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建明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讨问题。
【关键词】小数学;课堂教学;转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西部落后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强,广大一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社会和家长的期望也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下面谈谈我校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开展新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
1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主要是教师的教,侧重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者,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好好听讲就行了,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回答什么,按规定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是滔滔不绝,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论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协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如我在教学《克与千克》时,先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物品价格的质量,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让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创新课堂探索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好心,还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
3.1 创设情境,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如果学生不愿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数学思维训练难于进行。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用现实生活中属于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老师不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评价时一定要因人而异,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2 着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加强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还要注重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等的相互渗透和交替使用,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先从实际问题引入:同学们做操,每行20人,排成14行,共有多少同学?先由学生尝试解决。同学们分别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能否用竖式表示。从这样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自己把新的算法创造出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锤炼了思维。新课程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一个交流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严重扼杀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3 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改革组织形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好心,还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学生经过了较好的培养,就能充分发挥个人在小组中的学习潜力和管理才能。小组中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一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的数学课上,学生们根据际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水平,分别列出了不同的两个算式,教师让学生各自把自己的算式讲得明明白白,头头是道,争论非常激烈,老师又不便过早下结论,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大大改变了课堂上生硬灌输知识的局面,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友谊和谐、充满情感和乐趣的智力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自觉学习着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3.4 逐步推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就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老师高兴地点点头,示意只要让同学听明白就行。他很自豪地与学生们交换着眼神,表情中流露出对问题理解的自信。待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系统总结时,他表现很活跃,在不断吸取别人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建立起了合理的解题思路,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