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之我见

2016-04-01 09:28伯世新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数学

伯世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的广阔平台,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整合的方法,努力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精彩发现,激起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从而不知不觉地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教学《数一数》一课时,这是一年级小朋友上数学课的第一课,对于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引入一个游乐园的场情,学生看了就非常喜欢,加上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数数里面有些什么,是多少个,数完后,通过多媒体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展现出来。再如教学计算题时,由于题目本身存在着枯燥性,学生的兴趣自然不高,在这里我设计一些比赛形式的:如小蚂蚁搬木箱、谁先到家等。还有游戏形式的:如过独木桥,开锁等游戏,在这些练习中我再配上一些图片和音乐,如“你做对了”播放鼓掌的声音。这样学生对数数和认数有了更大的兴趣,对计算题也就不会觉得枯燥,反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整个课堂也会活跃起来,学生有意注意被唤醒,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身心愉悦,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情景体验,启发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创设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学生带到路口去进行统计,如果只通过口头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动的展示一个路口一分钟内车辆的通行情况,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的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到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生动逼真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从而轻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信息技术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而深深感动着。

三、交互合作,沟通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例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初步的探讨和思考,在课程整合中仅仅用这几种方式,甚至是单一的运用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虽然复杂,但它正如一品绿茶,一壶美酒,慢慢地散发出它独特的醇香,愿能倾心“斟酌”,真正将之魅力愈炬愈纯!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