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提升课堂效率

2016-04-01 09:28宋法杰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论设置环节

宋法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高考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的“单边活动”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全员参与的“合作互助,主动探究,发展思维,构建体系,提升方法”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的作用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化为设计教学环节、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而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堂的主人,是知识学习和规律提升的亲历者、探索者、合作者、辨析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就显的尤为重要,我们只有科学设计学生“讨论”环节的问题设置、方法指导、结果辨析等,为学生创设连续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连续足够的小组合作时间,并让学生展示逻辑清晰符合规律的讨论结果,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效率、聚焦思维培养的目的。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对讨论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第一,讨论环节的安排时机要科学合理,切忌随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展示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手段。因此,讨论环节何时设置、讨论时机如何把握成为影响讨论效果和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需求科学合理的安排讨论环节,切忌“为讨论而讨论”“为气氛热烈而讨论”的随意安排。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下列情况下安排讨论环节,可增强讨论的实效性、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一是知识难度较大、逻辑性强,影响学生理解、拓展和内化时,安排学生合作、讨论,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对知识的内涵、外延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辨析,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識、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二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灵活性大、方法多样、繁简不一时,安排学生就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合作讨论,引发每一个同学的思考,运用头脑风暴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方法入手,提升每一个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解决问题时遇到情景较新、环节较多、考查知识综合性强,较多同学感觉到困难较大时,安排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讨论问题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有内在的逻辑性和适度的拓展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安排学生讨论时,为提高讨论的效率和针对性,教师必须合理设置讨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清楚要讨论什么、从哪里入手、可能用到哪些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路径可能有哪些、最终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并要求教师能预期学生能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哪些方面的拓展。具体而言,讨论问题的设置一是要清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执行,切忌问题既“大”又“空”,不知所云。例如“请同学们讨论该题中求解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法有哪几种?”“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减小该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等,讨论问题要有清晰的“边界”设置,让学生的讨论有的放矢,不要漫无目的;二是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力争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权、都有积极性,避免出现小组内的“一言堂”,变大的满堂灌为小的满堂灌,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成为事实上的为讨论而讨论;三是要结论清晰、有拓展性,避免就题论题、缺乏推广价值的结论,更甚是出现相矛盾或相悖的结论都有一定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不仅达不到讨论的价值,更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讨论流程要合理的设计,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收获和提高。根据设置的讨论问题,先让学生个人思考,从个人的角度提出见解或困惑或灵感,然后带着个人的想法参与小组讨论。讨论的环节设置为个人发言、问题讨论、得出结论、代表展示、集中拓展。小组内个人发言时从基础最为薄弱的同学开始,可以谈困惑、可以谈见解,充分展示个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困惑;问题讨论环节就个人发言时展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辨析,扶贫帮弱,共同提高;得出结论环节是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得到大家认可和理解的问题解决方案;代表展示环节是从组内选择代表就组内得出的结论进行清晰明确、科学逻辑的进行表述、展示,为结论的进一步拓展和展开小组间的讨论提供依据。

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加强对讨论环节的思维设计,从时机把握、问题设置、流程设计等角度入手,从提高讨论环节的思维有效性、给个学生的思维深度着眼,才能真正让讨论有价值、有效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思维效度和效率。以上是个人几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结论设置环节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结论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