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迎桂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001)
浅析中国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蒋迎桂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001)
民间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现代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广告、产品包装、活动等各个设计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中国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中国民间传统纹样的特征以及审美特点,其次结合当前茶室内设计的案例,详细阐释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旨在为当前茶场所室内设计如茶馆、茶店、茶博物馆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中国民间;传统纹样;茶室内设计;应用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积淀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民间传统纹样是在不同文化形态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广告、产品包装、活动等各个设计领域,不仅在现代设计中彰显出设计师们独特的视角,迎合了当前复古的审美潮流,而且承载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正体现了设计界的至理名言:“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近些年,中国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设计中也受到大家的青睐,无论从颜色、材料的选择、图案以及装饰品等等都汲取民间传统纹样的精华,展现了茶馆独特的审美意境。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民间传统纹样的特征以及审美特点,其次结合当前茶室内设计的典型案例,详细阐释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旨在为当前茶场所室内设计如茶馆、茶店、茶博物馆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大家的不断反思,各行各业逐渐认识到模仿欧美现代文化带来的弊端,尤其是设计行业,设计师将眼光、视角由外转内,从民族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造一个一个的设计经典。本文将主要概述中国民间传统纹样的特征以及其蕴藏的审美意境。
远古时代人们从日常劳作、生活、娱乐中提炼出简单的图案式样,表达特定的情感诉求,在历朝历代发展中逐渐凝结成固定的文化样式——民间传统纹样,其大多数以神话、宗教故事或历史传说为题材,融合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以及人物形象特征和文字符号、色彩象征等表达人们对国家安定、家庭幸福、生活圆满等美好祝愿和祈求,因此,民间传统纹样寓意基本上是围绕吉祥而展开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中形成了水纹、云纹、鸟纹、鱼纹、日月纹、蛙纹、龙纹、凤纹等等,象征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递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形象没有神秘、恐怖、沉重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1]这些纹饰也成为了后来其他民间纹样的基础,有的与其他动植物图案、工艺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如牡丹花常与花鸟纹样组合,象征富贵吉祥,国色天香;兰花、梅花、竹子等与花鸟纹组合象征君子高贵的品质;双喜字纹的剪纸在民间婚庆时经常用到,寓意婚姻幸福、白头偕老等美好祝福;有的直接被演变成其他的纹饰,如唐代盛行的宝相花纹,展现大唐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而折枝花纹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改变,在团花结构中突出了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使得整体上形成俊朗、清逸,少一份雍容华贵之感。[2]
还有一些传统民间纹样已成为中国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在当代婚丧嫁娶、生子、节日庆典等活动中依旧盛行,而且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如新婚时有的地方送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有的地方新娘手抱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婚房中放桂圆、花生、红枣等也是如此;梅花枝头喜鹊鸣叫,寓意为“喜上眉梢”,也象征着喜事即将到来;还有如传统的水墨元素、工笔画元素等等,既是高雅艺术也是民间艺术;又如民间传统纹样的结构基本以圆和方为主,这是中国文化积淀形成的审美准则:大体方圆,象征和谐、圆满,体现整体美的审美意识,也与我国民族文化以形写神,以形表意的审美方式相同,主要借助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段将情、景、物融于一体,既表现出鲜明的主题特色,又折射出当时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的生活憧憬。下文将选择茶室内设计的实际案例,阐释传统民间纹样的具体作用。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茶博物馆、茶馆等尤其是茶馆成为人们消遣、休闲,感受传统茶文化重要场所,因此茶室内设计成为当前的热点。笔者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茶馆空间环境中茶文化的渗透、儒道佛对其的影响与体现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茶室内中民间传统纹样运用的研究较少。
