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遗产景观及法律保护考量

2016-03-31 08:29周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法律保护中国茶文化

周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中国茶文化遗产景观及法律保护考量

周崴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之一,经历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成为华夏民族的瑰宝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有关茶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本文以中国茶文化为核心展开论述,并且阐述了中国茶文化遗产景观的法律保护问题,以期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遗产景观;法律保护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虽然茶叶的起源时间无明确的历史考证,但是能够确定的是,茶叶从普通的自然界植物成为人们的食物、药物、饮品,进一步发展成为国人行为习惯的标志,代表着茶叶从单纯的自然界的茶演化为文化的茶,不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必需品,更是升华成为了具有高尚、内蕴的品格特征,体现了国人爱茶、惜茶的茶缘观念。中华茶文化与其他的优秀文化遗产景观一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以茶养生、以茶修身的风气越来越浓重,茶文化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茶文化以其特有的传统文化风韵,洗涤当代人的灵魂,时代造就了茶文化,茶文化回应着时代的呼唤,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 中国茶文化遗产景观

1.1茶艺

①泡茶。泡茶是对茶制作过程的追求,其至高境界在于保留茶的色、香、味,宋代是我国茶艺鼎盛时期,一般采取“下投法”泡茶,泡茶方式至今沿用了600余年[1]。传统的泡茶方法一般包括烫壶、倒水、置茶、冲水、烫杯、倒茶、分杯、奉茶和去渣等一系列程序,使饮茶从解渴上升到高级的艺术生活;②茶具。茶壶是饮茶艺术的媒介,自明清之后,我国饮茶以江苏紫砂壶潮流,宜兴的紫砂壶自古以来具有“天下第一品”,壶与茶的配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③饮茶。北方人喜花茶,南方人偏好龙井、绿茶;老年人追求焙火稍重的包种茶或者乌龙茶,年轻人多选用具有健美作用的绿茶、红茶;不论那一种,饮茶人饮的是茶的芬芳,为的是口腔的那一份爽快感和甘润回味。

1.2茶诗

著名的宋代诗人苏轼,是正宗的茶人。苏轼在写茶、品茶的基础上,设置自己种植、煎茶,“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一语是东坡品茶美学的最高体现,同时也成为品茶的千古佳句。茶诗堪称中国一绝,我国的茶诗作者多达数千人,茶文化经历我国的文人墨客的诗文传送,雅俗共赏,家喻户晓。

1.3茶词曲赋

茶词最兴盛的时期要数宋代[2]。以茶词曲赋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国粹,宋代文人骨子里的幽雅是他们钟爱茶文化的本质原因,大词人苏轼的《西江月·茶》和《临江仙·茶》是茶词中的精品,他的一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使得茶词“一夜之间花千树”。黄庭坚以茶词数量著名,他是苏轼的门生,他的《煎茶赋》为茶词曲赋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此外,我国著名的茶词曲赋家还有北宋的吴淑、西晋时期的杜甫,中唐时期的顾况等。

1.4茶画

茶画是我国的瑰宝之一[3]。唐代以来,茶事活动从宫廷逐渐转移到市井,成为华夏儿女的共同爱好。唐朝是我国茶画的兴盛年代,代表作为周昉的《调琴啜茗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张萱的《煎茶图》和《烹茶仕女图》。在唐朝之后,经历五代十国的发展,到宋朝时,我国的绘画艺术发展至鼎盛。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和南宋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是公认的茶画精品。

2 茶文化的发展

2.1起源

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了茶的种植方法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将其记录下来。早在周代就有茶的利用记录,周公旦的《尔雅·释木》中有“授,苦茶”的描述。唐代的《茶经》详细的记载了茶的用途、制作、自然规律、功用等,并从美学角度将茶文化上升到文学的较大,开创了茶艺、茶道等茶文化体系的先河。

2.2传承

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核心在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目的在于将有价值的文化持久的延续下去,茶文化是以人为载体和主体,是以技艺、记忆、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这里的人具体指的是精通某种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熟悉茶文化空间的茶文化代表人。广义的内容是指茶文化代表人所代表的社会大众,也就是说,茶文化的传承是依赖人和广大的民众。

2.3传播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将中国的茶文化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得以传播,英国以饮茶作为绅士的礼仪,饮茶是英国王室在重大社会活动中的必要仪式。韩国将每年的5月24日定为全国茶日[4]。

