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杰,姜 丽,伊宏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00)
宋代茶画的艺术鉴赏
戴杰,姜丽,伊宏伟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茶画是中国古代描绘茶事活动的绘画品类。宋代盛起的陶瓷业以及斗茶文化的发展普及,推进了茶画的发展。研究宋代茶画的艺术特征,能够对宋代绘画体系和宋代人的生活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民族艺术形态的形成与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宋代;茶画;艺术鉴赏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从历史记载可以知晓,从唐代到清代期间,古代画家创作了一批具有清新淡雅风格的茶画,这也使茶文化与中国绘画融合于一体,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的茶画中,多以人物画为主,色彩艳丽、高贵典雅是其主要特点。这些人物画将重点放在人物本身上,一般很少有背景衬托,茶事活动多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画作之中。到了宋代,山水画逐渐兴盛起来。由于宋代帝王对茶事都十分喜爱,饮茶、制茶技艺也得到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与茶相关的绘画题材频繁出现,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民俗画中,都描绘了茶事活动,可见,茶画在宋代有着较为广泛的存在基础,这对茶画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茶画发展到元明以后,从内容和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许多文人喜欢将茶融入画中,体现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氛围。从清代至今,茶事题材已经越来越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被大众接受并喜爱。无论是品茗赏画,或是抚琴焚香,都成为了极具风雅之事,茶事活动在当代仍旧散发着浓浓的幽雅韵味,给人以无限向往。
我国饮茶的方法经历了三段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粥茶法,这种饮茶方法存在于西汉至六朝期间。第二阶段是末茶法,这种饮茶方法存在于唐代至元代前。第三阶段是散茶法,存在于元代后期。在唐代之前,中国饮茶正盛行于长江以南地区,这些地方的产茶区较多,因此对于茶的饮法也相对较多,到了唐代以后,饮茶也逐渐在全国普及,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饮茶也从最初的物质层面逐渐向艺术审美的方向发展起来。世界最早出现的一本介绍茶的书籍是《茶经》,书中对于茶的制作、饮用以及器具、技法、类型等等,都有所描述。在当今亚洲的一些国家仍然在沿用其中的茶文化。在《茶经》中,作者共介绍了25种茶器,在茶叶的煎制与饮用介绍中都涉及到了。
唐代的茶文化十分兴盛,文人雅士对于茶事活动十分喜爱,对于茶的关注引发了他们对茶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茶画也成为画家们争相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一。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茶画有《唐人宫乐图》、《萧翼赚兰亭图》,这两幅画作真实再现了当时唐人饮茶的原貌,形态造型逼真,韵味典雅,虽然已经过千年,但是仍然魅力不减。
唐代饮茶以煎茶为主,到了宋代,饮茶多以团茶和草茶为主。茶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无论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着与茶相关的活动。茶画中有描绘宫廷茶宴的,有描绘文人雅聚的,也有民间的斗茶风俗的,画家们根据这些不同的场景创造了大量的茶画作品。而宋代茶画之所以如此兴盛,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斗茶技艺在宋代盛行,制茶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茶画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第二,宋代文人画家对于茶画艺术的热爱有力地推动了茶画的发展。宋代将茶与其它多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茶画、茶诗、茶礼等一系列艺术形式,由此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艺术审美特征,同时也流露出他们最自然的本真特性。最后,宋代不同阶层对茶事活动的参与与热爱。在宋代,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够参与到茶事活动中来,这使茶事活动十分广泛,有着积极的影响力,由此,茶画的创作题材也十分丰富,有力地推动了茶画的发展与进步。
