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去就是药 卖不出去就是草

2016-04-03 10:02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森林

产业瓶颈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回归大自然”和绿色消费热潮,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被认可,森林中药材产业也随之崛起,种植中药材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增加收入的好门路。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森林中药材产业即将苦尽甘来。新形势下,作为中药材的一支主力军——林药产业发展迎来哪些机遇?面临哪些挑战?怎样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

近年来,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大都处于原始自然经济状态,加之无节制的采集利用,资源量已大幅减少,而保护和利用野生药材资源的相关规定不健全,现有的保护办法仅能根据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执行,而对没有列入保护对象的药材,缺乏保护或利用的依据。

尤其随着近现代医药等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利用,毁林开荒、滥采滥挖,严重地破坏了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

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使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区发生重大改变,连续的分布区被分隔,呈岛屿化,物种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有些药用植物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加之中药材的北移南迁使部分道地药材产地发生了变化,新产区种植与加工技术的欠缺使药材质量下降。

类似“橘生南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如补气健脾的党参,以山西潞安一带所产的潞党参效力最强,而川党参、秦岭党参效力则较弱。

还有些药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药农违背自然规律生产,为缩短药材在地时间使用“膨大剂”、“催长素”或提前其生长周期进行采挖。

有的品种为便于储存、保色而大量使用“硫黄”进行熏蒸,导致残留超标使中药出口经常遭遇“滑铁卢”。

野生药材由于连年无序地狂采滥挖,已经使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

同时,随着野生资源的加速枯竭,我们还要加强对中药材新品种的培育及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道地药材为啥不再地道?

保证中药材质量,是确保传统中医疗效的关键所在。

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这些药物大多就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所以同种药材较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可是发展到今天,中药材质量问题不断,尤其是配方类中药饮片的制假掺假、以次充好等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医药的世界公信力。

中国幅员辽阔,天然药物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中药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药物已经能够人工栽培,并在许多地方推广种植。即便如此,针对中药材道地的特殊性质,发展林药产业还要因地制宜,林农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环境等自然因素,有选择地种植中药材,切不可盲目跟风。

专家称,中药材生产包括栽培、管理、防病虫害等,各环节技术性都很强,哪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其中品种退化严重是影响道地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一部分道地药材的抗旱性、耐寒性、抗病虫害减弱,耐药性增强或早熟。如三七,过去很少发生根腐病,现在不仅根腐病发病率提高,而且对农药的耐药性也在增强。

道地药材品种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田间管理过程中,药农为追求高产,长期大剂量施用无机肥以及植物生长素,促使药材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二是人为地改变生态环境。有不少药农盲目地照搬一般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于药材。如有的药农对药材种子种苗搬用薄膜育秧技术,必然使其耐寒性从幼苗开始就减弱。三是不重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这是造成道地药材品种退化的根本原因。

日本汉方药使用的原料80%以上来自国外,他们采取原料种植到使用多环节的监控、溯源,保证药材原料的稳定性和可控行。如津村制药在吉林的人参基地,采取农场式管理,全部按他们的要求管理。钟纺制药采取的是,日方下订单,供应公司建立与农户的合作关系,追踪落实到个体、农户,从而保证采购品种达到来源可知。

花旗参是美国的主产品,他们从种子到田间管理,直到等级加工,均严格以协会认定的标准和规程进行种植和操作。欧盟则基本采取的是以有机和无公害为手段和控制方法保证采购天然植物原料的安全可靠,用标准控制基地的规范种植。

着眼于保障中药材内在质量和安全,紧跟时代脚步,加快建立起完善的中药材追溯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然而,追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难以一蹴而就。现阶段,我们应当从根本上抓好药材生产源头,规范林药种植,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的诚信度,实行产品优质优价,逐步提升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

林药人才匮乏,粗放经营

人工培育森林药材尚存诸多问题,一方面是许多品种缺乏必备的繁育材料,另一方面是标准问题,许多人工培育品种的质量标准及GAP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尚未出台。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生产偏重于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药用资源的调查研究仅限于少数有重大商业价值的品种,而针对总体的森林药材的调查、评价、开发潜力等,与森林、林业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还不多。

在国内,由于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仅仅是开头,甚至概念还没有推广,把森林药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森林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近年来,依托天保、退耕还林等国家重大工程人工造林项目,实施了部分杜仲、银杏、黄柏等药用植物的造林,许多企业和群众也已开始人工培育,虽然有一定的人工培育面积,但还存在产业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综合效益不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森林药材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的框架还未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林药产业具有生产分散性和自发性的特点,从事林药种植的多为普通农民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着中医药的声誉。“药材好,药才好。”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

林药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真正懂药、识药、能开发药材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对中药政策、行业走势、药理药性、种植管护、引进品种、推广技术、药材产销等有所掌握的人才奇缺。由于信息不灵,栽培种植品种上听风就是雨,种涨不种跌,不审时、不考察、不掌握北药市场价格变化趋势,跟风走、盲目干,导致种植中药材无利或赔本,林农种植森林药材被挫伤了积极性。

“卖出去就是药,卖不出去就是草。”草与药只在一线之间,如何赋予中药材应有的经济价值,发挥森林药材的优势,是当局者应该考虑的重点。

中药材资源大国为人作嫁何时休?

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程度低、资源配置分散、标准体系缺失、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使之很难真正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发现和探明的中药资源种类达到12,807种,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然而,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多数是廉价出口为他人作嫁衣。

在国际市场,植物药提取技术一直是日本和美国的强项,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中成药提纯技术却寥寥无几,能够享誉国际市场的中药品牌更是稀缺。在美国市场上大行其道的“韩国高丽参”,其实多是中国出产;国内市场价格高昂的银杏制剂虽然产自日本,却是日本企业从中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银杏干叶而制成后又返销给中国的……事实上,“洋中药”正在反食中国市场。目前韩国、日本、美国等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后占据了全球中药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中国在出口不足5%的份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出售中药原料和低端产品创造的,附加值高的中成药比重只有25%,而转化能力差,科技含量低,标准体系缺失,加工方式落后,有害残留超标,正是阻碍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森林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