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李能辉
(1.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余姚 315400; 2.余姚市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浙江余姚 315414;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
符长焕1,郑春龙2,郑许松3,李能辉1
(1.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余姚 315400; 2.余姚市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浙江余姚 315414;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摘 要:对几种新型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次施药后14 d,45%硫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8.3%与87.4%,显著优于常规品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且对茭白生长无明显影响; 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效也较为明显,但产生了严重的药害,致使植株矮缩、叶色暗黑、分蘖减少。
关键词: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防治效果;安全性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234
茭白胡麻斑病(Helminthospriumziza mae Nishik)病原菌是菰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n zizaniae Nishi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茭白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为锤形或椭圆形褐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情严重时,叶片上分布密密麻麻病斑,并联合成不规则的大斑,造成较大的坏死区,致使叶片由叶尖或叶缘向下或向内逐渐枯死,最后整叶提早枯死,严重影响茭白的产量与品质。
余姚市茭白产区由于连年种植茭白,茭白胡麻斑病发生逐年加剧,尤其在单季茭与双季茭的秋茭上发病更为严重,常年损失在35%以上。生产上除了采取选用耐病品种(还没发现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与水旱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外,主要是在发病初期辅以化学防治。目前,常用的药剂有多菌多、扑海因等,但由于长期连续使用,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因此,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并对作物安全的药剂具有现实意义。于2015年8—9月对杭州禾新、上海杜邦、英国与瑞士先正达等公司生产的几种新型药剂进行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材料
试验在余姚市河姆渡镇千亩茭白标准化示范区的芦山村梅雪君承包田进行。地势平坦,质地为黏质壤土,土种青紫泥田,呈弱酸性,肥力中等,灌排灵通。
供试药剂有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杭州禾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72%霜脲氰(8%)·代森锰锌(64%)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50%异菌脲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中国)生产; 25%嘧菌酯悬浮剂,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 32.5%苯甲(12.5%)·嘧菌酯(20%)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农药二厂生产。施药器械为丽花皇16型电动喷雾器。
供试茭白品种为余茭4号,属双季茭迟熟类型,7月17日移栽,种植规格1 m×0.5 m。
1.2处理设计
设7个处理:硫磺·三环唑500倍液;霜脲氰·代森锰锌700倍液;异菌脲1 000倍液;嘧菌酯1 000倍液;苯甲·嘧菌酯1 0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清水对照(CK)。小区面积15 m2,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用田塍隔开,有单独的进排水沟,周围设有保护行。
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为8月6日,第2次为8月13日。对茭白茎四周与叶片正反面喷雾,喷雾致欲滴水为标准,用水量675 L·hm-2。每次施药前器械用清水清洗2次。试验期间各处理肥、水等管理措施一致,除处理药剂外,不施任何防病治虫除草的药剂。
1.3调查方法
每小区对角选定5墩茭白,调查所有叶片。共调查4次:第1次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2次第1次药后7 d (8月13日),第3次第2次药后7 d (8月20日),第4次第2次药后14 d (8月27 日)。分别调查记录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效。另外在整个试验期间观察供试药剂处理后对茭白长势、分蘖及叶色有无不良影响。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 1级:1~5个斑点; 3级,6~10个斑点; 5级,11~15个斑点; 7级16~20个斑点; 9级,21个斑点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叶片×9)]×100;
防效/%=[1-(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前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1.4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和SPSS 20.0统计,方差分析采用随机区组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α=0.05。
2.1安全性
第2次药后7 d调查时,发现嘧菌酯1 000倍液与苯甲·嘧菌酯1 000倍液处理的茭白植株明显偏矮、叶色暗黑、分蘖减少。第2次药后14 d对各试验区的茭白植株的高度、分蘖与叶色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嘧菌酯1 000倍液与苯甲·嘧菌酯1 000倍液处理的株高偏矮、分蘖减少,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并且叶色暗黑有药害症状,说明嘧菌酯与苯甲·嘧菌酯药剂对茭白生长有严重影响,不能作为防病药剂在茭白生产中使用。
表1 各处理第2次药后14 d茭白的生长表现
2.2防治效果
从表2可知,第1次药后7 d与第2次药后7 d,4硫磺·三环唑500倍液、霜脲氰·代森锰锌700倍液、嘧菌酯1 000倍液与苯甲·嘧菌酯1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52.8%~81.4%,四者同期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优于多菌灵500倍液(防效30.0%,47.7%)与异菌脲1 000倍液(防效32.9%,55.2%)的处理。
第2次药后14 d,硫磺·三环唑500倍液、霜脲氰·代森锰锌700倍液、嘧菌酯1 000倍液与苯甲·嘧菌酯1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85.4%~88.3%,四者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优于多菌灵500倍液(防效48.3%)与异菌脲1 000倍液(防效56.6%)的处理;异菌脲1 000倍液显著优于多菌灵500倍液的防效。
表2 各处理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硫磺·三环唑500倍液与霜脲氰·代森锰锌700倍液对茭白胡麻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连续2次施药后14 d,硫磺·三环唑500倍液与霜脲氰·代森锰锌7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8.3%与87.4%,显著优于常规品种多菌灵500倍液与异菌脲1 000倍液,而异菌脲1 000倍液显著优于多菌灵500倍液的防效。
嘧菌酯1 000倍液与苯甲·嘧菌酯1 000倍液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效也较为明显,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产生了严重的药害,致使茭白植株矮缩、叶色暗黑、分蘖减少,应禁止在茭白生产中使用。
在生产上,建议在茭白胡麻斑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及时用药,余茭4号在移栽成活抽生新叶时开始防治较为适宜。首选硫磺·三环唑500倍液或霜脲氰·代森锰锌700倍液,异菌脲1 000倍液可作为备用药剂,每隔10~14 d连续交替使用2~3次。用药液600~750 L·hm-2,用喷雾器对整个茭白植株(茎叶)均匀细喷雾,喷施至茎叶欲滴水为标准,以确保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 (3):144-148.
[2]蒙华贞.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5 (2):33.
[3]吴森贤,周永忠,赵成光.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29-30.
[4]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72-276.
[5]兰洲.庆元高山冷水田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 (12):1847-1848.
[6]农业部农药鉴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实验准则: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5-8.
(责任编辑:张才德)
作者简介:符长焕(1960—),男,浙江余姚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茭白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E-mail:fchf926 @126.com。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2-0250-02
文献著录格式: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等.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2):250-252.