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包良玉
创新警民巡防体系 打造平安建设品牌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西安区分局
本刊记者/包良玉
2010 年,牡丹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闫子忠根据30 多年的公安工作实践总结,改进运行了60 年的旧警务机制,提出了“减少层级、警力下沉、明晰事权、规范执法、提高效率、强化保障”的改革思路。在全新的警务模式实施过程中,牡丹江市公安局西安区分局结合辖区治安工作实际和本局工作实际,在该市率先建立了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综治部门为龙头、公安机关为主力、职能部门为主体、群防群治辅助力量为补充,社区、社会面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探索出一条警民协作保平安的实创新路。
牡丹江市西安区位于市区的西大门,处于“牡丹江市区西部开发”的核心部位,承担着牡丹江新区现代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建设的重任。近年来,牡丹江市公安局西安区分局根据所辖区域人口多、高新区企业多、职工多、交通发达等区位特征,在平安建设中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以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为支撑,以信息化为引领,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创新警民巡防体系中,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注重整体性组网分格匹配责任,突出社会协调联动共治,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人群管控体系;在动态开放的新形势下,全力构建点线面网相连、巡防联动对接的“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开创了现代工业产业园区社会治安管控工作的新模式,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区的平安网。牡丹江市公安局西安区分局2015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市公安机关‘春节护航’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市公安系统治安防范工作考核中连续3年位于区、县(市)局的前列。
牡丹江市公安局西安区分局在警民巡防体系建设中注重强化硬件建设,为巡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所辖区域的治安防控特点,西安区分局把原有派出所整合为警务室和4个专业警队。新成立的警务室通过“两人一组”的工作模式,设立刑事侦查、治安巡控、警务综合等4种职能队,每种职能队分别承担基层多个警种的业务职责,打破了警种界限,整合了队伍,促进了工作的协调配合和有序开展。在治安网格化建设中,根据区域特点,划定治安巡防点,合理布局,构建坚实的人力巡控网。
该局充分利用群防群治社会化力量,以两个乡镇、三个社区服务中心所辖区域为中心点,建立了7支共计730人的群防巡控队伍。其中,由民警、村警组建的三支专业巡防队共120人,由企业社区保安巡逻队、社区网格巡逻队、专业辅警巡逻队、治安积极分子(农村治安员)巡逻队组建的四支社会化巡防队共600人。积极争取包括机关干部、基层民兵、行政执法人员、企业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个体工商户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采购了700套小红帽、黄袖标、高分贝警哨等巡防装备发放给社会化巡防群治人员。社会化警民联勤联动巡防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个大型居民区的物业还专门为保安员配备了对讲机、防暴叉。同时结合辖区特点,紧紧依托7支巡防力量,采取“专、群、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群防群治,打造了小区巡视网、行业场所巡查、网警企联防网、农村防护网等4张防控网,按不同时间段,7支巡防力量有效联动,无缝对接,实现了无死角、全方位、立体化的巡控格局。
警民巡防组织的建立,促进了警民联动,成效明显。2015年6月24日21时,正在巡逻中的民警接到群众求助,邻居家老人晕倒在家中,群众的安危是民警行动的指令,两分钟后民警赶到报警人家中,在报警人处看到对面住户一位老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情况危急,不容分说,民警立即赶到老人住处,敲门无人应答,情急之下,民警和群众共同努力,迅速从窗户爬入室内,将昏迷中的老人快速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老人患有脑梗塞导致突然性晕倒,如果晚点送到医院,后果不堪设想。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已经痊愈的老人激动地拉着救助民警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在2015年8月7日凌晨1时,巡逻员夜巡中发现一名醉酒男子躺在马路中间,随时都有被车辆碾压的危险。为确保安全,民警和巡逻员将该男子抬到安全区域,及时联系其家属,之后又将他抬上警车……
一名网友在该局的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感觉到牡丹江市的社会治安变好了,安全感提高了,夜里经常能看到警车来回巡逻,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2015年初,该局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任公安局长李云齐是公安战线的一名“老兵”,具有多年基层公安工作经验,采访中李局长说:“要将基础工作做强仅靠公安一家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坚持群防群治、整体防控的理念和思路,才能将工作做实。”
基于西安区公安分局所辖区域构建成分复杂的特点,局长李云齐组织民警分析以往发生案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时段巡防重点,将全天巡防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重点巡控。
白天时段,采取“社区民警+网格长(村警)+治安积极分子(农村治安员)”的巡控模式。由社区民警、网格长、治安员,按1∶4∶3的比例,组建了41支社区义务巡防1人队,全部发放配戴小红帽、黄袖标、高分贝警哨(治安员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由社区民警带队在辖区组织开展巡防工作。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小红帽、黄袖标、蓝警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遇到突发警情,“小红帽、黄袖标”立即吹响高分贝警哨,达到各个网格“一呼百应”的巡防格局。充分发挥群防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密切协助社区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及治安巡逻工作。每天早晨,所有群防员都分片分组到指定的警务室签到,巡防结束及时填写巡防情况记录。
夜间重点时段采取“巡防民警+专业辅警”的巡控摸式。将辖区划分为5个巡防区,每个巡防区由“2名民警+1名专业辅警”共3名警力携带枪支开展武装巡逻,同时该局各警种、部门的巡逻力量在市局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直接调度下开展工作,做到警令畅通、统一行动、整体联动、快速反应,实现一分钟四门落锁、五分钟处警到位、十五分钟形成合围的集约化、一体化快速反应机制,在短时间内形成堵截网络,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社会安全事件及特殊时期特定事件。在后半夜至凌晨时段,由该局联防办公室将近期可控性案件的警情研判交办给警务综合大队民警、刑事侦查大队侦查员构成的机动巡逻队,对易发案的重点部位开展针对性巡防,同时对案件高发地段进行蹲坑守候,做到“打现行、控发案”。“机动武装巡控摸式”已显成效。
为调动警民开展巡防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巡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加强社会化警民联勤联动工作管理机制,设立了专门联防办公室,坚持每天对巡防工作进行部署,每周研判情报信息推送,每月对巡防情况进行小结公示,每季度召开巡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进行推进;同时,坚持实行一事一奖、一案一奖,物质奖励在该局《巡防奖励办法》设定标准的基础上,予以双位奖励。对通过巡防工作侦破重大案件的,抓获现行的,予以物质奖励及嘉奖;对在全年巡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予以提拔重用。2015年以来,先后有36名群众联防员受到表彰和奖励。
在社会化警民联勤联动工作开展以来,该辖区实现了发案率“四个下降”。一是刑事案件总体下降。2014年4月至12月,公安分局辖区内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303起,2015年发案185起,比去年同期下降38.94%。二是重特大案件发案率下降。2014年4月至12月,辖区重特大案件共发案124起,2015年发案63起,同比下降49.19%。三是可控案件发案率降低。2014年4月至12月,公安分局辖区内共可控案件发案82起,2015年发生44起,可控案件发案比去年同期降低46.34%。四是街头犯罪下降。2014年4月至12月,该局辖区内砸车玻璃案件126起,2015年只发生25起,同期下降80.15%。新型社会化警民联勤联动工作模式的实施为建设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