民间传统装饰纹样在茶室内建筑构件、家具、装饰品以及照明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其风格也不仅仅局限于古典式的茶馆,很多现代茶馆各种装饰中也都借助中国传统民间纹样增添文化底蕴和审美意境。在室内建筑构件方面,如天花装饰包括藻井,基本都会用彩绘图案进行装饰,其图案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传统纹样,如会用龙凤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莲花纹样、书法文字等等民间传统纹样增加视觉美感,也传达寓意美好、吉祥的祝愿。如表现以禅文化为主题思想的茶馆,其采用禅文化中典型的文化意象—莲花纹样装饰天花,通过一朵大大的莲花层层卷瓣纹样寓意佛的教义,突出“禅”的意境,体现出装饰的美感,也强调佛教的教义。[3]又如在地面装饰也成为室内环境的一部分,当前各种风格的瓷砖美观大方且极具民族文化特征,设计师们将回纹、云纹、联珠等压印到瓷砖上,茶馆内进行大面积的铺设,或者用艺术手法在茶馆大厅或门厅地面还可以选择将民间传统纹样用拼花的方式赋予传统纹样以新的姿态和形式,使顾客一进门就能感受茶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同样,钢化玻璃、地面彩绘、墙壁装饰、隔断等方面都可以借助民间传统装饰纹样,展现绚烂的民间色彩,通过细腻的描画和独特艺术手法,如剪纸、年画,花窗、瓦片、檐角等等,既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内容,也营造意境深远的饮茶环境,让顾客产生曲径通幽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民族文化的长廊,也缩短现代人和古典文化的距离。
当前家具的风格千姿百态,家具类型也丰富多彩,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家具设计中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雕刻、镶嵌(包括嵌木、嵌竹、嵌骨、嵌石、嵌瓷、螺细镶嵌、珐琅镶嵌等)、刻漆、彩绘、螺细、烫烙等传统的装饰手法,还有近现代出现的薄木拼花、丝网印刷等技艺在家具中也可以适当的表达传统图案,以及这些表现手法的组合运用,装造出不同的风格意境。[4]茶室内环境根据不同主题思想要求,可以运用这些装饰手法对民间传统纹样进行改造、调整、组合,从而进一步提炼出新的图案纹样,但要把握图案的形态与神韵,突出意境的表达。在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在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强调细节之处的装饰,如窗帘、地毯、布艺沙发等,选择植物花草纹、风鸟纹、文字纹(如福禄寿喜等)字纹、双喜纹、百福图、各种字体的书法、云纹、回纹等几何纹样等,如南京一家茶店,其室内设计简约、大方而又具有文化气息,其室内地毯采用了云纹、回纹、兰花为主的图案,其窗帘、沙发、陶瓷茶具、家具等与之相呼应以花草纹为主非常的典雅、大方;店内选择了两幅装饰挂画也是花鸟虫鱼为题材,荷花、荷叶、小鱼轻松、愉悦而又雅致,提升了茶店内的人文环境。
茶室内的照明也是整体环境设计不可或缺的内容,古往今来,饮茶已从物质功能上升到精神享受的雅事,因此,也就有了饮茶之步骤,“以目观之,以鼻嗅之,以口品之”。“观”必须要借助光,夜晚的灯光自然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5]。
如茶馆的灯光主要是为消费者营造温馨、雅致的休闲氛围,因此灯光不能太强烈,以暖色的灯光为主;其次灯罩的造型即灯具、吧台的背景墙灯光都应该与整体的风格相一致。在我国绝大多数灯具运用现代高科技透光材料,将光景与传统纹样结合在一起,如四角灯笼、宫灯等造型,在灯罩的设计中融入了民间传统的纹样如云纹、回纹、编花等式样,创造出别致的室内环境。如苏州平江区的相思阁茶馆虽然不太出名,但其茶馆内的灯具,简约而又高雅,在布艺灯罩上绣上了梅花,在暖色灯光的映射下梅花绽放,枝干节点非常清晰,异常的生动。也有的茶馆在不透明玻璃与灯具中间插上翠竹,在灯光的照射下,竹影映到玻璃上,使得竹子若隐若现、身影婆娑,仿佛身处于世外竹园。
本节仅仅是从设计角度从细节之处举例说明民间传统纹样在茶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当前茶馆类型分类明确,有古典型、现代型、浪漫型、折衷型以及中式、新中式等茶馆,但无论哪一个茶馆,其室内环境设计都会从民间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或直接运用、或重新创造。
中国传统纹样是五千年来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智慧的凝结,其既具有时代的象征性,又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但其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越是离现代文明久远的传统纹样,其象征性越是淡,而装饰性越是浓。如殷商西周的青铜器纹样,其象征奴隶主的政治统治地位以及原始的宗教观点,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样这一象征寓意大大削弱,到了现当代青铜纹样只剩下装饰功能。民间传统纹样亦是如此,这也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也是为何民间传统纹样能在茶室内设计中广泛运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穆亚君.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3.
[3]孙英丽.我国传统装饰纹样的变迁[J].时代文学,2009(12):222-223.
[4]陈瑶.中国传统家具镶嵌艺术及现代化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5]牛力.试论近代中国茶馆的社会功能[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3):42-46.
广西高等教育教改项目:“融入广西民族地域特色的《展示设计》课程“临境化”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A296);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广西区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c511)
蒋迎桂(1977-),男,河南开封人,工程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环艺设计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