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地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2016-03-31 07:48赵莹琳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地规划设计

赵莹琳(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浅谈山地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赵莹琳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观光茶园在满足人们所需的园林环境的同时,又集中农村整体规划、传统文化保护、发展特色经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发展前景广阔。山地因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其设计过程中则更应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特点,利用气候环境的优势,进行相应方案的设计。本文将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浅谈山地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研究,对园地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布局构思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可行策略。

关键词:山地;观光茶园;规划设计

观光茶园是农业观光园的一种新兴形式,在满足人们所需的园林环境的同时,又结合了茶文化、茶生产的特点,既可用于城市居民身心放松、感受自然的休闲娱乐场所,又集中农村整体规划、传统文化保护、发展特色经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业观光茶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在如今已建成的茶园,部分茶园因其优秀突出的方案设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但大多农业观光茶园景观功能设计依旧沿用他人成功案例,茶园建设初期没有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自身形象定位与设计,依旧停留于模仿建设的模式,还未摆脱重复开发的怪圈,缺乏有自身特色的主题创意与文化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科学、巧妙地将茶文化结合到景观设计中,如何把握观光茶园的物质生产功能与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而和谐统一是重中之重。而山地因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其设计过程中则更应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特点,利用气候环境的优势,进行相应方案设计。本文将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浅谈山地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1 项目背景

如今,我国农业观光茶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较为集中的问题为大多农业观光茶园茶园建设初期没有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在景观功能设计上依旧沿用他人在景观设计方面较为突出成功的方法,并未进行准确的针对自身情况的形象定位与方案方法设计,仍处于模仿建设的阶段,无法摆脱重复开发的怪圈,缺乏有自身特色的主题创意与文化特点。福建省大田县为中国高山茶之乡,位于福建省中部,山地总面积约1820km2,约占全县总体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在15-20℃左右,年降雨量较大,且高于蒸发量约200mm。境内峰峦叠翠,海拔高度相差较大,相对高差为1350米,这使气温的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明显。全年中约有一百余天云雾缭绕,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于茶叶种植,这也使该县茶叶发展迅速强大,权限共有茶园1133.33km2,产量750t左右,为发展既安全又高效的山地生态茶园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大田县地貌较为复杂的特殊自然条件,降雨多为集中且大量降雨,且山地坡度大,水土流失相对来说比较严重。针对福建省大田县的山地较多的情况,现提出如下设计方案。

2 园地选择

根据大田县山地居多的现实情况与茶树喜温和酸性土壤的对生长环境硬性要求,因此,在选择农业生态茶园的建设规划地点时,应选择较为平缓的山地,且水源丰富,土壤的酸碱度大概在4.5-6.5为宜,土层深厚且土质相对疏松。这样在减少水土流失,方便茶园灌溉的同时,也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3 园地规划

3.1山地农业观光茶园的定位

观光茶园建设初期的整体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日后的茶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作用极其重要。若定位低于实际水平则无法满足社会的各种实际需求,若定位高于实际水平,则容易导致过分追求豪华,从而浪费资金,使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根据大田县的社会和城市的现实情况及实际需求,注重发展山地观光茶园原有淳朴真实的景区,结合山地自身地形特殊情况,突出山地观光茶园的地域特色和茶文化的自身特色。

3.2山地农业观光茶园的整体规划

对新开垦的茶园,要根据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要素进行规划设计。现实情况是在地形具体状况、地势高低分布、山地坡度大小,以及气候条件、土壤要素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策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凡是较为平缓的山地(坡度在25度以内),且水源丰富,土壤的酸碱度大概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肥沃且土质疏松、富含多种有机质的区域均可用于建设茶园。而其他地势相对较高较陡的区域,则适于建设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或餐饮住宿场所等。针对大田县山地较多,降水量多又相对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在茶区周围应建设绿化带与防护林,此区域建设应注意尽可能减少对优质种茶土地的占用。在其他用地,例如建筑物、道路以及排水储水系统的建设,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在道路网的建设中,应注重管理茶园和茶园物质运输的方便性,根据不同需求,建设不同的道路类型。主要设干道、支道和人行道。干道主要用于运输茶产品,因此道路跨度应较大且道路较宽,连接茶田、生产车间和茶园外公路,适宜大型货运车辆行驶,跨度应大致在5-6m。支道主要供人力车和小型拖拉机运输使用,同时可作为划分不同区域的分界线,宽度在3-4m左右即可。人行道主要供采茶人员、管理人员及游客观赏行走使用,道路宽度在2m即可。总体来说,道路建设应利于相关人员对茶园的管理与茶产品的运输,最大程度的缩短路程,避免资源浪费。对于坡度较大的支道和人行道应尽量以S型修建,从而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土的冲刷,便于运输和行走。

