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茹
一、前言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由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构成,其中,意向活动(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注意、情绪、意志,还有人生观、世界观等)表明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们的意愿所向,称为对待活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动力机制。特殊儿童有感知缺陷,抽象概括能力差,意向活动在心理活动中起的主导、关键、第一位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认识事物的需要或兴趣,有了“我想做”、“我要做”的动机时,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与思维。要想使特殊儿童的整个心理活动处于激发状态,关键应激发其动力性,让意向活动发动、发展起来。世界许多国家有关专家谈到了特殊教育十个要注意的方面。第一是“发展特殊儿童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第二是“形成特殊儿童的情感”。放在首位的两点,强调了意向活动这一动力机制的重要。特殊教育中意向活动的动力性激发,既难又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
三、教学实施
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部分儿童在常规教学与蒙氏教学课中的表现。
1—3月份运用常规教学手法主题教学,4—6月份运用蒙氏教学,随机对六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课堂行为记录,记录时长各为20节课,每节课40分钟。据观察、统计,蒙氏教学能够减少儿童在课上的问题行为。
四、六名孤独症儿童的评估
进入机构前,对每个儿童的能力进行教育评估,即初次评估,以评估为基础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该机构采用的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制定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行)》。该评估涉及以下八个领域: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認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每个领域又分为若干项目。教师以临床观察和现场测评的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得出儿童在哪方面不能完成,存在问题,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老师上课内容的参考,也是制定个别化训练的依据,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评估,一般间隔时间为3个月。
五、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个案在机构中训练的6个月中,共计评估3次,前三个月的进步幅度是依据第一次评估与第二次评估得出的,后三个月进步幅度是依据第二次评估结果与最后一次评估得出的,前后进步幅度对比如下。
进步幅度的大小只说明进步的快慢,不受儿童在校训练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该教学实验结果是有效的。进步幅度越大说明儿童进步越快,教学方法及手段越有效。根据对比结果,发现蒙氏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
(二)分析
1.教育干预机构的模式
唐山康复教育中心隶属于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是国办非营利性的机构。其中,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班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特殊教育训练,采用集体课和一对一个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亲子同训的教学模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2.六名孤独症儿童所在班级教学内容
六名孤独症儿童所在班级按照评估结果分班,教学内容涉及蒙氏教学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
3.关于如何诱发孤独症儿童学习动机方法的探讨
一是利用丰富的蒙氏教具刺激兴趣点发生。
蒙氏教具非常丰富,其中感官教育有色板、触觉板、重量板、温觉板、味觉瓶、嗅觉筒、音筒等20多件;数学教育有数棒、数数棒、分数小人、纺锤棒与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等40多件;语言、科学教育有双字母砂版、活动字母箱、拼音结构练习、动物拼图嵌板、植物拼图嵌板等等20多件;日常教育中有二指抓、三只抓、扫地组、舀物组、衣物架等等20多件。教学实践证实教具本身对于孤独症儿童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刺激儿童产生兴趣。
二是合理运用教学法。
教学法的选择运用要依据学生教育诊断的结果、IEP教育计划中的目标与教学建议、学生的学习特性与能力诊断、学生学习态度诊断评量。常用的教学法有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工作分析、直接教学法、四段教学法。合理运用一些教学法也能有效诱发儿童学习动机。
三是提供环境支持。
我们在进行康复教学的工作中,应该给孤独症儿童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场景,尽可能和谐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场景选择与布置。
四是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在康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儿童亲自参与,亲自去做。玛丽娅·蒙台梭利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里我们可以借鉴蒙氏教学理念。
五是教学内容设计。
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上学作准备, 而是为孩子将来的生活作准备。因此,教学内容应以生活为核心,以生态为导向的教学主要是: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适用性学科、休闲、娱乐、工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