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2016-03-31 07:48:25袁志丽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北京100054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路线贸易

袁志丽(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北京100054)



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袁志丽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北京100054)

摘要:从唐朝开始,一条以茶与马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古道逐渐成型,“茶马古道”由此得名,成为连接西南地区不同民族的纽带。它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为促进当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及贸易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为边疆的稳定安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茶马古道的起源、发展以及贸易状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茶马古道;路线;贸易;社会价值

1 茶马古道的起源与走向

1.1茶马古道溯源

广义的茶马古道是指可追溯到人类交流之始,位于云贵高原、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以及这三大高原周边的一些原生态的古代通道。先后经历过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新石器阶段、民族阶段以及盐运和马帮阶段,为后期传统意义茶马古道的兴起及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地理条件。狭义的茶马古道就是指始于唐朝,以茶与马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古代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的概念是根据自唐宋以来,以种植为主的中原地区和以游牧为主的边疆地区进行“茶马互市”的历史记载而进行的命名。南部的“茶马古道”与北方的“丝绸之路”一同被视为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代表。此概念的提出,在整个学术领域引起了十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掀起了一股对茶马古道研究的热潮,专家学者们不断发掘茶马古道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历史人文内涵,为今人对历史的考证和借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茶马古道路线概况

在唐宋时期,“唐蕃古道”是茶马古道兴盛的代表。它本来是大唐和吐蕃之间进行政治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随着贸易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逐渐变为双方茶叶和马匹交易的必经之路。这条通道始于长安,经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鄯城(今青海省西宁市)—莫离驿(今青海省共和县)—那禄驿—柏海—众龙驿—牦牛河(今通天河)藤桥—唐古拉山—那曲,最终进入西藏拉萨。

伴随时代的发展,茶马古道途经的线路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演变。如今的茶马古道,其线路具有典型的扩散性,且极为密集。其基本主干路贯穿我国的西藏、云南、四川三地,形成了西藏昌都、云南丽江和四川康定三个主要的贸易中心;周边呈辐射状外延至新疆、青海、甘肃、贵州、广西等地区。国境之外能够直接到达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几国,进而向外辐射延伸至东南亚其他地区以及南亚、西南亚,构成了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交通网。

茶马古道分南北两条主要干道。北道是川藏道,始于今天的四川雅安,在自康定分为南北两支:北线为自康定往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然后通入西藏地区;南线则为从康定往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昌都,最后国内直抵西藏,国外则到达尼泊尔、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南道是滇藏道,始于云南普洱,经下关—丽江—维西—香格里拉—德钦,进入西藏的拉萨,然后经亚东—喜马拉雅山口—印度噶伦堡,最终到达加尔各答。

2 茶马贸易的历史渊源

唐朝时期的吐蕃,饮茶之风最初只在僧侣之间盛行。后来由于朗达玛的“灭佛”事件致使大量的僧侣还俗,这些还俗僧侣在民间生活依然保持着饮茶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将之进行了传播。由此,吐蕃民间的饮茶之风日益普及,最终变成一种民族性的普遍现象。作为茶马贸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唐朝政府最初对与茶马贸易相关的管理政策不健全。随着以马匹换取茶叶贸易的兴盛,吐蕃派专人经营管理汉藏茶马贸易;而唐王朝为了加强对茶叶贸易的控制,严厉杜绝私茶贸易,也制定了专门的相关政策,如“茶马互市”、茶税、“榷茶制”都是当时的产物。

宋朝是茶马贸易的兴盛时期,政府对茶马贸易极为重视。当时官方主要是以“贡”、“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宋朝政府设置了专门机构——茶马司,来管理与茶马交易相关的事物。由于茶叶贸易中蕴含着巨额利润,北宋时期茶税已经成为政府经济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为了保证茶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朝廷实行了严厉的“榷茶制度”,严禁私人买卖,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实施管理,对茶马贸易进行垄断经营。直至南宋,由于意识到榷茶买马的弊端,政府将“榷茶制”改为“茶引制”,允许民间自由买卖。

