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君楼 特约记者 郑勇
淮阳县:凝心聚力襄扶贫结硕果
本刊记者李君楼特约记者郑勇
河南省淮阳县于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5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13年、2014年,该县连续两年夺得周口市“小康杯”竞赛先进县;在河南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组织的年度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2012年度荣获全省A类县、2013年度荣获全省B类县第一名。
严格操作程序,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014年5月开始至年底,在县、乡、村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高、低、无”(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县25%以上,行政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识别标准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户识别标准,对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全县新识别贫困村145个,贫困户36413户,贫困人口143352人,彻底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1年以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大力开展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不断帮助贫困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5年来,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全县共有14.3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年底的20.68%下降到2015年年底的6.9%。
突出工作重点,专项扶贫扎实有效。5年来,该县共投入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亿元,各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整村推进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以来,全县对127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投入资金5768万元,修建村内道路315.68公里,解决了32.09万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并催生了一批亮点村和示范村。二是到户增收扶贫、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等项目管理规范,扶贫效益明显。全县共实施到户增收项目70个,投入资金1765万元,项目覆盖3780户,受益人数14200人,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2项,投入资金835万元,扶持贫困村22个,扶持贫困户1900多户,辐射带动4600多户,受益贫困群众1.95万人;实施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项目18个,投入资金814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村58个,带动贫困户5400多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被扶持企业直接帮扶资金和捐助物资折款近600万元。三是金融扶贫顺利开展。2011年至今,全县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00多万元,累计兑付贴息资金200多万元,扶持种植业30个,养殖业30个,加工业45个,扶持贫困户1100多个,户均增收1200多元。四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全县围绕提升贫困人口新成长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投入“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23.45万元,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9万人次。
各方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深入推进。2011年以来,中直、省、市共向该县派出定点单位21个,派出帮扶队员33人,为该县引进项目资金2648.01万元,组织捐款捐物折款180多万元。2015年9月14日,县委召开驻村工作会议,向全县121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完善了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
强化政策支持,行业扶贫不断加强。教育、交通、民政等行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各行业的业务职能,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和办法,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倾斜。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县行业部门投入扶贫资金达7.3亿元,其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42亿元,新修水泥路626公里,使贫困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5%以上;安全饮水项目投入资金2.3亿元,修建供水厂11座,解决了41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100%;贫困村电力保障达到了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