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自我教育

2016-04-03 01:33:31唐明彦
文学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日志班级班主任

唐明彦

浅谈学生的自我教育

唐明彦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要达到这种境界,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班主任要巧妙地寻找契机或教育媒介,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进。

一、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大多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都会给学生婆婆妈妈,喋喋不休的感觉,总是怕学校的事情叮嘱不到位,为了“放心”,甚至占用自习课的时间。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反思了问题所在。随后,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我就尽量少说。但是作为班主任,有的问题不说不行,于是,我利用班级日志作为引导学生参与的媒介,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增强责任心的目的。

我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当班长这天,这名同学和常规干部一样,既是班主任的管理助手,又是值日生,负责纪律管理,在黑板上板书名人名言,认真记录班级日志。我每天根据日志信息,及时处理班级事务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第二天早上对头天的情况做个总结,并从我的角度出发给同学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殷切的期望。好的建议、深刻真诚的学生感言,用文字的形式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优化了班级管理工作。

自记班级日志以来,我很少在班级里长篇大论。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班里的情况却好了很多,自习安静了,学习气氛浓郁了,卫生也改进了。学生认同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学生之间更易沟通交流,没有老师下压式的教育,观点更容易接受。书面语言本身具有可保持性,而口语往往不容易记住,且易产生听觉疲劳。学生在阅读文字的时候,比单纯的听更有思考的空间。道理想明白了,学生自然就乐于改变自我。实践证明,值日班长填写班级日志的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责任心,是行之有效的。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媒介,是班级管理的信息来源,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助力器。

剑鼻蝠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属于杂食性动物。蝙蝠科动物的吻鼻部均长有鼻叶,这是一种构造复杂的皮肤衍生物,和蝙蝠自身具备的发射超声波的功能息息相关。

不同区域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对当地产业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正确的政策制定,有利于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发挥部分促进整体的作用。对当地环境分析可以更好地吸收国内外各地区的优秀理论成果,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制定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认真倾听、冷处理

由上可见,“巧”“拙”字均有不少义项,两个词的较早义、引申义等均与道德伦理、心性问题等没有什么关系。那么问题由此而来:“拙”、“巧”的义项如此之多,为何后世儒者却偏偏把这两个词与道德伦理问题联系到一起?而且,由前文考察可知,“拙”的“质朴、原始”义与“巧”的“人为、做作”义,都是后来才有的引申义,而非其原始义或者较早义。那么,“巧”“拙”与道德发生关联的路径是什么呢?

当然,每个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体,随着成长环境的不同,性格的迥异,每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的“身怀绝技”。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光是写班级日志,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班主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对学生大声呵斥,甚至妄下结论,不利于学生之间矛盾和事件的平息。教师如果用一种冷处理方式对待,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很有可能使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课间活动,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甚至打架的现象在所难免。如果教师在事件的高潮时不加调查,武断地对学生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各打五十大板,只能导致学生各执一词,互相不服。教师如果在及时制止两人的矛盾时,给予学生冷静反思的机会,效果可能就不同。例如我班上曾发生过一起流血事件,小李同学将小张同学的头打破了,还激化了双方家长的矛盾。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并没有对小李实施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将小李带到小张家里,让他切实体会头被打破给小张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和痛苦。小李感触很深,在小张家里痛哭流涕,悔恨不已。我正是将学生搁置处理,利用小李的身体力行,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不当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充分唤醒小李内心世界的人性光辉,用自我的力量实施教育。同时,也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宽容和谅解,让他在师爱的感召下自我教育,高效成长。

三、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通过这个事件带给我许多思考:首先,通常教育孩子都是正面的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长期的使用之后,就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某种“抗药性”。如果出其不意地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有时效果会更好。从小李的转变中,我发现“自我教育”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不丢学生的面子,虽然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其次,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种理智,即使学生犯了大错,老师说话也不要过头;而是要冷静,转移或化解一下自己心中的怒火。当学生觉得“暴风雨”要来临的时候,老师给予的恰恰是平等的、冷静的和风细雨,甚至只是发出一个不在意的暗示信号,反倒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自我,实现教育的自我价值。

总之,教师与学生间的“无声”交流可以是眼神的交流、沉默的暗示、日志的批阅等。文学巨匠巴金老人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教师工作中的“无声胜有声”,于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无声的语言增进师生的默契吧!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临桂区茶洞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日志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华人时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9:02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扶贫日志
心声歌刊(2020年4期)2020-09-07 06:37:14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夸夸我的班主任
游学日志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