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崔宝玉
农民合作社与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
■ 文/崔宝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精准发力、稳中求进,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了联系农民、服务农民的功能,在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和品牌化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农民合作社应当成为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主体,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实现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也可以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和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那么,农民合作社如何在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农民合作社能够面向市场,对需求做出快速响应,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然而,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与盲目性,农民合作社除需要调整种养结构,以生产出契合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外,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种养结构调整夯实基础,还需要调整仓储结构,以配套种养结构的调整。
1.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生产方式,为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夯实技术基础。目前农业的食物观已发生根本变化,在“大食物观”理念下,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与推动。农民合作社要借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依托和创新农业科技,应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集约化育苗、新品种引进、绿色防控技术展示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农业生产方式从外延式、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转变,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调整夯实技术基础。农民合作社还需积极引入和应用物联网、电商平台等,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现代科技水平,为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增添新的驱动力。
安徽省广德县广合生猪产销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社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经验借鉴。首先,为了加快合作社生猪品种改良和优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也为成员解决小规模养殖公猪成本高的难题,合作社建成了100头规模的美系种公猪站,从品种上保障了优质肉猪的供应。其次,合作社建立了畜牧养殖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合作社所辖范围的养殖场户进行养殖标准的统一设定,生产资料的统购分销,养殖过程的准时服务和违反标准的及时监管。信息技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也为合作社带来了商机,而且通过这种养殖平台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发挥了“电子场长”的职能,合作社对成员养殖过程的全程监控,构建了生猪产品质量的溯源体系。再次,合作社通过建立畜禽死体无害化处理中心,把全县的病死猪(禽)集中高压湿化处理,减少病死畜禽导致的环境污染,湿化后的产物油脂还可提炼出生物柴油,残渣还可做成肉骨粉等有机肥料,既实现了循环经济,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最后,农民合作社在推动农业生产时,不断加强成员、生产人员技术培训与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合作社每年组织技术和管理培训6次—8次,并积极利用信息平台(安夸克)、微信群、内部刊物等及时传递市场和技术信息,提高了成员与养猪大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依托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和新平台的应用,广合生猪产销合作社生产的“广合”牌生猪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成为了畅销苏、浙、沪的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成员每头猪售价高于本地20元—40元,户均增收2万元—3万元。即使是在猪肉价格低迷的时期,合作社也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外联市场、内通成员,帮助成员抵御住了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2.调整种养结构,优化供给内容,为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夯实产品基础。在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中,农民合作社要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及时跟踪、分析和预测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培育优良新兴品种,提升农产品品质,全方位调优、调好产品结构。在保障基本农产品需求的同时,更好满足中高端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实现新的供给平衡,从源头上缓解部分农产品尤其是部分主粮的供给过剩问题。
安徽省金安区孤堰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社如何调整种养结构,优化供给内容提供了经验借鉴。面对部分农产品供给过剩问题,孤堰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当地农委的指导下,实施了“三调整+三发展”的种养结构调整战略。“三调整”即结构调整、品种调优和时间调早,合作社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地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压缩一些相对过剩的大宗农产品种植规模,减少原有的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原有的西瓜、蔬菜种植面积,同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绿色养殖业。合作社还带领成员与市场对接,发展优质粳稻等适应市场需求的好销售、卖好价的优质品种。积极实施订单农业,将优质粳稻与普通粳稻提前20天上市,提高效益。“三发展”即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和互联网销售平台,积极推动专用粮食种植与加工,积极发展农机与农艺的社会化服务,拓宽合作社的经营领域和业务边界。
经过孤堰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和结构调整,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西瓜、蔬菜与粳稻供不应求,远销省内外市场,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作社成员比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亩人均收入要高600元—800元。
3.调整仓储结构,压缩库存,为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夯实仓容基础。面对一些大宗农产品的相对过剩,农民合作社可以积极开展大宗农产品深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加快消化个别农产品尤其是玉米的积压库存,减少陈化损失,千方百计把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同时,农民合作社还需通过集群与集聚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安徽省宁国市福庆粮油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社如何调整仓储结构,压缩库存提供了经验借鉴。福庆粮油专业合作社集粮油生产加工、研发、贸易、仓储、物流于一体。合作社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6万多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现有厂房3200平方米,仓储7000平方米,储油罐8座,储油量5000吨,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作社积极为当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提供晾晒、烘干、仓储服务,积极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扩大加工能力。现已有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等七大系列66种规格的产品,每年加工油菜籽6.5万吨、玉米60万吨。面对着玉米库存量的大幅增加,合作社主动调整加工结构,增加玉米的加工量,提升玉米的加工能力,积极推动和实施玉米加工副产物(油饼饲料、麸料和胚粉饲料等)的综合利用技术,既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又有利于降低玉米库存。
福庆粮油专业合作社通过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晾晒、烘干、仓储服务以及发展玉米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能够一定程度调整仓储结构,减少过剩农产品库存,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是国有粮食仓储系统的重要补充,是减少粮食库存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总之,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关联,与农产品供给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农民合作社由于其规模经营优势、成本控制优势、技术利用优势和议价能力等,一定能够成为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以市场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稳扎稳打推进农产品供给结构的调整,使农产品供给能更好地满足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实现农产品更有效率、效益和持续的供给。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