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2016-04-01 09:28杨爱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与学主体情感

杨爱华

在18至19世纪期间,有一批教育家也不遗余力地倡导全面的、和谐的教育。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本身能发展的力量,人们每一种能力原来就有从不活动状态变成一种充分发展的力量的倾向,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同时这种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和谐的。和谐理想也是古今中外先哲及今贤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它渐行渐近而又永无止境,是人类渴望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一种表达。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关键的、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场所,和谐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这一微观层面的实施来落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和谐教育的思想就成为“和谐教育”成败的关节点、生长点。

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它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反对无理的束缚;遵照儿童本性的发展而因势利导。我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西方的自然适应说与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论是一致的。其共同的基本精神是,自然的发展是有序的、协调的、和谐的,所以人的发展也应当是有序的、协调的、和谐的。

一、和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首先,和谐教育思想是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人或每一个学生为前提的。如前所述,历史上任何一位倡导和谐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爱人、爱学生的典范。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就必须认真把握教育人本论和学生主体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其次,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发展,就只能是平均发展或片面发展。

再次,和谐教育与个性发展在本质上也一致的。前面说过,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一回事。据此,和谐教育也必须与个性教育始终相伴随、共同来实施。在个性教育中,应当处理好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共同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没有和谐教育思想的指导,就会把个性等同于差别性甚至于个别专长、强调因材施教而忽视集体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

二、如何开展和谐教育

1.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谐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自己正确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讲究语言艺术,营造和谐氛围。善于创设情境,形成开放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註意。”高明的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的註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情境体验,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全身心活动的情境,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动情朗读,动脑思索,用心去感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自从人文主义哲学家培根喊出那句改变世界面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后,知识的力量确实无与能比。知识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对个体,尤其对学生来说,那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法宝,无论怎样强调甚至夸大知识对学生的作用都不会过分。但是我们部分教师不懂得社会是一个多维结构体,人是知、情、意、行的复杂生物体,人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但仅有知识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人除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情感世界、坚定的意志品质、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人是注定要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虽然知识对人的情感形成、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又需要情感来引领,行为需要价值观来控制和调节。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发展知识,没有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跟进,学生可能会成为知识的怪兽”,造成人生的悲剧。和谐教育思想要求不以知识的发展损害学生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与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相互和谐。

3.教与学的节奏和谐统一

首先,要追求教与学在思想上的统一。其次,要追求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教与学节奏相适应,和谐共进,教与学双方主体则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的节奏主体的教师会觉得课讲得生动有趣,得心应手;作为学的节奏主体的学生会感到听老师上课如沐春风,知识内化快,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生成上会有质的飞跃。

4.优生与学困生各展其长和谐发展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小班教學对当下的教育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不可企及的乌托邦理想。目前大多数中学的班额都在60—80人之间,每班90—100个学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这是规律。因而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情况,使自己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发展不同层次学生之所长,补不同层次学生之所短。避免学困生的日益边缘化,更要对其作好心理调适,预防学生成人后出现去“社会化”、边缘化的生存心态。

5.全面发展与天赋优势突出和谐发展

我们基础教育,不仅要为培养各种人才奠定基础,而且还肩负着弘扬民主文化,提振民族素质的义务。我们的教育不能紧盯着促进个性发展,发挥其创新能力,培养社会精英这一目标,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浮躁与功利的时代,只是一味的强调个性发展是不行的,还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努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培育出创新型人才,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

猜你喜欢
教与学主体情感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何谓“主体间性”
情感
台上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