至元朝时期,由于其畜牧业相当发达,马匹需求量基本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所以茶马贸易中马匹的地位在当时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重要。但是因为政府可以从茶马贸易中攫取巨额税收,所以元朝政府对茶马贸易依然是相当重视,曾设立“西番茶提举司”,以利双方互市。另外,元朝对古道的延伸和拓展异常热衷,大力开辟驿路驿站,使茶马古道的范围和布局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明朝时期,茶马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盛。茶马贸易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同时也是明政府巩固对藏统治的重要政治手腕。在制度层面,对相关政策、茶法及茶课进行了重新修订与完善。贸易方式相较于前朝也有了巨大改变,官方贸易中除了茶马司所管理的相关贸易外,政府还要对藏区“收取马税并配之以茶”;对于元朝遗留的有意归顺者授予官职,并享其朝贡。虽然明朝法律也是严禁私茶买卖,但是其私茶贸易一直未曾间断。而明朝后期“差发马”制度的废除,更是促使民间的私茶贸易蓬勃发展。另外,为了加强沟通和便于茶叶的运输,明朝政府在古道建设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开拓,使之更趋完善。

清朝初期,由于国家局势不稳,战马的需求量剧增,政府对茶马贸易的重视度空前提高,间接刺激了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贸易的范围有所拓展,贸易规模也得到了大幅扩大。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贸易势头有所式微,清政府为了让茶马贸易的巨额收益得到保障,改变贸易日渐衰落的现状,制度建设方面推行了一系列严格的贸易措施,并对川、滇、藏地区茶马古道的范围进行了大力拓展,将昌都打造为茶马古道上的贸易核心,茶马贸易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以其他途径解决了马匹需求问题,茶马贸易的重要性不再如以往般突出,其发展势头也日趋衰弱。

3 茶马古道的社会价值

茶马古道是一条在中华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马古道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是其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的耀眼光芒从来不曾被掩盖。

3.1文明传播价值

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连接纽带,其蜿蜒纵横一万多里,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在这里你可以看见从汉族到傣族、白族、彝族、藏族等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也可以领会不同的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兼容并蓄,和谐互补,既葆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又彼此有机互联,形成一种新的奇特文化形态。由于其涉及范围极广,借助此优势博采各方精华融于一体,显示出明显的文化多元性及包容性,堪称是一条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长廊,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不可取代的极佳平台。

3.2民族团结价值

茶马古道犹如一张横贯我国西南地区的巨大蛛网,把各族人民网罗在它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内,人们借此加强了与彼此的沟通,促进了情感交流,通过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各方的融合及相互影响,彼此相依,结为一体,并在这种紧密的归属感中团结一致。并且茶马古道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理念世代相传,使沿途各族人民得到了相同的精神传承,在心理层面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说茶马古道超越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将中华文明与精神进行串联,铸起一座促进民族团结的和平丰碑,为民族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经济发展价值

茶马古道的最初功能就是为了便于经济交流,是古代各种成体系的贸易的先驱,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容置疑。正是通过茶马贸易,促使古道沿线大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昌都、康定、甘孜以及云南的丽江、香格里拉等,尤其是昌都,发展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些城镇带动作用下,其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生活、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地区经济得以积极良性发展。

3.4国家安定价值

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在稳固边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一方面,茶马交易可以满足战时对马匹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往来的向好发展趋势可以加强各民族友好和谐的氛围,以安抚边疆,巩固稳定局势。即使到了现代,茶马贸易安边固疆的作用也依然有所体现,如1929年贡觉仲尼转达的西藏内向原因中,就有一条是“中藏绝交,茶价贵至十倍”。因此,茶马古道及茶马贸易的发展,对维持我们国家的稳定安宁方面的贡献不容小觑。

3.5旅游价值开发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在当今社会正以蓬勃之势飞速发展,为茶马古道的研究与利用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从人文角度讲,茶马古道纵横五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不同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进步发展,神奇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迷醉。从地理角度讲,它是我国西藏地区与内地连接的纽带,并辐射延伸及境外多国,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自然风光丰富多元,有着极高的科考价值及游览资源。将茶马古道的独特历史烙印融于旅游产业,既丰富了旅游业的多元格局,又促进了茶马古道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4 小结

茶马古道由于其历史及地理各方面的特殊性,堪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大动脉,是反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活化石。跟随时代的变迁,历经时光的打磨,它既保留了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精髓,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自身的独特风韵在现代社会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能够解读这座文明宝库的可贵之处并加以保护,能够认识到其蕴含的巨大现实价值并加以合理利用,将是一个艰巨而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达仓宗巴·班觉桑布,陈庆英译.汉藏史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袁志丽(1983-),女,河南安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史、民族史,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编辑。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路线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画路线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45:09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宽煤流自动采样机的研制和应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