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 214200)
电商开启茶叶物流配送的新模式
张倩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 214200)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且素有“茶的故乡”之称,但是,茶叶物流配送市场却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而新时代背景下,物流配送又是茶叶产业得以再次崛起,并迅速发展的契机,因此,要想实现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增进茶文化交流及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就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当前茶叶产业结构进行一定优化,并重点对其物流配送模式进行有效改进。
电商;茶叶;物流配送
茶作为一种保健饮品,具有生津止渴、提神清心、降火明目、利尿助消化及消脂去腻等作用,其中绿茶就是国际上公认的六种保健饮料(红酒、豆浆、酸奶、骨头汤及蘑菇汤)之一。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饮茶之风也随着流行起来;然而,茶叶自身所含有的特殊成份(儿茶素、叶酸、胆甾烯酮、泛酸、咖啡碱及肌醇等)与特殊性质(吸湿性、吸味性、陈化性及怕热性等)却在极大程度上限制着茶叶的储存、包装及配送,所以,如何在开启电商模式的背景下,实现快速而准确无误的将茶叶配送至消费者手中成为了提高茶叶销售所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1电商开启后茶叶网购的消费者特征
电商开启后茶叶网购的消费者特征主要包括:(1)消费者呈全球性分布。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资料表明,自电商开启后,年轻消费群体一直是电商的主要消费群体,然而,在实践生活中,茶叶的消费群体却主要为四十岁以上的人,因为,养生观念的转变及茶文化的不断推广,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商线下服务的不断完善,不仅方便了选购茶叶,而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对茶叶品质的担忧,因此,电商开启后,茶叶网购消费者将呈全球性分布特点。(2)网购频率与稳定性增强。线上与线下模式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销售形式的局限外,还有利于促进茶叶供应商、中间商及消费者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彼此间及消费者对茶叶产品品质的信任度,促使消费习惯形成;此外,电商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能够跳过中间商,直接与茶叶供应商对话或实行消费行为,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消费者购买茶叶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等,而且还能提升茶叶供应商的利润率,所以,此互惠互利、方便快捷的交易模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入人心,从而促进提高消费频率与消费稳定性目标的实现。(3)消费者区位日趋集中。让消费者能够真实体验到线下商品的同时,既能达成实时的线上商品购买行为,又能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一起,是电商模式的一个突出特征,且经实践证实,通常情况下,线上购买行为主要受线下消费者的体验范围影响,加上电商模式下的茶叶网购区位相对集中,可对整个茶叶供应节点布局与茶叶物流配送工作的柔性化程度产生直接影响。(4)消费行为呈理性化方向发展。虽然通过查看茶叶的匀度、色泽及条索等也可鉴别茶叶品质,但是,闻香气、看汤色及品滋味等才是识别茶叶品质的关键,因此,引导消费者线下体验,消除消费者对网购茶叶质量的担忧,自愿参与线上网购活动,不仅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网购的理性度,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交易纠纷或售后纠纷。
1.2消费特征对茶叶物流配送的要求
首先,要求物流配送方式多样化。受茶叶自身特性影响,不同茶叶在包装、储存及运输方面的要求也就不同,加上茶叶品质有高低档次之分,且据调查发现,四十岁以上的茶叶线上购买者十分重视物流配送过程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而四十岁以下的则更注重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因此,茶叶物流配送方式需多样化。其次,要求加强物流配送管理。即重点对揽件、配送时效进行强化管理的同时,完善物流配送环节,降低茶叶品质损耗,尤其电商促销旺季。最后,要求提高物流配送环节对市场响应程度的时效。由于线上销售范围远远大于线下体验范围,而要想满足区域市场对物流配送强度的要求,又能实现物流配送资源的充分利用,较为有效的途径无非就是提高物流配送环节对市场响应程度的时效。
2.1构建茶叶物流配送技术平台
因为物流技术不仅是保障茶叶物流配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且还贯穿于茶叶物流配送管理工作的始终,所以与时俱进,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茶叶物流配送技术平台极为必要。就目前而言,茶叶物流配送技术平台应包括:(1)茶叶深加工技术。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相关开放性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茶叶质量与产量均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茶叶产后价值与采收时的自然产值之比仅为0.38:1,加上茶叶深加工技术薄弱,市场中流通的茶叶多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近几年来,茶叶市场逐渐朝供大于求的不平衡方向发展,市场前景堪忧。所以,茶叶要想谋得新发展,就必须以深加工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扩充茶叶产业结构,例如:以茶为根本,发展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及茶保健品等,以此达到增加茶叶附加值与促进消费的目的。(2)仓储技术。由于茶叶品质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例如:湿度、温度及光线等)的影响,而导致陈化变质,严重影响其品质与口感,因此,借鉴、引用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或者绿色贮藏技术,并不断完善或者强化茶叶产地贮藏库的贮藏性能,以延长茶叶贮藏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茶叶销售范围;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对茶叶配送过程进行温度与湿度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以进一步确保茶叶品质不受破坏。(3)茶叶物流配送信息技术。