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食品想飞跃先跨这些槛

2016-04-03 06:18冉晓旭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原料森林加工

冉晓旭

森林食品相对普通食材具有无污染、原产地、高营养、药食同源四大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我国森林食品仍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绿色生产和消费观念不强、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困境。

从生产角度看,存在科技薄弱、绿色生产观念不强、原料方面对野生资源依赖性过强及森林食品缺乏综合利用等问题。

科技薄弱导致产业多方滞后

目前,我国在森林食品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科技投入,但是还远远不够,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科技转化率低、开发范围狭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待加强。森林食品生产要求并没有结合先进的科技,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针对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开发利用森林食品的研发中心较少。比如用于森林植物生物生长中的天然抗氧化剂、杀菌剂只有少数几种能够批量生产,大部分仍停留在对植物的原始性认识上;而森林食品生产及加工技术、保鲜贮藏的研究薄弱;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研究不足。

此外绿色生产观念不强。相关主管部门对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森林食品产业是推进林区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接续产业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地方主管部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森林食品产业的重要性,所以对其扶持力度明显不足。而森林食品生产者特别是企业和林户只注重森林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社会效益。

原料方面对野生资源依赖性过强,以栽培为主的保护性开发较少,这与当前的科技力量薄弱有直接的关系。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对野生资源依赖性较强,产品原料主要从森林中直接采收,导致森林食品原料易受气候与天气影响,质量和数量都不稳定。无序开发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使一些珍稀物种资源遭遇灭顶之灾。一些珍稀物种的生存遭遇严重挑战,如东北的人参、牛皮杜鹃等植物已近濒危。受当前科技水平影响,对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森林食品植物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研究较少。以饮料植物的原料为例,多限于野生资源的采集和加工,所采集野生植物不分品种、变种、变型、产地和采集时间,有效成分变化大,原料质量不稳定,产品质量难于保障。常常是毁灭性的开发,如一些药农为了获得黄柏,在活立木上剥皮,成为森林食品资源人工种植发展的最大制约。

忽视各种野生植物的多功能综合利用

在此之外,更为严重的是森林食品缺乏综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我国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目前主要仅处于森林资源的直接利用和初级加工阶段,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综合加工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国植物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种类相对较少,只集中在少数几种植物资源上,以长白山地区的森林食品为例,其药用植物总计约932种,但常年收购的种类不到50种,实际利用率仅在5%左右。常见香料植物600多种,开发利用的仅40多种。常规含糖植物约80多种,但开发为生产食糖原料只有糖械、糖棕、桦树、椰子、甜菜等数种。

许多植物往往含有多种特殊有效的成分,但只利用其中的1—2种,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如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开发出多种食用菌保健饮料、豆奶饮料、保健酒以及调味品,而我国目前食用菌食品的生产原料形态居多,深、精加工几乎是空白,这也是开发综合加工度低的表现。如胡桃揪,其核桃仁可榨油,油粕可制蛋白饮料,叶、树皮、青果皮均可入药,干燥果皮可制炭,然而目前只开发利用其成熟果仁,其他部位尚未利用,所以森林食品资源整体呈现出加工手段十分粗糙,导致售价较低,利润空间小,原材料价格仅是制成品价格的1%!

产业规模小,生产矩阵不够完善

从生产方面看,深加工不足、产业规模小、生产矩阵不够完善,成为森林食品后续发展的制约。目前我国森林食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不足,森林食品加工业的产值比重仅占30%左右,加工业比重不够大、结构不合理且附加值含量高的产品还不多。市场上的森林食品多是以原材料加包装的形式出现,或只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如蘑菇、木耳产品多是晒干后直接装袋,猴腿、黄瓜香等山野菜是以腌制、干制为主,精深加工少。产品加工手段简单,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企业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落后,加工能力和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部分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超标。以黑龙江省为例,每年采收、销售的森林食品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产品种类都是非常多的,仅限于粗加工,而且保鲜和加工技术的不足,使大多数进入市场流通的森林食品无法达到森林食品标准。

产业规模小。以大兴安岭地区为例,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只有北奇神绿色产业集团一家,并未形成龙头带动示范作用。而森林食品市场、森林食品工业与森林食品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森林食品企业与森林食品采集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分散的森林食品采集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 还不能适应森林食品工业大规模发展的要求,资源优势也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竞争优势,集群内部竞争激烈,合作不足。

生产矩阵不够完善。目前森林食品产业群多以大企业纵向一体化为主,多数大企业在内部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如大兴安岭北奇神绿色产业集团,以大兴安岭北奇神绿色产业集团为核心企业,北奇神集团丽雪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北奇神集团林田开发建设总公司、北奇神集团药业公司、绿色食品经销公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子公司和其他12家成员企业。这仅是一家企业内容的纵向发展,但并未与其他企业形成生产矩阵,企业风险较大。而且公益的森林食品研发机构还很少,专业市场森林食品行业中介组织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消费者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森林食品”这一新概念是2003年浙江省提出的,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社会影响不大,缺乏宣传力度,绝大部分民众对森林食品知识了解不够,认识不高。

而且,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理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字面上,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即便是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绿色食品,实际的购买需求也不旺盛。大量森林食品的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更未树立起稳定的消费意识和信念。同时,由于森林食品的生产加工普遍投入大,价格相对于一般产品较高,许多消费者只是用于送礼或偶尔改善一下生活。此外,许多假冒伪劣的森林食品,也大大影响了真正森林食品的声誉。

猜你喜欢
原料森林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