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冯春久 通讯员 曹国宏 金玉刚
夯实农村稳定发展的基层基础——方城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蹄疾步稳
本刊记者冯春久通讯员曹国宏金玉刚
乡村治,百姓安。
基层基础工作很关键,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惠民政策,最终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党的形象也要靠基层体现出来。
2015年12月4日上午,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专门赶到方城县博望镇前荒村调研黄金梨种植。
前荒村村民高金友家的3亩多梨园成了观摩点,将近70岁的他忙得不亦乐乎,一遍遍地回答大家的提问,从种植技术、品种特色到销售收入,无所不知。旁边的“土专家”胡士林说:“别看他这会儿眉开眼笑的,几年前,要不是俺村党支部书记徐运芝拦住,他这梨园早没了。六七十岁的年纪了,上哪儿能一年挣六七万块啊!”
原来,当初村里组织村民种植黄金梨,因为技术、市场等情况还不熟悉,黄金梨的种植效益并不被人看好,还没种几年,大多村民都开始砍树。村党支部书记徐运芝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就一家一家地做工作,能拦住的就拦住,看到那些偷偷砍掉的,她的泪水就禁不住往外流。好几次,她自己偷偷跑到梨园里嚎啕大哭。
高金友家这块地原来种的是4亩黄金梨,刚砍了一行梨树时,幸好被徐运芝拦住了,保留下来了3亩多,现在每亩梨树能挣2万元。胡士林说:“俺们都是党员,或者是村民小组长,看到徐支书这样为老百姓操心,我们就带头支持她,坚持没砍梨树。徐支书领着我们一点一点地干,现在全村种植黄金梨2500亩,挂果的梨园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
听了大家的述说,正在调研的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动情地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前荒村党支部书记徐运芝以实际成效树起了团结干事、真心为民形象。事实说明,我们一定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方城县委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做到党建引领,发展开路,稳定保障,治理完善,全面小康。创新开展“党建+”,着眼于“县域发展从党建破题,“党建+”促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完善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蹄疾步稳,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方城县县委书记褚清黎认为,做好基层工作,人是决定性因素,抓住人就抓住本了。人是本,事是标;人是纲,事是目,事是靠人去做的。抓人是抓战略的,抓事是抓战术的。一切事情人在先,事在后,人是事的前置。作为基层领导,抓基层党建,抓基层组织,就要抓人。抓人就要抓关键的少数人,抓党员中的少数的人,抓群众关注的人,抓和群众密切联系的人,抓能够带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在农村基层,就要抓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员中的这种领头雁、带头人。他说:“解决和改善民生,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问题,绝对不是中央,也不是省里,就是下边基层的责任。作为县委书记,必须抓到最基层,抓到基础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这些干部。通过他们的素质提高、形象提升和为老百姓办事来落实上级政策,真正体现出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切。”
方城辖17个乡镇(街道办),557个行政村,人口120万。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464个,党员35844名,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党员大县。
从2014年3月任县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褚清黎亲自给村支部书记上了6次党课:围绕“我是谁、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四句话,重点解决基层干部的群众观点问题;围绕“我当支书为什么、当了支书干什么、村民都在想什么、我为村民留什么、村民为我评什么”五句话,重点解决支部书记和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怎样干事、干什么事的问题;围绕“当前形势怎么判、县域发展怎么办、基层党建怎么抓、今后工作怎么干”四句话,重点解决了干点啥、怎样干的问题,把村里、乡里、县里的发展思路贯通起来;围绕“严明纪律守规矩,坚守责任讲担当,争当践行‘三严三实’的‘四有’好干部”,重点解决村支部书记如何廉洁从政的问题;在优秀共产党员徐运芝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提出了开展“五比五看”(比党建,看“四项机制”成效是否明显、党员教育管理是否规范;比团结,看党组织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模范带头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比形象,看是否务实为民,是否清正廉洁;比发展,看思路是否清晰、产业是否明晰、民生是否改善;比稳定,看大局是否和谐、民风是否转变),着力解决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忠诚干净担当问题。
6次党课,持续给力。一点点发酵膨胀,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层面,强调了“班子在带、队伍在管、党员在教育、群众在教化”的重要性;一次次的孕育培育,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体系的构架逐渐凸显出来。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荣与辱、兴与衰、好与坏、稳与乱、腐与廉、发展的快与慢,都系于一个地方的基层组织,尤其是党组织的负责人。其言行、举止、工作都事关本地的发展,事关本地的稳定,事关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作为党组织一把手,一定要切实引领大家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方城县委一直把“政治清醒、思路清晰、作风务实、为人低调、敬畏守规”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效率的领导班子。
事实也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方城县基层党组织逐渐形成共识:凝心聚力,组织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干实事,带动每个“细胞”都行动起来,竭力解决好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树立起组织的威信,赢得党员群众对组织的认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基层党组织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各方面的不断成长,核心动力基本形成,进入正常运转状态,组织威信和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工作思路和发展局面不断打开。方城县委开始解决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功能,主要是帮助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通过发展给党员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辛庄岭村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处、拐河镇区东北2公里处,四面山岭环绕,南边是七峰山,东北是老青山,西边是辛庄岭。全村村域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1443亩,荒岗坡地820亩。辛庄岭的村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里。
