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张鹏
中国铁塔成国企改革“试验田”2015年节约行业投资500亿元
本刊记者│张鹏
“中国铁塔的改革就是典型的3家拥有各自共性的资源,集约起来为3家共同享用,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享用,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此。”
佟吉禄
截至2016年2月18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塔)已经走过一年半的时间,从筹备期的备受质疑,到存量资产的艰难交割,这家中国新国企的成长之路并不容易。然而,中国铁塔作为电信行业探索体制改革、通信设施探路共建共享的“先头部队”,深知自身所背负的国家使命,在2016年农历新年之际,中国铁塔总经理佟吉禄在公司“一岁半”之际,面向全社会交上工作答卷。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塔共承接建设需求58.4万,交付铁塔48.5万座,本着“优先利用存量,能共享不新建”的原则,新建铁塔共享率大幅提升到75%,相比三大电信运营商各自建设通信基站,减少了26.5万座基站建设,可节约行业投资500亿元(人民币,下同),减少土地占用13000多亩,使得通信设施建设得以更快、更省、更好地推进。
不仅如此,在2016年春节期间,由中国铁塔承建的海南西环高铁通信覆盖项目交付使用,高铁沿线良好的4G信号让乘客有了畅快的上网体验。该项目由过去3家电信运营商分头建设改为中国铁塔统一规划施工,沿线新建铁塔数量由500余个整合为307个,共享率达到98.7%,并开创了全线基站共享高铁电源系统的先河,实现投资省、建设快、网络保障水平高,受到各方好评。
中国铁塔总经理佟吉禄告诉《通信世界》记者:“中国铁塔公司是新国企,好比一张白纸,可以画更新、更美的图画。我们在努力打造具有中国铁塔特色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绝不把传统国企存在的问题带到新公司里来,坚持‘穿新鞋走新路’。”
由于电信运营商手握着国家信息通信的关键基础资源,长久以来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虽然从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资源的管控角度,确实收效良好,但由于三大运营商独立运营,存在竞争关系,多年来包括通信铁塔在内的很多基础资源都是“独家使用”,因此也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广泛普及,移动通信覆盖不断扩展,“双塔并立”、“多塔林立”等情形随处可见。
虽然我国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共建共享”模式,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机制,三大运营商之间的资源共享始终未能得以实现,直到中国铁塔公司的出现。
中国铁塔于2014年3月26日酝酿筹建,当年7月18日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3家运营商分别按40%、30.1%和29.9%的比例出资组成。在2015年10月14日,该公司又引入“中国国新”作为新股东,股权结构调整为中国移动38%、中国联通28.1%、中国电信27.9%、中国国新6%。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塔资产规模超2700亿元,通信铁塔总量超152万座,员工1.85万人(含非全日制用工)。公司实行总分架构,总部设在北京,同时在全国设立了31个省级分公司和各地市分公司。主要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之所以被称为国企改革的“试验田”,是因为中国铁塔将原本分别属于3家运营商的共性基础资源集约起来共同使用,由此避免了运营商之间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布局,有力促进了运营商的业务转型升级,而且在节省建网投资方面的数字也十分可观。
一位中国铁塔的工作人员告诉《通信世界》记者:“去年我们新建铁塔的共享率是74.7%,等于少建了26.5万个基站,一个基站平均造价大约18.8万元,可节约行业约500亿的投资。共享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节省6.6亿,这个效果是明显的。”
佟吉禄告诉《通信世界》记者:“铁塔公司改革就是典型的3家拥有各自共性的资源,集约起来为3家共同享用,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享用,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此。将资源归为中国铁塔一家,整个过程完全采用市场化操作,即剥离、出售、回租。市场化操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能不能真正认识铁塔基站的价格和价值,非常重要。”
通过近1年半的努力,如今中国铁塔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首先,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建设、维护、管理的“三合一”,杜绝重复建设,新建铁塔共享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电信达83%,中国联通达82%,中国移动达46%,节约大量投资和土地资源占用,为行业和社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
第二,国有资产实现有效增值和放大。通过增资扩股和引入新股东,以近20%溢价、近千亿元的现金支付和股份增发收购3家电信企业存量铁塔相关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
第三,国家战略实施得以有效支撑和保障。中国铁塔去年一年建设量相当于过去30多年行业累计建设总量近1/3,带动电信企业4G网络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改变了过去在铁塔建设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布局、统一建设,多快好省地满足4G建设需求,为“宽带中国”和“互联网+”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重要的是,中国铁塔并没有仅将目光放在通信行业,除了承担铁塔基站建设任务外,中国铁塔还承接了3家运营商有关地铁、机场、交通枢纽、特大型场馆等重大公共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室内通信覆盖)项目1.18万个,其中地铁类项目总长达到444公里,高铁类项目总长达到1524公里。通过整合需求、统一建设、优化创新等措施,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降本增效。例如大连地铁公网覆盖项目,是第一个由中国铁塔承建的大型轨道交通类通信覆盖项目,实现了三大运营商2G/3G/4G九系统同时建设、开通,比3家运营商分别建设投资下降57%,并创造了同类项目工期最短的纪录。
回顾中国铁塔在过去一年半时间所取得的成绩时,北师大教授高明华认为,中国铁塔的核心关键在于共享,通过共享节省了大量资源,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投资。在这样的模式下,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可以推广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共享可以建立新的理念,并不是单纯地追求GDP,更多的是创造国民财富。铁塔公司减少了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实际上GDP是减少的,但它却提升了资产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化阶段,我们应当建立这样新的理念,注重国民财富的增加,‘铁塔模式’在这点上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高明华如是说。
事实上,“铁塔模式”所带来的创新并不仅体现在成本节约和资源共享方面,其在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也较传统的国资企业实现了诸多创新,比如去行政化(公司成立初就没有行政化的东西,董事会选聘总经理,包括其他管理层)、扁平式管理(浓缩总部管理人员,铁塔公司总部还不到100人,这在国内的国资企业矩阵中也是少有的)。
据了解,在国资委、工信部联合组成的铁塔公司协调组直接主持下,中国铁塔在3家运营商大力支持下,借鉴互联网扁平、高效、开放、共享等思维,在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上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据介绍,中国铁塔的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化特点:公司大幅压缩管理链条和管理者职数,淡化权力和层级,全公司90%的人员配置在地市生产一线;充分利用IT手段,使企业高效、规范、透明运行;臃肿的总部机关是产生行政化管理下属企业、造成大企业病的根源,铁塔公司总部只设7个部门,部门内不设处室,管理人员只有89人,远低于同等资产规模央企300人左右的总部人数。小总部承担大职能,集中管理人财物,支撑全国IT及研发。
摒弃传统国企行政化过度等弊端
中国铁塔在组建之初,管理层均是从行业内市场化招聘,由董事会研究通过的。总部部门负责人、各省分公司总经理也都通过市场化竞聘产生,选聘过程确保了规范透明和公平公正。在各级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全公司上下统一选用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支撑平台,总部实施过程监督。
互联网上买“铁塔”,坚持透明、阳光
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采购维护,涉及资金巨大,协同单位众多,往往是腐败多发地带,已对传统管理和运作模式提出巨大挑战。为此,中国铁塔依托互联网建设了类似“淘宝”的“铁塔在线商务平台”。自2015年4月1日实现办公、后勤用品线上采购,7月起陆续展开各类建设、维护、运营物资和设计、施工等服务的线上采购,实现全国范围各地市分公司基层建设维护人员直接在“互联网上买铁塔”。
编辑|赵艳薇 zhaoyanwei@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