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俊林
(云南省祥云县第二中学,云南祥云672100)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俊林
(云南省祥云县第二中学,云南祥云672100)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鉴于这一教学理念,身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转而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兴趣;激发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上体育可的性趣,提高学生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况,实现共享共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富有激情的学习活动,师生的互相尊重能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的投入进来。我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让学生来带操,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好学生教差学生,让有特长的学生教其他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乐于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在体育课上让会跳舞的学生来教授,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教学什么内容,是难学的还是易学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要让学生乐学,那就要在教法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兴趣中练,练中产生兴趣。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教案:一节课都以一张废纸为题材。看完之后,觉得很有创意,自己也试着上了一节课,结果效果非常好,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又如耐久跑教学,由于耐久跑的生理负荷量大,加上动作单调枯燥,练习中有的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把耐久跑的教学变成游戏与情景相结合的方法,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设计“接龙跑”,让排头的学生手拿一面红旗,按顺序轮流下去,让学生争当红旗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练习任务,既达到了练习效果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的人才。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却是以个体竞争为主,由于只有少数人取胜,因此,自认为没有竞争能力学生开始退出竞争,他们面对失败,自然而然地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小组而共同解决问题,大家有一种责任感。在小组的合作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的共同目标,每个人都想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想最好的办法为小组争光,并通过组与组竞争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尤其在合作竞争中展示自己。我在教学中教导学生充分利用各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分组学习,展开互帮互助互学,团结协作,互相观摩,互相评比以达共同提高。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生是有差异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等都不相同,学生课堂表现也不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可以按照身体素质,把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分层对待。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好的分在一组开展教学,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想象、动脑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的教学目标,通过其自身的练习,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课。素质中等的学生分为一组,给予信心,只要有信心,就会行动起来,培养他们理解、观察、动脑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努力训练,就可以进步。素质弱的学生分在一组,教学以模仿性练习为主,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增强其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训练,就能取得成功。也可以可让强、中两组的同学来帮助弱组的同学,学生之间容易交流沟通,把锻炼的体会传授给素质弱的同学。总之,分层对待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锻炼目标,避免了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要注意分类指导、分层施教,设置练习内容时要注意层次性,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善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导致在最终成绩衡定时的不同。新课标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必须要重过程。在过程评价中,教师要把权力下放给学生,通过学生自评、组评、师生共同评价来达到。组评与师生共同评价能体现学生平时表现,公平合理对待每一个学生。如体育中考成绩中,过程管理评价占了五分之一,这五分之一的分值端正了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教育教学。
总之,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当前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自我保健的需要,尽可能了解、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强身健体的知识技能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责任编辑张景贤]
G63
A
1673-9132(2016)33-0104-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