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一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关联理论关于认知与交际的主要观点,运用该观点来指导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有两种性质:认知性质的和交际性质。认知性阅读中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交际性阅读却要求理解的统一性。要实现成功的交际性阅读,读者就要调用作者的能力与意愿允许范围内的语境。
【关键词】认知性阅读;交际性阅读;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8-0084-02
阅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对阅读也有不同的解释。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理论,而英语阅读既可以看成是学生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关联理论下的认知与交际
虽然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理解)与认知(理解)在实质上相同——都是寻找关联,但它们体现在关联的量上是有区别的,也正因为这样,关联理论的创始人Sperber 和 Wilson提出了两条关联原理(principle of relevance):
关联原理1:人类认知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
关联原理2: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传递着自身的最佳关联假设。
原理1是认知原理,它揭示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往往是根据认知对象对自己产生的最大关联去把握它们。这一原理不仅说明认知与关联的联系,而且还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量上也作了描述——与“最大”关联相吻合。解释认知对象时所需的精力与认知对象(如一句话)的复杂程度和认知主体的现时语境假设的深度及广度有关。一般来说,认知对象越复杂,需要付出的精力越大。有时虽然认知对象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认知主体不能凭借现时语境假设而找到认知对象的关联时,他/她就需要扩展或重新构建自己的语境,而扩展/新建语境是需要付出精力的。有时需要扩展/新建语境许多次才能找到关联,这时关联就不大了,因为付出的精力太大,而关联理论认为关联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精力成反比。“人类的认知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是说人类认知事物(包括话语)基本是顺着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来实现的,因为利用现时语境假设或稍作扩展不需要付出多大精力,而在语境效果一定时,付出的精力越小关联也就越大——趋向于最大。已被认知的新内容又会成为认知别的新事物的语境,人类认知就这样不断前进。
关联原理2是交际原理,它的核心内容是最佳关联假设,该假设包括两点内容:①明示刺激信号具有足够的关联,值得受话者付出精力进行加工处理。②明示刺激信号具有发话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关联性。
最佳关联假设的第一点是讲明示刺激信号(ostensive stimuli)(说话人/作者用来表达思想的符号,一般情况下是语言)对受话者关联量的下限——足够;第二点是讲明示刺激信号对受话者关联量的上限——发话者能力和意愿允许范围内的最大,这是说听话者在寻找新信息(认知对象)与自己的最大关联时所选择的语境不能超出发话者的能力与意愿。也就是说不要选择发话者不愿意使用和无能力知道的语境,虽然有时选择这些语境时,可能对受话者产生最大关联。
认知原理揭示认知(理解)与关联在质与量上的关系;交际原理也是揭示交际中的理解与关联的关系。认知与关联密不可分;交际中的理解在质上也是与关联密不可分,这是因为交际是一种特殊的认知。交际中的理解与关联的关系在量,上限是“发话者能力与意愿”,下限是“足够”,这是与认知(理解)不同之处。交际中的这一“足够”下限意味着:交际中发话者发出的包括语言在内的明示刺激信号对接受者来说是一定有足够关联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当我们听到有人对我们说话时,我们一般不会不理不睬。而普通认知中所碰到的某一认知对象(如在废报纸中看到的某一句话)对认知主体不一定产生关联,或者说认知中关联并没有预先存在,也就是说认知中关联量的下限是零。所以我们每天碰到许多新信息(如报纸上的、广告牌上的、电视上的等)时经常是不理不睬。
交际中关联量的上限有更复杂的意义:其一,受话者解释话语时不能不顾发话者的能力与意愿而一味地顺着自己的现实语境假设去寻找最大关联;其二,上限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交际中的理解过程是有终点的,而不是无休止的。认知(理解)中的关联量的“上限”是“最大”。“最大”是在多个比较中确立的,并且已确立了的还可以被后来的替代。这就是说认知(理解)中的关联量没有明确、具体的上限。这意味着认知主体可以随意地选用自己的语境假设以求得最大关联,并且认知理解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终点。
明示交际中的理解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认知,这种认知的意义不应该超出发话者的意义,认知语境不应该超出发话者的能力与意愿。有时受话者能从话语中发现一种并非属于发话者的意义,那就是因为受话者所选用的语境超出了发话者的能力与意愿。这样的理解是普通认知理解,而非明示交际中的理解。
二、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既可以看成是读者对文本的认知,也可以看成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当我们把阅读看成是读者对文本的认知时,就应该尊重读者各自不同的理解;当我们把阅读看成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时,就应该尊重作者的意图。
当阅读被看成是一种认知活动时,阅读的结果会有多样性,即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理(第一条原理),“人类认知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即阅读者/受话者对语篇/话语的理解常常是根据话语对自己产生的最大关联来确定的。关联是新信息——语篇/话语——与语境作用的结果。因读者各自的语境因人而异,所以阅读的结果自然会不同。
但若把阅读看成是交际,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交际要遵循交际原理(关联理论的第二条原理)——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传递着自身的最佳关联假设。这一交际原理的核心内容是最佳关联假设,该假设包括两点内容。其一是告诉我们明示刺激信号(作者在作品中所给予的文字符号)对读者有足够的关联,读者不会对它们置之不理;其二主要是告诉我们读者在阅读理解文本时要用作者的能力与意愿允许范围内的语境,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这也是与认知理解不同的地方(认知时,认知主体可以随意选用自己的语境)。
读者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都离不开语境。文本中的上下文只是语境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隐含的、未说出的,这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在这个构建过程中有很多的选择,而不同的语境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理解。但若我们是做交际性阅读,就要避免多种理解的出现,即要排除歧义,而确立符合作者意图的意义,或者说实现明示刺激信号的发话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关联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选择作者的能力与意愿允许范围内的语境。若文本的作者是西方人士,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而不能选用超出作者的能力范围或作者不愿意使用的语境。否则,所做的阅读就是认知性阅读,而非交际性阅读。
参考文献:
[1] 杜福兴.也谈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2005,(2):29-33.
[2] 杜福兴.关联性的方向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6,(4):72-76.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