传达信息、教育党员的目的。

2.组建“网络党校”、建立“网络党支部”等,为学生党员的日常理论学习和交流开辟新途径,同时有利于为学生党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的现代化。

3.开辟专门的网络社区、网络空间等。利用网络社区、网络空间开展网上党日活动,不定期举办如网络思想政治论文写作比赛、网络新政策知识竞赛、民主生活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吸引学生党员积极参与,使党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开辟学生党建工作“新堡垒”,重点加强学生党建QQ群平台,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短信、飞信平台的建设力度。新媒体时代的党建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党员熟知的媒介形式,以手机这种即时通信工具为手段,建立师生党员掌上交流互动平台,以便于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观点、交流思想。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全监控以及危机应对机制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借助各种新媒体,各类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各种舆论可以迅速在整个校园传开。西方敌对势力的冲击,有些虚假信息的传播等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加大了正常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实施设立网络使用实名制等措施,加强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的责任感。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配备专门的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监督,及时掌握网络與情动向。面对不良的信息,及时辟谣,澄清事实,排除安全隐患。

(四)创新党建工作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党建工作效果进行检验。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和方式进行评价,还要对党建工作人员的技术和党建工作的监督机制进行评价。以促使党建工作在把握方向性的同时突出时代性,及时修正和重新制定工作方针,同时能够及时调整监控以及危机应对机制。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民办高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