在宋代,真正实现了绘画与茶饮的融合,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宋代帝王对于茶艺的热爱,也使宋代茶画的发展更加精致。在宋代茶画中,虽然多以山水花鸟见长,但是茶画中所流露出的清新雅致、自然和谐对后世茶画的发展有着更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茶画的研究中,元代虽然仅仅作为一个过渡期而存在。但这一时期的南方兴起了用茶叶泡茶的方法,北方盛行的仍旧是点茶法。到明代,饮茶的习惯开始发生了较大变化,点茶法消失,团茶改为叶茶。这种制茶工艺的变革也影响到了茶画内容的发展。从明代开始,我国的制茶方式主要变为以搓、揉、炒、焙加工。由于明代的叶茶开始以茶壶容纳,用沸水冲泡,最后至于茶杯饮用。于是在当时的江苏宜兴,紫砂茶壶和朱泥茶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以此作为茶画的内容,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品茶图轴》、《煮茶图》等,这些作品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的理想境界和浓厚的文人气质。饮茶发展到清代,无论是茶叶制法及类型都与明代相差无几。清代的茶器和技法与帝王喜好十分紧密,因此,在能工巧匠的手下,茶器的品质造型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清代茶画的代表作品有《品泉图》、《复竹炉煮茶图》,其中多以山水、人物为题材,也成为清代茶画最具特色的代表形式。
宋代茶画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根据描绘的内容不同分为皇室茶画和高士茶画。这也是宋代茶画中极具特色的内容题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文会图》、《撵茶图》、《山庄图卷》等等。
2.1皇室茶画的艺术体现
《文会图》被确定为宋代第一幅茶画作品。在图画中,描述了一幅侍者分侍茶酒的情景。画面左下角,有四名侍者。茶酒分别置于左右两边。左边侍者把茶瓶放于炉火上加热,中间的侍者将茶末于茶罐中取出,等待调制茶汤。黑色的茶手,青色的茶盏。右边桌上有偏提酒注,地上有酒瓮,桌上有酒勺、酒杯。置于每位宴客面前。桌上还摆有插花与美味佳肴。树后的石桌上还摆有香炉,古琴,由此可见,主人宴客的雅兴,以及对于生活艺术的感悟与享受。在宋代,分侍茶酒之人被称为茶酒司,他们对于与茶相关的知识和技艺十分娴熟,极具雅韵。
2.2高士茶画的艺术体现
在《撵茶图》中,描绘了一个唐代文人的小型集会。画中描绘声绘色了文人朋友谈书论画、点饮品茗的雅兴之事,这也是对当时文人雅集之事的真实反映。画中所描绘的茶器正是宋代所制,场景表现的也是宋代的点茶法,其中两位侍者在备茶,一人置于矮几上,正在撵茶,茶磨上各放置了一个茶帚和拂末,为的是拂聚茶末。另一人则左手持盏,右手持瓶,正在点茶。茶桌上放着茶盏、茶托和盖碗等一系列茶器,桌前炉火正旺。桌上除了茶器外,还有齐全的文具家具。图上的茶磨造型与宋代的极为相近。在《十八学士图卷》中,描绘了宋代文化聚会的场景。该图与《文会图》中的场景十分相似,无论人物形态还是茶器摆放,几乎完全相同。但是从图中所描绘的茶器造型来看,仍然可以确定为是宋代的点茶情景。图中有三童备茶,一童手持茶托,另一手从茶罐内舀出茶末准备点茶。另一童则站于茶炉旁,炉火正旺。从图上所描绘的景象来看,也呈现出了文人之间的雅集之会,整个画面描写得十分精细,气蕴深厚。
3.1点茶技艺精湛
《茶经》中曾有记载,宋代茶饮主要包括团茶和草茶两种形式,一些进贡的团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极具艺术特色。宋代的贡茶发展有较长的发展时期,当时有专门负责宫廷皇室的贡茶。宋代茶饮以点茶法为主,即宋代人将水煮沸,把茶末放入茶盏,以茶瓶注汤点啜,点即滴注之意。点茶的程序较为严格,先将茶饼磨末,将茶饼浸泡之后刮去表面的油膏,然后再用绢纸裹好茶饼,烘焙捣碎,捣碎后的茶末用筛罗过滤后留下的茶末用来饮用。在宋代的《大观茶论》中,对点茶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先将磨好的茶末放入茶盏,第一次注少量水搅匀,然后再进一步加水,之后要加六次水,每次都要搅匀,最后的茶汤水温下降,茶汤中的气泡越细,茶汤越浓。
3.2点茶器具丰富多样
在宋代的茶画中,展现了许多造型精美的茶器,相比唐代茶器的艳丽与浮华,这些茶器流露出更多清静淡雅的风格。宋代的陶瓷也极具特色,无论是陶器形状还是釉彩都在历史上有很强的代表性。宋代之后,元代至清代的茶器更多地将装饰绘画融入其中,与宋代原有的造型特征与审美艺术都有所不同。从宋代关于茶的记载可以发现,其中茶器的项数各有不同。在宋代点茶法中,由于宋代的茶色尚白,因此需配黑釉茶盏,能够更好地体现茶色。在宋代斗茶中,也以茶叶的品质作为胜负的主要比赛内容,通过对茶色的品鉴和点茶技艺的高低,来决定斗茶的胜负。斗茶的重点也在于盏壁上呈现的水痕,白色的汤花是否咬盏,因此,在斗茶中,为了衬托白色茶末和分辩水痕,极具保温效果的黑釉茶盏被广泛使用。这一器具最适合斗茶使用,不仅体积厚重,热容大,而且茶汤保温效果极佳,这对于斗茶胜负起着关键作用。
3.3人文气息浓厚
宋代人对于点茶和斗茶活动都十分热爱,喜欢参与其中,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宋代宫廷还是民间的普通百姓,都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希望以茶会友、以茶抒情,这也充分地展现出宋代人自然雅致的生活特质。茶文化也成为宋代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都对茶活动十分钟爱,例如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他们将茶事活动融入到绘画与诗词创作中,这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使茶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相比唐代,这些文人雅士对于茶事活动的兴趣更为浓厚,许多优秀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宋代的茶事活动丰富多彩,茶画的发展也逐渐演变为一种综合艺术的展现,茶画中以山水和人物为创作的主要主体,结合了宋代的点茶、斗茶技艺,不仅使茶画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使茶文化的发展更为繁荣,为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而贡献。
参考文献
[1]廖宝秀.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2]刘蕙孙.中国文化史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