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好
邹碧华创新精神的现实意义
文/方好
我们要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践行邹碧华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让司法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努力把司法为民服务工作做细、做小、做实。
邹碧华创新精神是邹碧华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邹碧华创新精神汇聚了新时期我国司法工作的与时俱进性,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本质,丰富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内涵,推进了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邹碧华创新精神可概括为创新司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司法为民服务举措、创新法律共同体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实践证明,邹碧华创新精神更好地服务了法院工作乃至整个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为“四个全面”服务。当前,我国“四个全面”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政法系统如何更好地为“四个全面”建设服务,关系到依法治国、我国各项建设以及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大局。研究邹碧华创新精神,对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政法系统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四个全面”有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创新司法工作,才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实现,才能够完善良法善治。
——为法治中国建设增加砝码。法治中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付诸实施。邹碧华创新精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当前,法治中国建设在阔步前行,需要我们广大司法工作者深入研究、探讨和发现好的做法、经验,邹碧华创新精神就是最好见证。深入学习和研讨邹碧华创新精神,将起到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增加砝码的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助力司法体制改革。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比,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冤假错案、“六难三案”等问题依然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需求力度加大,法治中国建设需要紧跟我国其他各项建设的步伐。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创新探索并付诸实践。针对法官与律师的良性沟通、司法机关的人才流失、细节上的司法服务等问题,邹碧华创新性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成功地付诸实施,对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促进审判公正、解决“六难三案”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激活了上海试点乃至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一池春水”,在全国法院系统和律师界引起强烈反响。因此,邹碧华创新精神是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助力。
——突出新时期法院工作亮点。新时期,我国四级法院工作面临着“案多人少”的矛盾、需要化解“六难三案”问题,为满足群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需提高司法透明度,需大力加强司法新闻宣传工作,等等。邹碧华一系列创新举措,无疑为解决以上难题提供了清晰可循的路径。他撰写的《法庭上的心理学》《要件审判九步法》等书籍以及与律师良性关系发展的论述,填补了我国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之外的一些空白,充分代表了新时期法院工作的与时俱进性和为民服务的先进性,因此,深入研究邹碧华创新精神,对诠释新时期法院工作的亮点,提升法院的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在司法的轨道内创新。邹碧华创新精神说到底是在司法轨道内坚持科学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也就是说,邹碧华创新精神是以司法工作为底线,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司法工作服务。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邹碧华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把法院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坚持司法服务创新。其一,司法服务理念与时俱进。邹碧华创新精神融入了很多的司法服务理念,这为我们今后的司法工作提供了很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如探索并开发一系列服务司法的软件,如何实现法官和律师的良性沟通,如何更好地为律师诉讼服务、减少当事人和律师“跑断腿、磨破嘴”现象的出现,又如青年干警如何正确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邹碧华对这些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和讲解,得到了广大干警、律师,特别是青年干警的拥护和支持,减少了法院人才流失的量,提高了司法为民的质。其二,在做细、做小、做实上下功夫。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更高,要求更严。法院工作在做细、做小、做实上还存在各种不足,如“六难三案”问题在一些法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诉讼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的机制和体制还需完善、服务接待上还需提高司法礼仪水平等。因此,我们要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践行邹碧华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让司法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努力把司法为民服务工作做细、做小、做实。
——为法院工作服务。邹碧华创新精神最大的实质、益处是为法院工作服务。如《要件审判九步法》一书中,对案件的审理,层层进行剖析,“固定权利请求—识别权利请求基础规范—识别抗辩权基础—分析基础规范构成要件—诉讼主张的完备性—争点整理—要件事实的证明—要件事实的认定—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共分九步,每一步又细分为目标、方法、流程、适用以及研析、再询问,让案件的审理思路清晰、程序规范、事实明显,最后还列出含有权利基础、构成要件、诉讼主张、争点确定等要点的表格,做到最终判决公正、清晰明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化、程序化的审判流程,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率,建议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广实施。针对诉讼服务中心的接待问题,在当事人接待的座位之间设立隔板,以确保当事人诉讼的私密性。利用心理学知识,化解当事人的脾气和“看法”,让接待和庭审工作变得有序、和谐。在法院管理上,邹碧华提出了管理的精细化、量化,以此提高法院工作的执行力,讲究管理艺术和技巧等。
