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地区茶歌及其文化属性探讨

2016-03-31 07:48兰庆炜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茶歌

兰庆炜(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皖西地区茶歌及其文化属性探讨

兰庆炜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为了对皖西地区茶歌及其文化属性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本文将实例证明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作为基本的研究手段,以皖西茶歌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皖西地区茶歌的现实状况,深入地探讨了皖西地区茶歌的文化属性,以期为皖西地区民歌的相关研究者们提供茶歌及其文化属性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皖西地区;茶歌;文化属性

湖北武汉的皖西地区是中国茶叶的一个主要产地。皖西地区茶农们创作的茶歌以劳动茶歌和抒情茶歌为主,通过歌声描绘出了茶农们在田间采茶、在茶场制茶的工作场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皖西茶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

1 皖西地区茶歌的基本概况

1.1皖西茶歌中的采茶曲和制茶曲

皖西的采茶曲分为歌头和歌题,基本上都是按照“一梳妆、二来源、三空中、四人性、五花茶、六稀奇”这六个题韵进行填词谱曲的。歌词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采摘茶叶,反而大多是讲历史典故和儿女私情的。语言风格幽默而俏皮,音乐情感欢快而跳脱。比如唱日常生活中送饭这一过程的采茶曲,“太阳正中又正中,小乖姐送饭过田垅,我问老板娘什么菜,横切萝卜竖切葱,一碗炖蛋在正中”。再比如唱女子思念之情的采茶曲,“浑身想郎散了架,嚼着茶叶咬牙骂,人要死了有魂在,真魂到我床底下,想极了我就跟魂说话”。这些茶歌的歌咏形式都属于大别山区的特产——五句山歌。皖西茶歌融合了当地的民间方言以及其它一些小地方的常用口语、俗语和俚语。不仅把皖西地区各个区域的语言文化形象生动地渗入到了歌曲之中,浓郁的乡土气息强化了当地人民对茶歌的亲切感;还以易记易唱的说唱形式将这些新鲜活泼的语言文化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除了最常见的五句式唱咏形式之外,皖西的茶歌还有四句式、六句式、七句式、八句式及其以上的唱咏形式。例如,“太阳临西又临西,黄飞虎打马过西岐,比干丞相挖心死,纣王江山乱乱的”就是唱商周历史的四句式采茶曲。“春季里草发青,满破茶树绿莹莹,茶姑整装齐上阵,赶摘新茶进山林;夏季里热难当,一粒汗珠一分光,姐妹巧摘云雾茶,好比蝴蝶采鲜花;蝴蝶采花园中舞,姑娘采茶满山洼,采了东洼采西洼,迎来朝霞送晚霞”这种唱女子采茶过程的茶歌则是八句式以上的的唱咏形式。通常情况下,采茶曲是不会超过八句唱词的,而像《手扶栏杆叹一声》和《十八摸》这样的制茶曲则有长达一百多句的形式唱词,内容丰富。

皖西的制茶曲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男人进行唱咏的。当白日里采摘的茶叶被女人们全部整理装袋之后,男人们就开始了在夜晚通宵达旦的制茶工作。在茶叶丰收时期的夜晚,如果看到山村里的点点灯火,那就是茶场在彻夜炒茶和制茶。随着清新茶香一起飘出来的还有男人们低沉而动听的制茶曲。炒茶人为了在夜晚工作的时候不打瞌睡,并且尽量减轻繁重劳动所带来的负担,就会用茶歌作为调剂,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工作状态。制茶曲中的“炒茶之人好寒心,碳火烤来烟火熏,熬到五更公鸡叫,头难抬来眼难睁,双腿灌铅重千斤”这首五句式的茶歌就生动再现了炒茶人辛勤劳作的炒茶场景。

1.2皖西茶歌在时代中的情感色彩

皖西地区的茶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歌曲的感情色彩也有着相应的变化。清朝同治时期的《六安州志》收录了一些皖西地区的茶歌唱词以及和皖西茶农相关的诗词。其中,由清朝无锡人朱襄记载的一首名为《采茶词》的七句式茶歌写道,“谷雨后十日,贡茶装载已催毕;谷雨前十日,采茶奔驰敢偷逸?采茶上山争唱歌,歌声欢少愁较多,一枪一旗有几何?”充分体现了茶农在封建专制势力统治下的艰辛生活。还有湖南人陈燕兰记载的一首名为《霍山竹枝词》的八句式茶歌,“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內衙。都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芽。进城百里尽茶山,估客腰缠到此间。新谷新丝权子母,露芽摘尽泪潸潸。”字字句句都唱出了茶农在苛捐杂税、贡茶份额和奸商盘剥之中的辛酸泪水。

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民国时期,皖西茶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炮火漫天的战斗中,茶农们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乐观地继承和延续着祖辈的茶业。不管是采茶还是制茶都能即兴唱出许多歌颂革命的茶歌。这些即兴创作的茶歌大多都是四句式的唱咏形式。比如“茶农在世几多秋,若不革命难出头,奉劝人人入共产,好给穷人争自由”;再比如“茶歌唱来闹连连,打倒地主要分田,工农翻身做了主,保佑共产党万万年”;又比如“娃儿不利亲生娘,穷人不利共产党,若无红军来解放,种田也无白米尝”等。既唱出了茶农们积极参与革命的斗争激情和理想愿景,表达出了皖西茶农们对共产党和红军最诚挚的热爱与欢迎;又唱出了革命根据地里人民发展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信心,倡导建设美好和谐的新型家园。

