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

2016-03-31 05:40吴丽玉梅县技工学校广东梅州514031
电子制作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吴丽玉 梅县技工学校 广东梅州 514031



中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

吴丽玉梅县技工学校广东梅州514031

【文章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技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在中技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很多中技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社会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中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低效和无效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创新;兴趣

0 前言

中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论知识够用、突出技能训练和培养。因此中技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其他类型的学校有很大的差别,不能简单的照搬其他教育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成为称职的劳动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办公已经普及,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企业不仅要求职员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且要求企业员工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技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中技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并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然而,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程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实训课程大多是机械的模仿和程序化的操作,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不知道如何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种状况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1 中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对策

1.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事实证明,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众所周知,中技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经常在课堂上说话聊天、睡觉。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日趋普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不仅课下玩、宿舍玩,在课堂上也是手机不离手,甚至很多学生不带课本,而是带着手机来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很多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真的是太难管了,不管老师备课多么充分,讲课多么认真,学生就是提不起劲头,抬头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教师通过严厉批评来严肃课堂纪律,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事实上,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是每一个学生的诉求,中技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难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如果教师能够以平等的视角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和颜悦色、如沐春风,不要过于严肃,提问学生时,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不要打断或者批评学生,而是慢慢引导其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也就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1.2更新教学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永远跟不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毕业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会面临很多工作压力和挑战。然而,很多中技计算机教师的讲授内容依然依赖教材,很少能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没有涉及一些和学生未来职业有关的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成为课堂绝对的主角,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这种填鸭式的教师模式已经滞后于中技教育的发展。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教师利用电子教案进行授课,电子教案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表、视频、图像等元素来让学生获得感官刺激。但这种教学模式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很难边听课边记笔记,师生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讲授的内容很快被遗忘。事实上,很多中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上过计算机课程,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如果教师不顾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和水平,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也会给学生带来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精简教学内容,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来完成学习。既可以检验出学生们的层次水平,又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侧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具体教学任务。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相互讨论,既掌握了知识点,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1.3在上机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时通常是一节理论课配一节上机课,有的学校甚至全部是上机课,旨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模仿,下课前交上一份作业就完成任务。而且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离学生生活较远,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提不起兴趣,也缺乏成功的体验,更遑论创造力的培养。再加上中技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经常出现玩游戏、聊天甚至逃课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应用基础教学时,应尽可能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将计算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word软件来动手制作班级黑板报;让学生用excel来计算全班同学的期末成绩并排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技术搜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目录等等。这些教学任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另外,中技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为了丰富其课余生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知识问答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对成绩突出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将其作品在教学楼内展览,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

1.4做好课程评价的环节

中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与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以往该课程的评价主要是结果性评价为主,理论课评价通常是教师出试卷的方式,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及格,教师往往出的题目十分简单,甚至提前告诉学生原题。上机课的考试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或者小组上交的作业来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看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不能考核学生真实的计算机水平,于是很多学生考试前看看课本,上机作业抄抄别人的也能过关,甚至比认真学习的学生分数要高,这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应该以过程性考核替代终结性考核,侧重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表现。例如可以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学校对计算机证书进行严格审核,找出质量较好且比较实用的证书,然后鼓励学生去考各种计算机类职业资格证,一方面便于学生通过考试,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各种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竞赛,如汉字录入比赛、网页制作竞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都应当作为相应学科考核的补充和延续,纳入最终考核成绩。

1.5倡导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的来源十分广泛,有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也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学生之间在计算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教师进行统一的讲授,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比较简单,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上课提不起劲头;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内容比较难,自己听不懂,也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干脆放弃。造成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倡导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对不同的群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测试,按照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对A层的学生要求其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对于B层的学生要求其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制作;对A层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对计算机的兴趣,掌握教材基本内容。例如在讲解简单明信片的设计时,教师先进行演示如何设计名片,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由于C层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多讲且讲解要详细,带领他们一步一步释疑;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进而鼓励学生美化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培养学生的探索新知的能力;C层的学生基础相较好,教师要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后,要求他们自己设计有不同主题或有新意的明信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 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技毕业生计算机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满足企业用工岗位的需求,实现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丁春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

[2]张子胜,网络环境下中技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谭建里,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究式中职计算机教学法研究[J],光盘技术,2009(5)

[4]祝智庭,沈书生,顾小清.实用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修订版)W].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鄢光辉.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教学策略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3(2)

[6]吾群伟、王铁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更正

文章《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运用》一文,刊登于《电子制作》2015年10期64页,文章中作者姓名有误,正确作者姓名为刘丁确。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