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6-04-01 09:28张淑珍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课程

张淑珍

一、微课是什么

1.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教师把学科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通过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进行录制,制作成一种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其中的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的重点、难点或者是考试中常考到的知识点。教学环节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任务等。微课在时间和内容上――短小精炼,一般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主要围绕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在形式上――丰富有趣,主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展示出来;在使用上――机动灵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点播,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较高。所以使用微课来辅助地理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2.微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组织形式,一堂课时间为45分钟。教师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传统教学课堂内容充实、详细,学习者能学习到完整的知识体系,主张以老师教授为主,知识覆盖面比较广,但课堂缺乏灵活性,重点不易突出,对于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所学知识的情况。

微课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疑点。一道题目或者一个原理,学生借助电脑、手机等设备下载后,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的特点。

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是“点”状的,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将两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读文本,发现问题,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地将地理知识问题化。以疑激趣,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地理事物的因果关联,最后尝试表达,阐述如何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微课更倾向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和析图,解决地理问题。微课视频有别于课堂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演示。因此,在微课制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读图中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及地理要素间联系的来龙去脉,以疑激趣,利用问题思考和理解图像的内涵,渐渐形成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微课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在微课设计中,将知识设计成直观、形象、生动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种将知识与板图、PPT、视频、教师的有机结合,图、文、声并茂且多彩的课堂,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三、初中地理微课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教师必须思考自己教学的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微课程”来进一步调动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趣味性原则

地理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趣味性原则,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图文并茂、動画、音频、视频资料等多形式的教学资料,并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使得“微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以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适度分解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须合理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并将其适度分解。分解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微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等。

4.重视知识总结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由教师完成知识点的提炼总结工作的。而地理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则应充分利用微课的知识再现功能,并将其充分利用到复习课教学中。

四、微课在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1.怎样形成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特性与一生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知识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而“微课”视频时间短,教学内容有限,学习内容呈现“点状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缺乏完整性认识,由于“微课”着重讲解一两个知识点,所以很多“微课”讲解的内容是重复的,而大部分“微课”有着相似的标题,学生要学习完整知识点必须要点击和浏览全部的“微课”,造成时间的浪费。若只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是“片段”,总之“微课”过于关注“点”状的知识讲解,是不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生成整体性理解的。

2.怎样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微课是由教师事先制作好,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主动性,那老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成了难题。在微课中教师是多重角色——即是微课的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同时是学习内容的呈现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不同形式的支架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成为微课推广的关键。

3.对微课的理解和制作还存在误区

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不够理解,微课制作存在误区。制作微课的误区:有的微课只是截取了传统一节视频课例中的一段,内容发散、不聚焦、不完整;有的是“微型讲座”,完全是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知识灌输;有的是把一节课的内容高度压缩;还有的过于关注微课的制作技术,成本过高。这些理解和制作上的误区,制约了微课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亟待改进。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课程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