即利用当前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者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对茶叶物流配送全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自动化管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落实好各项普及无限移动互联网的工作,从而将POS技术、二维码技术及RFID电子标签技术等贯穿于整个茶叶物流配送过程中。(4)运输技术。由于我国茶区分布广泛,且大部分分布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加上各茶叶品种繁多、产量大,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上降低茶叶配送损耗,从而较为完好的保全茶叶的品质,就必须对各茶区的茶种与地形状况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最为恰当的茶叶物流配送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编排或增设茶叶产品配送专用车辆,包括散装车辆与罐装车辆;此外,还应针对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茶区研制或者改装具有较强适用性的运输工具,例如:拖拉机、小型集装箱汽车(货车)及农用汽车等。
2.2构建或者完善茶叶物流配送的配套设施体系
首先,现代物流配送是以高科技为依托,以规模效益为核心及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基础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其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备与否可直接影响整个物流配送的成效,因此,构建或者完善物流配送的配套设施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的茶叶物流配送行业。例如:(1)优化各重点茶区的交通结构与交通网络,完善各交通线路的连接;(2)进一步提高各大货运场,尤其铁路货运场的运输、配送能力;(3)尽可能扩大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范围;(4)统筹安排好各运输方式在线路与节点上链接,即:构建集公路、铁路及航空等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站场或者物流配送中心等。其次,有效整合、培养及壮大茶叶物流配送主体,即:(1)通过大力宣传茶文化、加大对茶叶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及普及物流配送信息化等方式,促成新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2)鼓励从事相关茶叶生产、销售企业不断学习与借鉴部分发达地区的物流配送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整合与优化茶叶物流配送系统;(3)建立健全的茶叶流通中介组织,并借助网络科技,搭建集物流、合作、服务、信息及技术平台于一体的多功能、系统化的配送中心,同时,对配送中心的配送模式给予不断优化,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茶叶物流配送模式主要包括: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直接请供应商进行配送、与供应商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及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四种,由于这四种配送模式均各具特色,因此,需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慎重选择与重点优化。再次,在遵守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对茶叶物流配送进行合理化与规范化建设,一方面要根据茶叶物流配送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茶叶物流配送方案,另一方面还要对茶叶物流配送的各工作环节进行强化与标准化管理,就目前而言,茶叶物流配送的标准化管理应重点涉及茶叶计量标准、规格与包装标准、信息数据与业务流程标准、运输标准及物流统计标准等方面,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应积极、主动对茶叶物流配送市场进行实时研究与调控,以此为茶叶物流配送产业提供优良的发展平台,从而在最大限度上确保茶叶物流配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最终促进茶叶物流配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后,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摒弃落后的、单一的物流配送方式,并增强现代物流配送意识,树立先进的茶叶物流配送理念,提高茶叶物流配送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培养专业的,例如:(1)对茶叶物流配送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不定期考核;(2)加强高校有关茶叶学科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3)增设茶叶物流配送培训与实践机构等。(4)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及最小成本法等方法,改善茶叶在市场中的流通方式与进一步加强茶叶物流配送效率等。
总而言之,电商开启茶叶物流配送,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茶叶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使各茶区茶叶能够得以快速与完好的进入市场与送达消费者手中,而且还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茶叶产业与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达到增加增加经济效益与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顺应时代与市场发展需求,对电商环境下的茶叶物流配送进行实时的深入研究极为必要。
[1]张国宝.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3):69-73.
[2]顾淑红,花均南.O2O模式下茶叶网购快递物流柔性化实施方案设计[J].福建茶叶.2016(1):72-73.
[3]王宇轩,陈天怡.O2O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方式引发的思考--以苏宁云商为例[J].企业导报.2015(15)
[4]张国宝,鲍步云.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安徽茶叶加工企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4):27-29.
张倩(1987-),女,江苏省宜兴人,经济学硕士,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