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高考改革形势下的教学改进措施

2016-04-01 09:28赵刚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外文本传统

赵刚

一、教学内容:整合课内,拓展课外,突出传统,不离现实

(一)课内教学内容要稳扎稳打,进度要放缓

特别要强调整合后课文的质量。教师编订文本就是一个自我再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忍痛割爱,砍掉一些,而去选择具有范例性的文本,并将这种范例性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文本的整体抑或局部都要与课标、课外拓展的知识点紧密相连。另外,文本在单元中的横向联系也要强调,更要有整体架构的意识。

(二)课外教学内容则不妨实一点,活一点

现在到处都在提倡海量阅读,各种媒体的碎片阅读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忽视文章的质量。我们应当选择具有人文关怀的文章,不选不痛不痒的心灵鸡汤。选择的文章同时需要与课内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课内,拓展课外。既然追求量,那就必须有时间限制,师生可以尝试速读训练和限时读书笔记等方法。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润泽中国人五千年的甘露,中高考中增加分值和难度是不用猜想的趋势

随着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文言文的被抛弃,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被铲除了。乃至现在大学中文专业的本科生水平不及前清的六岁蒙童。现代人想打通这隔绝久远的脉络,我认为有一条路可以尝试——恢复传统读书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后文详细叙述。从思路上说,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而不是生硬地背诵几篇古诗词文。通过多种手段的启发和展示,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甚至热爱,从而最终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四)立足现实,增加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语文元素

一味复古和一味追求新潮都会走入极端的歧途,因此适时地加入现代语言元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首先喜欢你这个新鲜但不肤浅,端庄但不古板的老师,应该是将学生带进浩如烟海的语文世界的有效途径。可以尝试建立微信群,定期向学生推送经典文章,学习方法,甚至布置完作文后,在群里传一篇自己亲自创作的文章,让学生体验到老师与他们一起创作的快乐。

如果以上目标都实现了,那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提高,这个时候再提应试的方法问题,显得不那么合时宜。但方向性的、概念性的指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不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谨记不去刻意追求片面性的技术、技巧即可。

二、教学方法:突出诵读,回归语文的音乐性;强调写作,输出语文的实用性

教无定法,道法自然,强调教师的个性化讲课方式。去粗取精,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教法结合。知识讲透彻,学生喜欢上,课后收获多就是好课堂。

(一)首先恢复传统的读、诵、吟的读书方法,让汉语作为音乐性语言,立体性语言出现

例如,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两分钟的时间带学生大声吟诵传统文化经典,做到一日一诵。再利用讲读课、阅读课的时间进行经典的讲解,一周一清。这样练习一个月就可以脱手让学生进行诵并讲解的工作。另外要有所侧重,经学部分强调理解,诗歌强调成诵。且经学的讲解要贯穿吟诵的始终,包括格律诗。儒家这一支可以作为主流,也适当增加如道家、佛家等经典篇目。因为文的吟诵难度较大,故可以先从音乐性较强的格律诗入手,分文体循序渐进。

(二)常规的大作文练习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

学习如果只进不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写作练习是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提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整合后的单元,里面的篇目经过了严格筛选,范例性特别强,作为写作的范文胜过课外的任何一种作文大全。以单元文本作为写作的范例,在教学研究领域并不是新鲜事,例如,海淀区作文序列化就可以作为作文系统、层次训练的一条思路。

(三)小作文的训练就不妨活泼一点

例如,可以将三年的应用文写作分批次地渗透进每个学期,每个学期选2-3种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其他的训练则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一切皆可入文。打下一定的基礎后可以尝试进行古诗的创作,由对联开始,由易到难,和古文的学习遥相呼应。积累的材料还可以集结成册,为学生的毕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教学评价:指向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能力

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自我评价较少。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质无疑是不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恰恰就是让学生相信自己。例如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站姿、语气、音量、神情等。做到不思考不举手,举手后不迟疑。这种自我肯定以及由此激发出的自信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任何一种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指向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

(二)他人的点评则要强调规矩、条理、客观

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营造友好、互助的氛围的习惯,不争而争,不比而比,抛却功利心,做到从容、智慧

(三)同时要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登统并及时奖励

成绩的计算可以是小分制也可以是等级制。而对于成绩较差学生,可以考虑阶段内多次考试取优的原则登统。

(四)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与家长及时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将家校双方的评价都渗透给学生,特别是任意一方的鼓励及时、毫无保留地渗透给学生,加以时日,定能使学生家校如一,不戴面具。当然不要忘记我们的原则:无论哪种评价手段,永远将做人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

以上是我对现有改革下相应对策的一些想法,思路多,方法少,目的是不再被动地一次次接受改革的洗礼,而是主动加快脚步把路多走出一点,把事多干出一点。或许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依然不是那个成绩出类拔萃的人,但他至少是一个散发着人格魅力的好人,这是我做教育最拙朴的初衷。

猜你喜欢
课外文本传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少年力斗传统
取经之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