山岭,曾经是该村发展的包袱。一个“辛”字,饱含着辛庄岭人生活与生存的辛苦、辛酸和艰辛。原来这里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偏僻荒凉、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的山区贫困村,当地人无奈地称这里的土地为“刺芽盖”,称辛庄岭村为“光棍村”“烂摊子村”。1998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
山岭,如今却成了该村发展的聚宝盆。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好了,村容村貌变美了,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了,大家就把“辛庄岭”改成“新庄岭”了。一个“新”字,又透露着辛庄岭的新容、新貌和新生活。在县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通过10多年的艰苦不懈努力,完善设施,发展产业,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面貌,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华丽转身,实现了从辛庄岭到新庄岭的美丽蝶变。2014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目前,该村已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卫生村。
事实证明,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后,其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的功能就会得到极大提升。一是更能谋划在前、行动在先,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最终实现发展居上;二是更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地域、人脉等资源,通过党群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丰富为民服务的内涵,整合优势资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快速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三是更能主动发现和有效回应群众需求,以创新性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纷争和困难问题,使群众真心把身边的基层党组织看做党的化身,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赵河镇泥岗村2398口人,辖东泥岗、西泥岗两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7名。2014年4月以来,泥岗村开始大力进行村庄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作为一名20多年的老支书,张发聚最大的感受就是:事儿有两种,群众愿意的和群众不愿意的,干哪一种,是个信念、立场问题。群众愿意的事,能不能干好,要看你怎么干,这是个思路、方法问题。怎么把群众愿意的事干好,这才是头等大事,村党支部必须冲锋在前,想群众所想,带领大家一道共同奋进。
他说,人居环境整治就是群众非常愿意的事。面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柴草乱垛、道路坑洼、臭气熏人的环境,各家各户都想改变却没有能力改变。镇里组织村支书去洛阳孟津参观学习之后,经过反复思考,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决定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大家一起讨论,很快炒热了思想,都认为这件事难是难,但势在必行、值得一干,是件很迫切又利长远的大事、好事。
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各家各户很快行动起来,原来在院墙、路边乱堆的砖头瓦块一块一块摆放成摞儿,在沟边、房后随便丢弃的杂物,该清理的清理,有价值的分类放好。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租用了6台挖掘机,购买了两辆垃圾清运车,组织专业工作队90人,分成6个组,对空场儿、粪坑、水坑、臭水沟集中开挖平整,短时间内清理垃圾500多方,卫生死角60多处。为确保垃圾有处倒、日产日清,又在村东和村西各建垃圾填埋场一个,沿路修建垃圾池30个,放置垃圾桶200个,聘请4名本村村民作为专职垃圾清运工,通过“村民拿一点、村里筹一点、镇里补一点”的办法,落实他们的劳务报酬,形成垃圾清理长效机制。现在,全村还在主干道上建造了绿化带,种上了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10多种树木,统一安装了护栏,同时修建了6个花坛,绿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全村规矩、整洁,充满生机。
基层组织建设不是一阵子工程,也不是面子工程,褚清黎认为,就一个县来说,新常态下,党组织把这个县域交给县委书记,其职责应该是“讲政治把方向,善谋略精战术,用干部激活力,抓党建促治理,重统筹善协调,严规矩引风尚”,尤其是抓党建促治理,县委书记必须大抓特抓。如何抓?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孕育和成长以后,就需要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模式化,既能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在社会上增强示范性和影响力。就方城县来说,主要是在建章立制上大做文章,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村党建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把健全农村党建工作推进机制,作为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建立完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创建标准,把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落脚点定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实现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根据“突出重点、量化透明、可考可比、责任到人”的原则,将目标纵向分解到各基层组织、各相关责任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责任网络。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乡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健全落实党建工作例会制度、述职制度和点评制度。