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建议

2016-04-01 17:38任惠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高中生

在信息社会,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高中生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支撑下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技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媒介信息的报道者。但是媒介在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信息之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媒介信息的洪流中能否正确解读和判断各类媒介信息,去伪存真汲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

一、高中生媒介素养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为了正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笔者选择了部分南京市高中学校开展了“高中生媒介素养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于2014年9月到11月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南京市宁海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等3所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中展开。调查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71分,回收有效问卷165分,有效问卷回收率96%。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女生80人,男生85人,高一学生85人,高二学生80人。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高中生的媒介接触和选择能力,主要包括接触媒介的类别、动机及接触内容等;二是高中生的媒介认知和理解能力,包括对媒介功能和属性的认知、对媒介影响力的理解等;三是高中生媒介质疑和批判能力;四是高中生参与媒介互动以及进行媒介内容制作的能力。

二、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结果

1.高中生媒介接触和选择能力

(1)媒介接触类别:接触媒介类型较广,喜欢接触新兴媒介

为了解高中生媒介使用的类别,问卷设置了“您平时接触哪些媒介?”的调查(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媒介接触种类较多。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还是新兴的电脑(网络)、手机(网络)等新媒介都有所接触,他们不再只依靠一种媒介来获取信息,他们有了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

但是高中生对各种媒介的喜好程度并不一样,在“您平时最喜欢使用的媒介”调查中(如图2所示),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媒介,喜欢手机(网络)的学生占40.9%,喜欢电脑(网络)的学生占32.4%,而喜欢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的学生只有23.2%,广播依然不受重视,只有3.5%的学生偶尔会使用广播。

(2)媒介接触动机与接触内容:娱乐休闲比重稍大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媒介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接触倾向。调查显示,南京市高中生使用媒介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娱乐、放松自我”,占23%,18.1%的学生是为了“寻找对自己有用的学习信息”,有11.8%的学生是“了解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变化”和“了解社会舆论导向”,11.4%的学生是为了“获取新知识”,但仍有15.4%的学生接触媒介是“随便看看”和“排遣寂寞”。“比较感兴趣的媒介内容”的调查结果与“接触媒介的目的”调查结果相符合,因为学习的需要,20.1%的学生选择了“时事政治类”,22.8%的学生关注“社会万象”,30%的学生选择了“娱乐休闲”。

2.媒介认知和理解能力

(1)对媒介政治属性的认知有待提高,明确媒介的经济属性

对媒介来说,它不仅具有政治属性,还具有经济属性。我国的主流媒体绝大多数是受党和政府直接领导的,因此,我国的大众传媒特别强调其政治属性。但调查显示的结果不容乐观,在“外国资本是否可以在中国独立兴办新闻媒体”调查中,只有39.4%的学生选择“不可以”,分别有38.2%和22.4%的学生选择“可以”和“不知道”。这表明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媒介政治意识薄弱,不了解媒介的政治属性。

在“报刊、网站、电视、广播等媒介的主要利润来源”调查中,72.1%的学生知道广告收入是媒介的主要经济来源,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媒介的经济属性有明确的认识。

(2)对媒介影响力有着正确的认知,但重视程度不够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已经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很容易受媒介影响。能否认识到大众传媒会对自己生活方式、态度、价值观等产生广泛的影响,是衡量一个中学生媒介素养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您认为大众媒介影响到自己的哪些方面”的调查中,只有8.13%的学生肯定了大众传媒几乎对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9.04%的学生认为大众传媒对自己没什么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可影响自己的知识结构、观点思维、人际交流等方面(如图3所示)。

在“当媒介所呈现的观点与您自己的已有观点冲突时,您会怎么做”的调查中,选择“媒介观点仅作参考”的占67%,说明大部分高中生既不过分地依赖媒介观点,也不全盘地否定媒介,而是能够理性地看待媒介信息。选择“不接受媒体观点”的学生占12%,只有2.3%的学生选择了“相信媒介”(如图4所示)。

可以说,高中生普遍认识到大众传媒对自己较为直接的影响,但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大部分高中生在媒介面前基本能够保持独立的见解,很少被媒介“牵着鼻子走”。

3.媒介质疑和批判能力

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媒介所承载的内容并不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经过人为选择,常是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融汇、碰撞的结果。如果缺乏对媒介信息的辨别批判能力,很容易在庞杂繁芜的信息世界迷失自己。高中生对媒介信息的鉴别、质疑和批判能力,是衡量他们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1)具有一定的媒介质疑意识,但重视程度不高

在“使用媒介浏览信息、新闻时,会有意识地辨析它们的真实性吗?”的调查中,21.2%的学生“全部信息都会主观过滤”,63.7%的学生“会,但也只是想一想不会深究”,15.1%的学生认为基本真实和全部真实。从中可以看出高中生还是具有一定主观判断能力,但对信息真实性与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endprint

(2)不同类型的媒介信息质疑水平不同

具体表现为,首先,对社会新闻质疑水平亟待提高(如表1)。仅有4.3%的学生认识到媒介信息往往掺杂着政治、经济等因素,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与传统大众媒介的强势和高中生媒介素养知识的匮乏有很大关系。其次,对广告已经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有66.7%的学生认为广告存在虚假成分,没有传递真实信息,这也印证了前文所述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广告是媒介的主要利润来源,知道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会夸大商品的效果,高中生对这些虚假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