新中国成立之后,皖西地区的人民真正地翻身做了主人。在民主自由的全新生活中,皖西茶农们创作和新编出了大量的采茶曲和制茶曲。例如感叹茶叶喜获丰收的茶歌“淠水清清淠水长,淠水两岸好风光,姐妹上山采茶忙,采了一筐又一筐,茶叶成堆像座山”,亦或是体现出茶农们热情好客的茶歌“山里人迎客不说话,唱起那茶歌敬香茶,请喝一杯云雾茶,山里人送客不说话,自有那香茶伴君走天下”,还有展现了皖西人民对未来希冀的茶歌“两面锣鼓一锤音,哥妹二人一条心,同恋家乡干四化,按党指引攒前程”。

2 皖西地区茶歌的文化属性

2.1皖西地区茶歌的学术价值

起源和成长于皖西地区茶叶种植的茶歌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中可以追寻到皖西地区人文、艺术与历史的具体变迁过程,学术价值极高。

2.1.1对传统审美价值观的体现

皖西地区茶文化中的茶歌,通过音乐格局的布置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观。例如,在现存的皖西茶歌中,七言五句式的歌头基本上都是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传统审美价值观的集中载体。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的“汉乐府”。这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观察社会民俗而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负责搜集中原地区民间歌曲的曲谱和唱词。汉魏时期的中原家庭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一般的农村家庭又多数都是五口之家,茶农们的家庭构造也是一样。所以,茶农们在采茶和制茶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这一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下意识地选择五句式的唱咏形式编唱小曲。有时候举家一起参与劳作时,还能一人一句地进行对唱,也符合五句式茶歌的音乐格局。以五句式为主的皖西茶歌是中国传统民间歌曲中的一种特殊样式,由皖西地区的茶民们口口相传,代代心授,才得以保留下来。皖西茶歌不仅是一种唱咏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民间文化的象征,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术上的认同价值。

2.1.2对时代真实性的记载

皖西地区茶歌的填词就像一本记载着皖西发展变化的历史书。前文已经分别从古代、近代和现代这三个历史时期出发,分析了皖西茶歌在思想情感上的变化。但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茶歌歌词对历史时代的再现性和记录性。以上世纪20年代的革命时期为例,皖西茶歌在这一时期转变成了在农村地区盛行的红色歌谣。随着当时中国革命的不断推进,皖西茶歌不管是体裁还是内容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往的茶歌都只是简单地描绘着茶农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采茶和制茶的具体过程,有的也抒发着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或是茶叶喜获丰收的欢乐之情,不带有任何的政治色彩。即便是古代封建社会下受压迫的茶农们,也只创作过描写困苦生活和辛酸心情的茶歌。而革命时期的茶歌,和工农革命歌曲、革命解放歌曲一样,具有典型的红色情怀和斗争精神。该时期红极一时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皖西茶农为了革命斗争而创作出的红色茶歌。从这一角度看来,研究皖西茶歌也就是研究一本皖西地区历史发展的史书。这是一种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学术行为。

2.2皖西地区茶歌的社会价值

包括皖西茶歌在内的民间歌曲,大多都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出去和流传下来的。在传播和流传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对歌曲进行集体加工,在通过自然坦率的演唱方式表达出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景,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

从皖西茶歌的体裁入手,对其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皖西茶歌对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日常生活都有着多方面的描述和反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为听众呈现出了生动鲜活的现实性特色和山水相依的地域性特征。皖西茶歌的歌词通俗易懂,音乐流畅悠扬,无处不渗透着皖西地区人民朴实沉稳而又灵动亲切的真诚性格。这些都体现着皖西地区社会特征的茶歌受到了广大的民俗专家们的重视,被认为具有巨大的社会研究价值。

2.3皖西地区茶歌的美学价值

在民间艺术形式的文化属性中必然存在着艺术美学上的价值。和其它民间歌曲一样,皖西茶歌的表演性和实用性都很高,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价值。

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被写成曲谱而记录在册的皖西茶歌,大的分类有仪式茶歌、祭祀茶歌、劳动茶歌、节庆茶歌、抒情茶歌这五种基本的类型。其中,仪式茶歌下设有婚仪茶歌和丧仪茶歌。劳动茶歌又可以细分为采茶曲、制茶曲和锣鼓茶歌。抒情茶歌可以还有爱情茶歌、红色茶歌和喟叹茶歌之分。这些种类齐全、数量繁多的茶歌里还不包括一些尚未记录在案或是沉睡在皖西山区的原生态茶歌和即兴创作的茶歌,以及一些刚刚创作完成、还没有传唱开的新茶歌。由此可见皖西茶歌的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茶歌音乐风格明朗而质朴清新,极具美学艺术的研究价值。

3 结束语

皖西茶歌有着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情感特征,其文化属性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鲜明的美学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些刻印着皖西人民发展历史、民族精神与思想感情的文化属性,皖西茶歌才成为了中国民间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担起了继承发扬皖西文化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喻林.皖西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3:9-13.

[2]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音乐研究,2011,03:6-18.

[3]黄梅.皖西大别山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4,03:50-53.

作者简介:兰庆炜(1983-),男,河南省邓州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青年项目—秦直道戏曲班社的传承与保护研究,编号:YDQ2014-10

猜你喜欢
茶歌
董长贵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价值探讨
我国茶区茶歌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扬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浅析夷陵茶歌艺术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广西壮族茶歌艺术特征分析
茶歌艺术的声乐属性与演唱表情探究
茶歌演唱中的声乐艺术与美学内涵
阿妹一曲请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