由于山地的坡度问题,在排水灌溉系统的建设中,更应注意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因山地茶园的地理位置多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区或丘陵地带,降雨量较多时,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则会造成茶园梯级垮塌,引起茶树湿害。因此应合理开垦土地,开设防洪沟,在各梯层内侧开设竹节蓄水沟,外侧建土埂。大约每3hm的茶园,建设一个10-20m3的蓄水池为标准,从而使其在相对较小的降雨量时可以蓄水,在降雨量较大时可以及时排水,从而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节约水资源。

在整体布局规划上,绿化带、防护林的建设必不可少。山区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且山地坡度大,因此,为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在园区建设中,应建立绿色防护林。不仅能够保持水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沙,增加小范围内的空气的湿度,减少茶园区域土地的水分蒸发幅度,从而提高茶叶的质量与产量。对于防护林物种的选择,不仅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应选用生长迅速且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以此避免土地及资金的浪费。不适宜选择遮阴度较大的植物,防止影响茶园区内采光效果,从而影响产量。综合来看适宜作为绿色防护林的品种有松树、柑橘等,可根据当地情况选出最适宜的品种。

4 布局构思

山地观光茶园与其他茶园在功能分区上的考虑大体相同。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及用地性质的不同,将整个山地观光茶园分为茶园观光区、茶文化博览区、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区以及风景防护林区四部分。

4.1茶园观光区

该区主要注重保留茶园原有的自然风光,使游客在观光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茶园恬淡宁静的意境,同时还可进行采摘等亲身体验活动,但需注意在专人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茶树的损坏。该区中应以占地面积较大的茶园风光为主体,巧妙运用各类不同颜色、不同品种形态的优质茶树品种来呈现多样化的茶园风光,但需注意结合不同茶树的材料质地,不同季节的颜色变化情况,不同搭配所呈现出的实际效果。另外还可运用除步行外的多种交通方式,减缓游客的疲劳感。同时在此区的建设中,还应注意对茶的恬淡、淡泊的意境的体现。

4.2茶文化博览区

此区域着重于对当地茶文化的描述及展现,可从茶叶的发现过程,以及日后的发展,最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主体思路,对茶叶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例如,茶经的讲述,茶艺的发展等诸多有关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4.3休闲娱乐住宿区

该区主要为茶艺展示、茶叶品、饮、鉴赏与茶食名评等有关茶文化的娱乐活动,以及游客住宿区域。饮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茶艺也随之逐步发展、美化,令人叹为观止。茶艺表演在传授游客茶叶冲泡技术的同时,也可增加整个园区的人文气息。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山地茶园整体布局,在大范围内广为分布,不可过于集中,同时着重突出茶园特色。

5 结语

综上所述,山地农业观光茶园因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应科学、巧妙地将茶文化结合到景观设计中,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特点,利用气候环境的优势,把握观光茶园的物质生产功能与茶文化的艺术氛围和谐统一,进行相应方案设计,才可实现茶园经济利益、生态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及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林杰,严怀英.茶文化与品茶艺术[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吴文渔.尤溪县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J],茶叶,2014,40(3)157-159、163.

[4]周宁县农业局,周宁县主要惠农政策文件选编(2013-2014).

[3]董建文,兰思仁,林洁,等.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 ,29(3):14 3-145.

[4]薛巧英,王振康.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J].茶叶科学技术,2007(2):31-32.

[5]吴礼辉.浅议生态茶园建设及其栽培技术.[J]福建茶叶,2013(3):45-46.

[6]叶根忠,巫绍忠.生态茶园害虫防控和天敌保护主要技术措施.[J]福建茶叶,2013(5):29-31.

作者简介:赵莹琳(1982-),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山地规划设计
山地草甸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保水剂在山地核桃园中的应用
A new species of Mountain Dragon(Reptilia:Agamidae:Diploderma)from the D.dymondi complex in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