(3)对媒介意识形态的质疑程度不高

媒介素养还要求受众能对含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媒介内容,特别是新闻内容,表示一定的质疑和批判。在“你认为外国媒介传播的产品是意识形态渗透的表现吗?”的调查中,仅有21.2%的学生认识外国媒介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有一定质疑能力。但55.8%的学生虽然知道,但是认为不会渗透自己,说明学生对媒介意识形态的质疑程度不高,也印证了学生的媒介政治属性意识薄弱,对媒介深层次的影响力重视不够。

4.媒介运用和参与能力

“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媒介运用和参与能力是在认识媒介的基础上更高水平的发展。对学生参与和制作媒介信息能力的考察,是了解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方面。

(1)关注新媒体,利用网络媒介交流信息的能力较强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由传统的单向转变到新媒体的双向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媒体发布信息,通过新媒体实现个性化传播。在“曾经使用哪些媒介发布传播信息”的调查中,新兴网络媒介吸引了大部分中学生的参与(如表2),分别有47.4%和35.8%的学生曾使用电脑(网络)和手机(网络)发布信息。

在“下列网络媒介行为中,您参与了哪些?”的调查中,学生参与最多的是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表3),如QQ、MSN等,占34.02%,使用个人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发布信息的占30.8%,只有1.69%的学生从没参与过网络媒介行为。

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传统媒体,高中生媒介参与意识比较弱,更习惯于被动接受传统媒介传播的信息,而对新媒介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利用网络媒介参与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较强,善于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

(2)媒介内容制作能力比较薄弱

相对于媒介互动,具有一定的媒介制作能力是媒介参与传播能力的更高体现。在“您参与过哪些媒介内容制作”的调查中,只有28%的学生处理过数码图片,20%的学生制作过视频,25%的学生制作过个人网页,没有制作过任何媒介信息的学生有12%。总体看来,中学生在媒介内容制作上的经历是非常有限的,媒介内容制作能力比较薄弱。

(3)参与媒介信息发布时有一定道德和法律意识

网络时代,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介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能否客观地生产和传播信息取决于高中生的媒介认知情况和自身的素质。能否练就一双慧眼,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是衡量中学生媒介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

在“使用媒介(电脑、手机)发布或转发信息的时候,有考虑过信息的合法与真实性吗”的调查中,有72.5%的学生在平时发布信息的时候注意到信息的合法与真实性,但是也有27.5%的学生很少考虑甚至不会考虑发布的媒介信息的真实性。调查表明,高中生参与媒介信息发布时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三、高中生媒介素养差异性分析

除了了解高中生在媒介素养各个方面的整体状况外,从性别、年级等方面探讨了学生媒介素养的个体差异。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在媒介认知与判断、媒介质疑与判断、媒介制作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在媒介接触与选择方面的情况基本一致。

1.学生年龄与媒介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1)高二学生对媒介的政治属性认知程度高

在“外国资本是否可以在中国独立兴办新闻媒体”调查中,高二学生对媒介的政治属性认知情况高于高一学生(如表4),这表明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媒介属性的认知情况有一定提高。

(2)高二学生媒介参与和制作能力较强

在参与媒介制作的调查中,高二学生在各选项的人次明显多于高一学生(如表5)。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研,了解到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了媒介制作的相关内容,如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编辑,所以随着年级的增长,媒介制作能力有所提高。

2.性别与媒介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1)女生的媒介参与和交流程度高

高中生乐于接受新媒体,喜欢利用网络媒介参与信息交流。在学生参与的网络媒介行为的调查中,女生参与各个网络媒介的人次要多于男生(如表6)。这表明女生更善于交流,更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她们参与媒介传播的能力比男生强。

(2)男生的媒介质疑和批判意识高于女生

在对高中生媒介质疑和批判意识的调查中,男生对媒介信息的质疑和批判意识高于女生(如表7),30%的男生在浏览媒介信息时会主动思考其真实性。

四、高中媒介素养教育建议

1.在学校课程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

鉴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开设独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暂不可行,但是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相关课程中。梳理高中课程标准,语文、信息技术、英语、政治等学科涉及了媒介素养相关内容。如人教版语文必修1中《短新闻两篇》涉及到分析新闻背后的政治经济意义;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1中《多媒体信息加工》涉及到视频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在学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媒介素养教育,需要老师有较高的媒介素养,通过案例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去。

2.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除了日常教学,还可以在学生社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如DV社团、广播站、摄影社团、电影社团等。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参与新闻节目的制作、视频的制作和后期的视频处理,通过体验媒介创作与传播的过程,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此外,还可定期邀请记者、主持人等走进社团,与学生交流媒介制作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对媒介的认识。

3.在竞赛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

举办校园DV作品大赛、公益海报设计大赛、网站设计、主持人大赛等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经历确定主题、选择和加工素材、创造性整合素材,将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多媒体作品展示出来的媒介创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媒介创作的主动性与媒介制作的能力。

(任惠霞,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210037)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高中生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