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昊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
吴冬昊
习作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学会表达真实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改后习作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在习作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问题。本文针对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现象,分析教师无法有效激发习作兴趣的原因,提出一些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习作兴趣培养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培养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会学生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和幻想,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语文能力。但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学习写作是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更要教会学生们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教学生学会写作,需要考虑的第一步就是怎样培养学生们的习作兴趣。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虽然有些教师知道习作兴趣对习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习作动机认识不清晰,忽视习作兴趣培养的现象;重视习作技巧,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况、讲评随意,学生失趣的情况。也有的教师一时兴起,虽然关注了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可是在激趣方法的运用上又过于简单重复,如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不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更好习作而创造情境。一些教师习作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一些学者对教师习作教学与小学生习作兴趣之间的关系有所关注,同时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如陈大琴,徐必同在《浅析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原因及对策》中提到小学生习作兴趣不高的原因是:教师封闭式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目标过高,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缺乏鼓励,学生丧失信心;批改方式单一,缺乏反馈交流。发现蔡英超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教师对习作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清晰,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习作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习作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手段单一、呆板;评价标准单一,要求过高。这使得一部分小学生对习作产生抵触情绪,从内心上讨厌甚至厌烦作文。
通过对小学生习作兴趣不高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和分析教师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得出教师不能有效激起学生习作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集中于教师对习作动机认识不清晰,忽视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习作命题单一,导致不能有效激趣;习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习作兴趣降低;习作讲评随意,导致学生失去习作兴趣。
(一)习作动机认识不清晰
一些一线教师对习作动机的认识不明确,把习作教学当做是简单指导学生写话。并不能深刻的认识到,习作也需要激趣,习作也需要气氛,习作是写学生的事,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只是依照书本,依照教材,讲到了习作这一课,并不结合学生的实际,也不考虑习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作用,更加不会考虑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有什么作用。他只认为习作就是习作,我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作就可以,忽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忽视习作兴趣的培养,仅仅简单粗略的给予学生一些指导,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写作无非是应付任务,并没有实际意义,无法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
(二)习作命题单一
命题单一,是传统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求全班同学统一命题,不考虑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每个学生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不同,在命题的选择上统一化。从命题上就不能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习作热情得不到发挥,命题的束缚使学生习作的兴趣大大降低,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三)习作内容要求脱离生活
教师对习作内容的要求上,更加注重技巧,而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习作内容与生活脱节。一些教师要求小学生的习作内容要“合乎规矩”,所谓“规矩”就是一些模板,一种模式,习作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技巧,在内容的要求中忽略了出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套话空话句子比比皆是,真情实感的句子少。习作的内容过于空洞枯燥,与实际生活脱节。使学生的习作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不大,每一步都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没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机会,使学生习作兴趣降低,不能很好地培养习作兴趣。
(四)习作讲评随意
习作的准备,习作的进行再到习作的讲评,习作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可有些教师由于认识有限,觉得习作准备的比较充分,习作时学生状态也比较认真,习作讲评就可以随意一些了,放松了对习作的讲评。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习作的讲评也是一个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关键阶段。在习作讲评时的随意,不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导致学生对教师习作讲评的听讲漫不经心使得学生丧失对习作的信心,认为老师讲不讲没必要,自己收没收获也不知道,自然不会对习作感兴趣了。
华罗庚曾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出时间来学习”。倘若学生对习作无法保持兴趣,将其看作是一种苦役,则将无法心情愉快的投入到习作的学习中,就会产生习作效果不好,习作分数不高的情况。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缺乏习作兴趣的现象。而习作又对小学生积累词汇,表达感情,提升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针对习作兴趣不高现象的以及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原因,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一)明确习作动机
朱自清先生说过:“无论是读是作,学生易感到实际的需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得先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应首先认识到习作不是为了习作而写,需要对习作的动机有个清楚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时心里总会为了某些需要,或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是期望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或是为了弄懂某些问题。为了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首先要明确习作的动机,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记事,抒情,实用还是为了获得奖励。明确习作动机,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习作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为生活而写,为兴趣而写,为真情而写,无需有压力或是不敢写。从学生的习作动机入手,同时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一种想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的愿望。激起学生渴望用文字表达自己情感的兴趣,进而有效激起学生习作兴趣。
(二)命题多元化
命题多元化是指习作命题内容多元,是给定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打破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命题单一的模式。这几个题目在内容上是相互联系的。例如:要训练学生写出事物的特点,就可以出“我的同桌”、“我的校园”、“我的宠物”这样几个题目,学生无论是选择写人还是写景都能够满足这次训练的目的,特点在于给予机会学生选择的自己喜欢题目,结合自己的成长背景,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命题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也可以是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后自拟题目。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积累自拟题目;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后自拟题目;组织活动后引导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自拟提目。自拟题目比传统习作中教师命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自拟的题目就代表了他所喜欢的,所热爱的方面,所有写起习作来自然就会热情高涨。
(三)习作内容结合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习作的内容要紧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用生活体验法,来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而在这样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重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身心体验,淡化了说教,学生也将会通过自身的体验,动脑动手写出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谈话法,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趣事,自己亲身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回忆,习作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对这些事的回忆,感受和体验记录下来,需要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回忆激发学生的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情和事物,学生的习作内容和生活相关,学生将有话可写,有情可述,自然也就会觉得习作不是那么困难的事。
(四)习作的评价
1.习作评价标准多元化
一篇作文的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一篇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比较全面的。教师不应该单单以语言的优美与否,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新颖等作为评价习作唯一的标准。应该把语言,词汇,情感,立意,构思等因素综合起来评价,评价的考量因素应该尽可能全面多元。
2.讲评认真多鼓励
首先,习作讲评需认真准备。语文教师要批阅全班所有学生的习作,全面了解班级同学的习作情况,确定讲评目标,精选讲评案例。其次,在讲评中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边讲评边指导。再次,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们往往更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习作是他们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努力创造出来的,无论写的好与坏都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有些作文随随便便就给了差或是不及格,极易让小学生失去对习作的信心。所以笔者认为,习作的讲评也应该以多鼓励少批评,多赏识少打击为宗旨。作文讲评课时可以设置一些环节,如佳作欣赏等,在习作的讲评时放大学生们的优点,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成功的满足感,以培养他们对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习作的热情。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