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跃,董法尧(.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0000;2.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以RMP分析理论浅析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
李如跃1,2,董法尧1
(1.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2.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茶文化与生态旅游融为一体,这是集文化、民俗、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全新体验,可以满足游客人性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因此受到游客的喜爱。而云南省的茶文化经过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已形成独特而丰富的特色,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其文化底蕴、民族特色以及内涵都极为深厚。本文在吴必虎RMP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就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RMP;分析理论;云南省;茶文化旅游
李如跃(1981-),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与旅游经济。
董法尧(1981-),男,山东潍坊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与旅游经济。
1.1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人们的个人素养和审美情趣也随之提升,对文化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生活品质的个性化要求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也逐步被广大游客所接受。云南省作为多民族聚集地,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浓郁的民族风情使这片土地充满神秘色彩。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特征,加之人文因素,云南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云南是我国的茶叶大省,茶种分为野生、过渡、栽培等品种,目前被开发的已超过200种,滇红、普洱等品牌名茶历史悠久,新茶如女儿松、绿海雪松等品牌也早已被消费者认可,不论哪种品牌都散发展浓郁的清香,其茶韵悠悠,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以此为主导所开发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游客的首选项目。追溯茶文化的历史要从汉末开始,到了清代已进入到发展的鼎盛时期,云南省内遍布着无数的千年古茶树与野生茶树群,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云南茶叶的生产、加工、饮用,同时融入不同的民族特色,云南茶文化已自成一体,成为中华文明的奇葩。笔者经过实地调查,从茶树的起源、驯化、栽培入手,对茶树的自然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云南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地区。
1.2云南茶文化旅游产品现状
近几年,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基础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初级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及各种名茶文化节为主的节庆展游。但是由于云南茶文化一直处于小作坊生产,旅游发展起步的时间较短,项目开发和发展以及产业都没有形成规模,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旅游市场中还没有形成高知名度和高影响力,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没有融入现代经营理念,市场开拓能力较,虽然以云南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已被开发,但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并不强。此外,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零散,整合度低,茶文化旅游产品多为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依托的观光型项目,具有局限性,而在体验旅游文化修学、休养度假和民族风情游等方面却出现空白,没有融入现代意识,茶产业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没有开拓出新的项目和商机。“以旅促茶、以茶促贸、以贸带旅、以茶兴农”作为发展目标但还需要时间才能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虽然闻名于世,但茶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茶文化旅游项目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另外由于资金匮乏,旅游配套设施无法满足需要,很难跟上形式的发展,这些因素制约了云南省茶文化旅游发展。
2.1资源(R)利用层面问题分析
首先,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中遗产遗迹类资源的产品转化度低。云南省拥有众多与茶相关的文物古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古迹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充分的挖掘,虽然部分得到开发,但也仅限于初级观光产品的表面形式,没有深层次触及内涵的开发,游客无法领会云南深厚的茶文化遗存。就拿茶马古道来说,茶马古道旅游热点高度集中于部分热点城市,与在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旅游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整条线路资源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还由于缺少整体规划而处于无序状态,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无法形成合力,整体优势更是无从谈起。开发还停留在表面,产品单一,茶马古道客栈和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主要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难以引起高端游客。其次,普洱茶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云南省是其唯一的产地。而云南省对普洱茶的文化挖掘不够,旅游带动力不强,对普洱茶文化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能齐头并进,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关联性较弱,无论是宣传、规模都处于初级阶段,导致普洱茶文化旅游项目过于单一,游客仅作为旁观者而无法深入其中,由此可见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文化都很薄弱。
2.2市场(M)需求层面问题分析
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面向市场,就必须要和市场的大趋势一致,要尽量满足市场和游客的需求。但是,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仍存在一些不能充分顺应市场潮流的问题。首先,云南省内都市休闲类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虽然云南省在兴建很多旅游项目,但是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关注较少。云南省可以将重心放在开发城市茶艺馆休闲游之类的产品上来。其次,云南虽拥有很多原生态的茶园和开发休闲度假游的良好基础,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建一座规模化的生态化茶庄园,此类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最后,云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中体验项目极少,缺乏有体验深度的旅游产品。可以多设置些更深层次的体验产品,比如参加茶艺馆、茶道会所举办的茶艺培训班等。
2.3产品(P)开发层面问题分析
云南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但从茶文化旅游角度看这种文化优势却没有得到发挥,旅游景区文化氛围并不浓郁,尤其是处于市场经济之中过于看中眼前利益,开发者没有认识到茶文化的深远内涵。云南虽然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但却没有品牌产品,茶文化旅游还处于低端,以模仿为主,品味难以提升,虽然遍布茶楼茶馆,即使是开展茶文化节活动,其内容和形式也没有突破看茶、喝茶、购茶的模式,虽然构建了茶文化街,但其产品也仅限于茶类,缺乏延伸产品,茶艺插花、茶席设计等带有艺术韵味的高层次产品更是罕见。在这种情况下打造中国甚至世界一流的“茶都”构想很难实现。云南的特色在于少数民族的茶俗茶礼丰厚,茶艺也是流传广泛,但是却缺少属于自己的黄金产品,本是高雅脱俗的茶文化也通俗和大众化。
3.1构建便利的交通网络
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好坏,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云南省内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外地游客进入云南的交通网络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而茶文化的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地带,景区内交通状态也较薄弱,针对这些缺陷,云南交通和旅游部门必须要加大治理力度,改善交通条件,使游客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景点中来,具体措施如下:(1)景区外部茶文化景点的交通条件要改善,与周边主要城市开通公路、铁路运输专线,重点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开避专用公路,对主干线起到辅助作用,实现交通顺畅。(2)景区内部首先要改善景区内交通不畅的缺陷,采用旅游车队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景区交通的良好发展。
3.2挖掘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福建茶文化旅游产品已占领市场,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云南发展茶文化,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云南境内多山,自然风景美不胜收,民俗民情丰富,多种文化相融合,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茶文化旅游也进行了十余年,但却未能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和福建茶文化之间有着较大差别。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过于简单,停留在茶园观光、采茶等基础项目之中,缺少综合性的、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旅游行业要深入挖掘潜力,可以与其它旅游项目相结合,以组合型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例如德化制瓷历史悠久,可以与之合作建立茶具研发机构,使茶具设计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成为创业产业,同时提升茶文化的延伸产品,总而言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的需求作为发展目标,开发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从而使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3采取多元化联合营销策略
茶文化虽然具有深厚的底蕴,但也需要加强宣传,向国内国外辐射,要制定出具体的营销规划,例如可以利用媒体优势,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地方卫视连续播放茶文化宣传品,其次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营销活动,在搜狐或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更新茶文化消息,还可以与旅游网站进行合作,建立茶文化旅游网络销售途径,最后举办具有浓郁民俗韵味和风情的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以上方案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区域旅游营销,与茶文化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交流,进行联合营销活动。
云南省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规划合理,经过科学的整合优化就会彰显其优势,并把这种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经济效益促进茶文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当务之急是开发新型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出具有云南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制定出“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长远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52-57.
[2]宋惠平.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浅论[J].民族论坛,2007,02:48-49.
[3]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13.
[4]韩志明.少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4.
[5]贺小利.基于RMP分析的“两马”跨境旅游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王振.基于RMP分析的黔东南苗侗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7]郑丽鑫.闽西客家文化旅游RMP分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创新型科研项目“中国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PPT战略研究”(CX2014BS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