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家立德箴言

2016-04-02 02:53刘子晨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治家大寨子弟

刘子晨

曾国藩治家立德箴言

刘子晨

曾国藩毕生勤于政事,清正廉洁。他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使其世代子孙从中受益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曾国藩虽位极人臣,但做事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人对事都极其认真,尤其是他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是如此,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

考察回来之后,郭凤莲对村党支部进行了新老交替改选。大寨新党支部确定了“发展商品经济、非农兴村”的思路。1992年,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成立,郭凤莲出任总经理。

大寨羊毛衫厂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第一家企业,之后又建了大寨制衣公司、水泥厂、酒厂、农牧公司、旅游公司以及核桃露厂等。在这17年中,这些企业发展有好有坏,但总体来说,大寨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大寨年产值达到3亿元,人均收入1万多元,经济收入比1980年增长1400多倍,人均收入增长54倍,上缴国家税金1791.4万元。

郭凤莲表示,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从2005年开始进入了回报期,近年来每年能够向大寨村委会上缴纯利润500万元,用于改善村民的社会福利。

大寨村民享受的社会福利让邻村人颇为羡慕。1993年,郭凤莲就向大寨村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从每人每月40元起步到2008年已经涨到60~69岁每人每月200元,70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大寨村每年在这一项上支付24万元。

大寨村在1998年、2003年和2009年分三次新建了近100户住宅,村民只需要支付相当于房屋总价的三分之一就可以搬入新居,集体补贴三分之二,总补贴金额达1000万元。

此外,大寨实行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免费教育,对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每年800~1000元的奖学金;除去国家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之外,大寨村委还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大病现金补助。

大寨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和周边村民的就业。大寨村基本上没有闲人,有近200人从事个体旅游业,每户年平均收入2万多元。而在大寨的工业企业中,周边村民占大多数。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大寨陆陆续续将480亩不便于机械耕种及土壤土质不太好的土地退耕还林,现在大寨可以耕种的土地只有510亩,人均不到1亩,主要用来种植玉米、杂粮和豆类。

曾经为大寨带来无限风光和荣耀的农业已经在大寨的经济总收入中变得微不足道,只占0.3%。工业所占比重超过40%,每年到大寨旅游的人数将近30万人,给大寨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占总收入近40%。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对子弟也要求极严,认为家族兴旺不在积银两、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并谆谆加以教诲,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家书》中有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归纳起来,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勤。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亲自下厨、纺织,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

孝。“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俭。曾国藩位至宰辅,但生活俭朴,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他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仁。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他要求子弟日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恒。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谦。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在对子弟的为人教育中,他多次强调主敬恕。他说:“作人之道,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二语,“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曾国藩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宁穷不贪腐,为身边人立下规矩,保持清廉,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

认真体味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笔者油然而生敬佩,深深感受到其在修身立德治家方面的严谨家风。在千百年的传承中,还有像《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都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劝诫家人修心正身,勤俭持家,明廉知耻。这些经典的家规家训成为后人立身行事的道德典范,也是当今我们倡导“家风正、政风清”的一面镜子。

猜你喜欢
治家大寨子弟
江东子弟多才俊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探春治家新论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布衣宰相”之父 范仲淹节俭治家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过去的苹果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