3 茶文化遗产景观的特性

3.1非物质性

茶文化反应的文化风韵是无形的,非物质的,虽然茶的手工技艺等是茶文化通过物质方面的体现,但是茶文化自身是无形抽象的。

3.2活态性

活态性是茶文化最基本的特征。这是指,茶文化是以活的形态出现的,体现在茶文化的传承过程和传承过程中的创新和变革。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所有传统文化所共有的发展阶段,也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空间和时间维度。茶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传统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物化时间记忆。

3.3不可再生性

众所周知,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茶文化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类似,具有不可再生性。这是由于,茶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孕育而生的,会随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4地域性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的茶区从东经98°到122°,北纬18°到38°,绵延纵横数千公里,是全世界产茶种类最多,最广阔的茶区,东至台湾东部的台东、花莲,南达海南岛,西至西藏南部察隅河谷,北达山东烟台、辽东半岛,涉及18个省、500多个县。其中主要的产茶地为福建、云南、贵州、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等,占据全国茶叶年产量的75%左右。茶文化作为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一,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成了具有明显低于特色的茶文化。各地的茶文化以饮茶为基础,以茶艺、加工方式等形成了具有文化性、生活性、地域性的茶文化。

4 茶马古道——云南

人们口中的茶马古道,是说当年驼着茶叶的马帮,响着铃铛从重重大山中走来。云南普洱府至今留有茶马古道遗址,连接着东西方文明,普洱茶名扬四海,普洱府被公认为“茶都”。有人说,云南的茶是最野最古的茶,云南有世界上树龄最老的“茶王”-野生古茶树,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思茅澜沧江流经的景迈、茫景等地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发祥地,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驯化栽培型古茶园。

4.1榜首“龙井”——杭州

龙井茶有1000多年的历史,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是浙江杭州的特产之一,有狮、龙、云、虎等品种。龙井与杭州丝绸、西湖共同编制了杭州美景。杭州住民的龙井村是必访的龙井茶产地,其中以龙井、梅家坞、翁家山、狮峰出产的茶为最好,以“狮峰龙井”为最佳。

4.2茗香之源——四川

早在西周时期,四川就以生产茶而文明。四川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地区,四川峨眉山、鹤鸣山、青城山、盛产名茶且与宗教结缘,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茶的传说。四川雅安蒙顶山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四川民间的茶俗歌谣十分丰富。茶俗歌谣是人们对茶事活动最直接的感受,寓意深刻,通俗易懂,不仅代表了茶俗文化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且为茶俗文化被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推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5 法律保护

5.1加大对对优质名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地理标志是特定产品的标记,在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维护产地声誉、消费者权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申请集团上标或者注册证明商标就能够进行地理标志保护,例如“杭州龙井”等。

5.2加强对优质名茶的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是由特定的持有人进行信息管理保持生产工艺、科学配方、经营信息的机密性。据考证,商业秘密的保护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以家传绝技、祖传秘方等方式即是最早的商业秘密。我国最早使用商业秘密概念的法律是199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其中第66条明确规定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文章此处以龙井茶为例,龙井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首,这与之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历史文化等息息相关,龙井茶的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损害的不仅仅是龙井的信誉和品牌,同时对天下第一名茶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是一种亵渎。因此,针对龙井的炒制方法和加工工艺,必须按照商业秘密的有关规定进行保护,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制裁。

5.3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惩处力度

假冒伪劣、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是一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严惩,要知道毁掉一个品牌比树立一个品牌容易的多,因此,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加大对全国名茶假冒伪劣行为惩处的力度,从而为我国的茶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传承、传播环境。

结束语

茶文化的法律保护是以实现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包罗了茶文化的多元性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茶文化无论是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景观,其本质都是活态的,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就是让茶文化在变化中获得新生,使茶文化日常生活化,“最好的传承就是使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律手段发扬和规范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从而为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芹燕,康金熬.论茶文化在影视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J]新闻研究导刊,2014(16).70-71

[2]王立霞.茶·茶文化·茶文化学:茶的文化史考察[J].农业考古,2013(2).23-31

[3]江凌.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J].中原文化研究2014(1).78-81

[4]齐尚.郑孝和代表:申报“中国茶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3(4).54

作者简介:周崴(1979-),女,河南封丘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法研究。

猜你喜欢
法律保护中国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浅析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关联企业从属公司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