强化责任制落实,县委与乡镇党委签订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书,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并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班子年度总评。优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相扣、整体提高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全县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严格标准,严格程序,把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人推选到村干部岗位上。目前,全县2200多名村干部中,90%以上达到了“双强”标准。研究出台了《关于对村级干部实行绩效考评的意见》,对在职村支书实行结构工资制,即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根据年度考评结果,对位居前20%的村支部书记,每人奖励2000元,激发村支部书记工作激情。坚持开展“标兵农村党支部书记”评选争创活动,对评选出的标兵村支部书记,每月增发奖励津贴400元,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已先后有80人次享受这一待遇。对在标兵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连续任职满5年的,落实副科级待遇,列席乡镇班子会议,并在“两代表一委员”推举中优先考虑。
三是推行“细胞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首先,健全农村党员素质提升机制。利用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定期对农村“两委”主职进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和领导艺术。其次,健全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机制。全县农村新设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农产品推介、科技推广、经济合作组织等岗位20多个,全部由无职党员担任主管领导,使全县70%以上的无职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平台。第三,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党员救助帮扶机制的意见》,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对年龄在60岁以上、党龄在10年以上,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村老党员,长期患病、无固定收入、没有自救能力的城镇困难党员,因灾因病致贫或由其他特殊情况造成无力自救的特困党员进行重点救助帮扶,累计发放党员帮扶救助资金26.1万元。
四是强化“阵地工程”,提升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采取“项目支撑,部门援助,市场运作,以奖代补”的办法,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战系统“民族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政法系统“平安村”建设相结合,与人口计生系统建设规范化计生指导站相结合,与供销系统“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相结合,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分三批建成了201个融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宣传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村民公共服务中心。这一创新模式,得到了南阳市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五是统筹城乡资源,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联促互动。坚持以“两联两促”活动为抓手,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明确每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联系一个村(社区)党支部,县直机关党员参加一个村(社区)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每年至少帮助所联系村(社区)解决两个发展难题。目前,全县51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97个县直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3500名城乡党员“结对拉手”。同时,还坚持在外出务工创业党组织中开展“为驻地做贡献,为家乡添光彩”活动,注重发挥在外党员联系广泛、信息渠道多的优势,积极实施“金桥反哺”计划。近年来,通过外建党组织和在外务工党员,共为家乡引资2亿多元,捐赠物资100多万元,救助贫困人口48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次,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方城县委从实际出发,帮助基层党组织扬威立信,切实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打通最后一百米,服务最远一家人,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了基层党组织周围,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工作要抓在根本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方城县委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建,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人,强化他们当好“领头雁”的定力,让他们带飞基层党员这个关键群体,带出基层群众发展致富的内动力,凝聚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形成了同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张力,彰显出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县级党委的执政能力。
这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县委一班人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敬畏百姓、赢得民心奉为圭臬,深根扎在农村农民,厚植农业发展沃土,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做基础工作,甘抓未成之事,默默做着为群众打基础管长远的系统工作,体现出县委、县政府久久为功的战略思维。
方城县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摒弃“只唯上不唯下”、一心想着引起“上头注意”的短视理念,以基层稳、基础牢、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为政绩追求,定能推演出“党建+”的大数据。
河南省委政研室王民选
点评
安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