——将学习邹碧华精神与“三严三实”结合起来。“三严三实”是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法院干警,要深学笃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学习邹碧华同志忠于审判事业,严以修身的精神;学习他二十六年如一日,在审判岗位上严以用权的精神;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严以律己的精神;学习他谋事实、推司改实、做人实的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学习邹碧华创新精神,如召开座谈会,学习《要件审判九步法》《法庭上的心理学》及其系列讲座并撰写学习心得,开展“学习邹碧华,奉献在岗位”、“青年干警的价值观”等主题演讲比赛。深入研究和探讨邹碧华精神,进一步拓宽、拓深他的精神内涵和实质,创新法院工作,将一些法院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广,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营造全国法院系统“创先争优”的深厚氛围,为促进司法体制改革、法院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谨慎地创新。法院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各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不能“任性”创新、随意创新,要科学、谨慎地创新,要围绕着一切为法院工作创新。坚持创新的为民性、正确性和法院工作的适宜性。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中,应围绕方便当事人诉讼,营造尊重当事人、人性化的诉讼环境开展创新,如架设专线,与公安机关建立户籍信息快速查询机制;在审判工作中,应围绕尊重律师、维护法官和律师的良好关系进行创新,等等。
——坚持司法为民理念进行创新。
仅有环境上的创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立案难问题。因此,广大干警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进行创新。在司法理念上,就改变工作作风进行创新,如彻底贯彻立案登记制,为法院改革创造活力。如2009年一对老夫妻带着被查出患急性白血病的孙子来到法院,要以5岁孙子小铭的名义起诉其亲生父母,索要抚养费。当时,上海没有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案例,因此法院迟迟没有立案。时任长宁法院院长的邹碧华得知后,带着立案庭和少年庭的法官们认真研究法律依据,决定立案,开沪上未成年人告父母案立案先河。
——以法院工作和改革为导向进行创新。法院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很多岗位工作需要融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特别是法院管理者、一线工作的干警,更需要学习并融合这些知识,提高办案、办事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法院工作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要多学习邹碧华创新精神,从中汲取更多知识,举一反三,拓展他的创新精神。如对如何解决“六难三案”问题、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在提高干警的薪酬福利、稳定法院人才队伍等方面,想点子、谋发展,深入调研,形成成果并付诸实施,为法院工作和改革注入活力。
——继承和发扬创新精神,引领司法风尚。其一,加强创新,以点带面,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对制度的创新,科学推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审判经验。如建立改革的效果评估制度,通过对改革任务的动态跟踪、效果评估及信息反馈,及时发现、解决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邹碧华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和裁判文书“八个一致”总结成果的经验;学习他针对审判流程管理上的问题,组织人员自行研发均衡结案软件系统,推行庭前评议制度和“5S”效率管理试点,设定9种庭室管理工具,完善流程节点的监督管控经验;建立并不断完善干警的职业保障制度,加强对干警的物质和精神关怀,留住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法院工作队伍,等等。对这些成功做法,在全国法院系统内加以推广,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科学有序发展,让法治中国的根基更牢固。其二,坚持在细、小、实上下功夫。立足法院,做足做好法院文章。如更好地为当事人、律师服务,形成持续、友好的当事人与干警、律师与法官的沟通机制;多听民声,多了解基层法庭工作的得与失,等等,进而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学习邹碧华给上访户写新年贺卡的做法:每份贺卡的慰问信内容都不一样,表现了对上访户的真诚沟通和慰问,做到以诚感人,化解矛盾。尝试法院与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办法治栏目,让法治的春风沐浴到千家万户。找到司法为民的最大公约数,为法院工作增加亮点。
——创新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破解当前审判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上滞后的难题,为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贡献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四级法院在“三大平台”建设、案件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一些细节的服务工作中仍存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如邹碧华组织人员自行研发均衡结案软件系统、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体现了法院信息化工作的与时俱进,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实施。
——关心干警的身心健康。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审判机关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案多人少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在干警的身心健康方面增加关怀。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干警的身心健康。如定期组织所有干警进行体检,开展文艺汇演活动,成立法院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邀请医疗相关专家为干警作预防易发多发疾病的专题讲座,特别是有关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急救的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干警如何疏导不良情绪、缓解疲劳和压力,保持阳光心态,积极乐观地工作和生活;有条件的法院应设立食堂、宿舍,解决干警值班期间的食宿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