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不刹,“造城运动”难止!

2016-04-02 01:55:11何勇海
21世纪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城新区城镇化

文/何勇海

土地财政不刹,“造城运动”难止!

文/何勇海

背景:“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这些规划能容纳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谁来住?(7月14日《新闻晨报》转新华社报道)

是啊,规划人口达34亿的新城谁来住?这是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最大问题。近年来,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抛出来了。时有报道反映,在城镇化大潮下,不少城市修建的新城新区,往往“只见楼盘不见人”“只看见有人施工,没看到有人入住”。即使已交付使用的新城新区,普遍出现入住率奇低的现象,加之没有足够的商业配套措施,显得异常安静冷清,到了夜晚灯光稀少,住户害怕得都不敢出门,这类新城新区常被人们称之为“空城”或“鬼城”。

新城新区要想具有城市或城镇的本质,那就要追求人群的聚集。没有人群聚集,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应对、化解新城新区无人住的尴尬,不少地方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抢人”。或者撤村并居,让农民出让土地,把农民“赶进城”“赶上楼”;或者以政府补贴等方式忽悠农民到新城新区买房,吸引打工者返乡买房,当作去库存的“接盘侠”。可是,不少中小城市与城镇没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就没有一定规模的就业,“抢人”并不容易。

即使“抢”到部分人又怎样?人口是自由流动的,哪里机会多就流往哪里,新城新区的人来了又去,空有户口留在那里。大城市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与商业机会,不要相信大城市有人口溢出到中小城镇的新城新区。所以,正在规划或正在建设新城新区的地方,当务之急应是调整规划、停止建设或缩小建设范围,对井喷而失序的新城建设予以反思。新城新区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求大,三四线城市更应谨慎造城,以免劳民伤财,遗祸子孙后代。

关键还要叫停土地财政——几乎完全依靠出让土地创造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大造新城新区的背后,除响应号召,急速推进城镇化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便是“搭便车”:以地生财。新城新区规划得越大,土地卖得越多,财政收入就越可观。于是,哪怕没有必要搞新城新区建设,也要像“摊大饼”一样推开,甚至寅吃卯粮、竭泽而渔,根本不考虑新城新区有没有居民入住,有没有商家、企业入驻。可以说,土地财政不刹,“造城运动”难止。

为防止可建不可建的新城新区一拥而上,还应在一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小城镇的新城新区建设,统一规划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至少要由省一级控制该省新城新区总量。在审批时,哪怕是大城市的新城新区建设,也要根据具体条件比如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等来进行,禁止求新、贪大、求洋,禁止不计成本、举债造城,禁止大拆大建。在新城新区数量众多,已形成庞大体系的当下,县级城市更应严把审批关,尽量不搞新城新区。

猜你喜欢
新城新区城镇化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经济与管理(2022年3期)2022-05-20 10:38:10
珠江新城夜璀璨
岭南音乐(2020年1期)2020-03-12 12:43:30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42
雄安新区的期许
商周刊(2017年10期)2017-08-23 13:30:41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 03:36:25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新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52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宁波三门湾新区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5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